五月雨下太多 雲林玉米穗短小20%以上

雲林縣長張麗善對比手上2支長度差很多的玉米,大小差很多。(周麗蘭攝)

今年五月在玉米輪生期要進入開花授粉期時,一直不停下雨,影響玉米果穗分化,造成果穗短小。(周麗蘭攝)

一名農婦向張麗善陳情她的玉米田可收成的很少,卻又與盤商簽約,不知如何是好。(周麗蘭攝)

雲林縣長張麗善陪同農改場人員勘查元長鄉玉米田,手上拿的玉米長短差很多,一支是受損版,另一支是正常版。(周麗蘭攝)

上月連續下雨造成食用玉米果穗分化不順,原本應12公分至15公分,包括元長鄉、東勢鄉、土庫鎮都有果穗短小、長度少於10公分情形。雲林縣長張麗善今(8日)陪同農改場人員抽樣勘查元長鄉會3處白龍王甜玉米,果穗長度至少短20%。

農改場人員表示,白龍王甜玉米的果穗不應該短於10公分以下,現在已經進入開花授粉期,果穗長度已經固定了,至少比正常版短少了20%。

農改人員說,玉米在輪生期是果穗生長重要階段,今年五月在玉米輪生期要進入開花授粉期時,一直不停下雨,影響玉米果穗分化,造成果穗短小,目前已進入子粒充實階段,果穗不會再長,長度減少、產量自然減少。

一名老農強調,減收至少4成,不只2成,正常可以賣的也賣不到工資。另一名農婦向張麗善陳情,她的玉米田可收成的很少,卻又與盤商簽約,不知如何是好。

縣長張麗善、農業處代理處長蔡耿宇、農改場人員一同會勘玉米田,張麗善表示,受到雨季影響,玉米穗長不長,很多長度短於10公分,正常要12公分以上,玉米粒行數也減少, 未來即使果粒充實,產量還是減少,農改場專業判斷,受損率超過20%,應該受到天然災害現金救助。

蔡耿宇表示,雲林縣第一期玉米約2800公頃,以元長500公頃最多,其次是東勢鄉420公頃、土庫鎮300公頃。若農委會公告玉米因天然災害受損,每公頃可獲4萬1000元救助,原標準是3萬6000公頃,今年救助金額有向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