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這家一年12萬學費的國際學校,在14歲學生跑步倒地後毫無作爲

事發武漢某國際學校

10月12日晚上7點35分,晚自習結束後,孩子們集合跑圈,跑了兩圈約400米之後,14歲男生趴倒在地。

監控顯示,7點39分10秒,一名男生趴倒在操場上,雙腳不停在踢動,持續10秒後,動作停止。其間,一名女性老師站立在旁,並彎下腰查看。

7點46分左右,一名女性校醫提着急救箱跑來,隨後將趴在地上的男生身體翻轉過來,正面平躺。

7點50分左右,一名身穿白色上衣的男性(附近社區醫院的醫生)快步走到事發地,和女性校醫輪流對男生進行心肺復甦急救,按壓一直持續到8點03分左右救護車到達。

其間,學校老師在當晚7點48分撥打了120。

此外,學校老師在7點40左右聯繫孩子媽媽胡女士,說孩子倒地無反應,是否有其他疾病。這位媽媽做過空乘學習過急救,要求老師實施心肺復甦,但回覆是“叫了120”.

醫院出具的死亡證明顯示:死者年齡14歲,死亡時間爲當晚9點41分,直接死亡原因爲“猝死”。發病至死亡大概間隔時間:40分鐘。

死亡證明書

該生原本計劃1月份新西蘭留學,因疫情原因未能成行。胡女士爲兒子臨時挑選了這家武漢的國際學校讀初二。

胡女士介紹,兒子的學費一學期要六萬元,平時在學校寄宿,週末回家。而之所以選擇這樣一所私立學校,是看中學校的設施環境和辦學理念。她不能接受的是,“這樣一所宣傳中理念先進的學校,爲什麼校醫和老師沒有進行過基本的急救知識培訓?”

看得令人痛心!學生老師無人能識別並開始心肺復甦,校醫也不懂急救(據說無從業資格,假醫生),直到社區醫生到達開始心肺復甦已經是10分鐘後了。要知道心臟驟停發生,每延遲心肺復甦一分鐘,成功率就下降10%左右。

10分鐘之後才啓動的心肺復甦,完全是無用功。

在急救這件原本簡單的事情上,大部分校園仍很茫然,完全沒有應對之法。

事發5天后,精神瀕臨崩潰的胡女士仍然無法接受兒子突然離去的事實。“孩子當時是面部朝地,剛倒地時腿還在抖。”在胡女士和家人看來,如果兒子寄宿學校的老師和校醫能夠第一時間進行急救,孩子的生命或許還能挽救過來。

9月22日,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670號建議的答覆中指出,將心肺復甦和急救知識納入學校健康教育,將急救知識納入基礎教育相關課程。將心肺復甦、創傷救護等院前急救技能作爲大學生健康教育重要內容。

是的,我們真的需要在校園開展急救教育,教會更多的孩子本身學會急救,老師們也必須懂得簡單實用的急救技能,要能識別死活,能實施胸外按壓;而作爲校醫必須要具備相應資質並定期學習急救維持技能的水準。其實校醫完全可以通過培訓成爲校園急救普及導師,承擔起校園普及急救知識和技能的責任。

學校也要捨得3萬元購置一臺自動體外除顫器,就能很大程度上保障師生們的安全,在遇到類似心臟驟停事件時,重活的機會非常高。

就在10月12日同一天,福建安溪第二十中學14歲男生與同學推搡扭打,被同學勸開之後。突然倒地不起,學校儘快將其送醫後,仍搶救無效死亡。

所以,對於心臟驟停,無論是現場等急救車還是送醫院,都是沒有機會的。我們需要目擊者即刻開始行動,早期心肺復甦和早期除顫,才能避免這些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