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助攻!節水、省工、友善環境 農糧署全臺推廣蕎麥田已逾千公頃
官田地區蕎麥種植可採用無人機來灑播種子、施肥,節省很多人工,圖爲農民操作無人機巡視田地。(江睿智攝)
臺南冬天微風徐徐,臺南官田地區一片青綠蕎麥花苞初開,當地青農陳鴻偉正操作着25公斤重無人機升空巡田,飛越蕎麥田盡頭,這裡很多農民都有無人機執照,他說,「無人機可以灑播種子、施肥,省很多工」。
在官田一帶,蕎麥契作面積約170至180公頃,主要種植區域爲官田、六甲、白河及後壁地區,官田區農會總幹事林定億表示,政府鼓勵農友投入蕎麥種植,不僅節水,可用無人機栽種省工,栽培期間無需施用農藥,是環境友善的最佳選擇,農會併產制銷售蕎麥等農特產品。
農民種植蕎麥,他表示,農會以1公斤25元契作價(溼谷)跟農民收購,1分地約可收成100至150公斤以上,經烘乾、篩選,再銷售至合作廠商。
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表示,種植蕎麥符合「綠色環境給付計劃」執行對象,可申請1分地4,500元的轉作獎勵金,如有取得產銷履歷驗證,再增加1,500元環境補貼金,有助提高農民收入。
農糧署表示,按2023年農情調查全臺蕎麥種植面積約1,096公頃、產量約1,277公噸,主要產地分別爲花蓮縣(58%)、桃園市(25%)、彰化縣(9%)、臺中市(4%)、臺南市(3%)。蕎麥的生長期正好是南部秋冬旱季,栽種不需要太多水、施肥,並可運用農用無人機播種,省工省錢,生長期3個月後就能採收,大幅提高農民栽種意願。
蕎麥含有芸香苷(Rutin) 、膳食纖維及多種有益人體健康成分,近年已成爲保健食材,符合國人追求健康及有機等訴求之導向,可製成蕎麥茶、蕎麥麪或餅乾等加工品。
農糧署表示,近年推動綠色環境給付計劃結合大糧倉計劃,推廣雜糧種植,並輔導建置國產蕎麥集團產區,申請產銷履歷驗證,辦理雜糧行銷、食農教育活動及開發多元加工品。
農糧署近兩年輔導官田區農會設置蕎麥所需集塵設備、自動乾燥機、色選機、拋光機、組合式冷凍庫等相關設備,支持農會推動地方產業發展嘉惠農民。該署指出,蕎麥是一種耐旱作物,生育特性蟲害少,種子撒播後不用農藥,又可以機械採收,採收後可廣泛使用於面、餅乾、茶飲、保健產品,市場拉力大,產業前景佳,鼓勵農友加入蕎麥生產行列,同時盼國人踊躍選購國產蕎麥周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