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祭奠、無地可葬 日本「氣球葬禮」帶骨灰昇天

日本一家提供「氣球葬禮」服務的公司「Balloon Kobo」,會在遺體火化後將骨灰裝進氣球送上高空,再讓氣球自然爆炸,死者的骨灰最後會在空中散落。圖爲示意圖。(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日本「氣球葬禮」備受關注!日本一家提供「氣球葬禮」服務的公司「Balloon Kobo」,會在遺體火化後將骨灰裝進氣球送上高空,再讓氣球自然爆炸,死者的骨灰最後會在空中散落。這項葬禮服務引發外媒關注,也揭示了日本步入超老齡化社會後的社會現象。

據韓國《朝鮮日報》週二(4日)發佈題爲《無人祭奠,無地可葬,日本驚現氣球葬禮》的文章,報導提到,近期舉行「氣球葬禮」的日本人持續增加,僅預約人數就超過百人,費用一般爲24萬日元(約新臺幣5.2萬元)。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刊文介紹日本「氣球葬禮」稱,「近來早早進入超老齡化社會的日本死亡人數激增,因而對更具創意的葬禮需求不斷增加。這是無人祭奠,無地可葬導致的現象。」《朝鮮日報》指出,平均壽命長、生育率低的日本早在2006年就進入超老齡化社會。去年,日本死亡人數超過150萬人,創二戰以來最高值。日本厚生勞動省推測,日本2040年死亡人數將達到168萬人。

基於每天有4300人死亡,日本一直飽受喪葬設施不足的困擾。以東京都爲例,每10萬人對應的火葬場數只有0.19家。因死亡人數增加,在火葬前沒有合適的地方安置屍體,日本甚至出現了「屍體酒店」等設施,每天支付7500至10000日元,讓屍體可以安置於此直至火葬。

種種現象,讓日本人對死亡和葬禮的認知發生了改變。日本的傳統喪葬法,會在死者屍體火化後,將骨灰安置在骨灰盒中,再爲其設立墓碑。葬禮多采用佛教式,並由長子承擔寺廟管理費。

在過去,日本人認爲,火化後的骨灰撒入山間或大海是有悖法度的。但自20世紀90年代後,隨着生育率驟降,獨生子女家庭增加、平均壽命延長,現在不少離世老人的子女自己也是「老年人」,操辦完整的葬禮流程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對「老年人」而言並不容易。再加上,隨着後代放棄管理的墓地增加,僅2020年一年日本就關閉了12萬座墳墓。

綜合上述原因,人們對「簡單但不失禮節的葬禮」需求大增,用植樹代替墓碑的樹葬場也開始增多。與「氣球葬禮」一樣,擺脫傳統習俗的「與自然相伴的葬禮」開始在全日本流行起來。 《經濟學人》報導稱,「因墓地空間不足導致價格上漲,操辦葬禮、管理墓地和祭奠故人的親屬變少,日本的喪葬禮儀正在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