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車大戰打響!美國蘿蔔日爆8000單破紀錄,中美對決已到關鍵轉折點

新智元報道

編輯:編輯部 HYZ

【新智元導讀】中美「蘿蔔賽跑」,已進入歷史轉折點!美國舊金山的日均無人車服務單量,已經超越出租車,洋蘿蔔來勢洶洶,中國無人駕駛的巨大市場豈能拱手讓人?這場中美之戰,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就在剛剛,數據顯示:自動駕駛汽車Waymo 8月份在舊金山的日均服務單量已超8800單,遠超同期的出租車工作日日均6307單。

工作日出租車平均單量(舊金山交通管理局)

這一歷史性的轉折時刻,意味着美國自動駕駛發展已經達到了新的里程碑——傳統出行方式,已被自動駕駛的入場徹底變革。

這也標誌着美國市場無人車接受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也會進一步堅定資本市場和政策層面對自動駕駛的看好——

市場認可帶來的連鎖式效應下,投資機構將更堅定加碼自動駕駛領域,各企業都將獲得更多資金,用於技術研發、測試和規模化生產;政策上,相關法規也會加快完善,爲企業提供更寬鬆、開放的環境。

雙重推動力下,美國的自動駕駛技術將快速迭代、保持全球領先。

同時,這一事件也再次將全球人工智能的競爭推向高潮,在自動駕駛領域,中美兩國正在進入決勝時刻!

這場「輸不起的戰役」,如今已經分秒必爭搶。全球競爭格局,已經愈發白熱化。

這是因爲,「洋蘿蔔」們已經悄悄開始圍追堵截了。

全球人工智能決戰自動駕駛

今年3月起,Waymo在舊金山半島擴大了服務範圍。緊接着6月再次獲批,在舊金山全域開放無人駕駛出行服務。

出人意料的是,其服務規模快速增長,單量半年內翻三番,從每週5萬直接飆升至每週15萬單。

與此同時,通用旗下Cruise宣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恢復全無人駕駛服務,計劃2025年初重啓收費服務。

這也是美國今年,針對Cruise的第二次政策鬆動。4月Cruise獲批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以少量人類駕駛車輛恢復運營。

到了9月,Waymo正式官宣與Uber合作,推動無人車隊大規模落地,加速商業化佈局。

不僅如此,谷歌母公司Alphabet還在加大對Waymo投資,爲進一步擴張,研發自動駕駛技術注入新的動力。

就在半個月前,這家公司剛宣佈完成56億美元的C輪超額認購融資,這也是Waymo迄今爲止籌集的最大一輪融資。

目前,估值超450億美金。

若說美國自動駕駛領域十月大事件,便是馬斯克官宣推出無人駕駛出租車CyberCab。

他在Q3財報電話會議中透露,已面向內部員工開啓了CyberCab的測試,有望在明年正式開啓服務。

而且,CyberCab將在2026年實現大規模量產,年產量有望達200萬,最終增至400萬輛。

而且,在那場We,Robot會上,特斯拉還首次演示了旗下包括Model Y、Model S等所有車型,未來都將配備全自動駕駛的能力。

也就意味着,未來的私家車,也可以上路接單。

這一步步舉措,可以預見的是,一旦特斯拉無人出租車投入使用,在全球擴張的速度不容小覷。

「洋蘿蔔」來了,蛋糕誰能吃?

因爲綜合了人工智能、通信、半導體、汽車等多項技術,並且涉及產業鏈長、價值創造空間巨大,自動駕駛已經成爲各國汽車產業與科技產業跨界、競合的必爭之地。

縱觀全球,美國已經爲自動駕駛大開綠燈,科技巨頭間合縱連橫,紛紛加碼佈局。

德國、日本、英國等多個傳統汽車製造商,也已下場無人駕駛。從國家戰略層面上,他們就立法動作不斷,希望通過搶佔「制度高地」發展先機。

而在國內,無人駕駛出租車市場如今仍是一片藍海。

這塊蛋糕我們自己不去吃,自然會有谷歌、特斯拉這類「洋蘿蔔」去吃。

全球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規模在2024年約爲27.7億美元,預計到2034年將達到約1889.1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60.03%

隨着「洋蘿蔔」前後夾擊,全球人工智能已經到了決出生死的關鍵時刻,在自動駕駛全球競爭的最前沿戰場,蘿蔔快跑就是「蘿蔔搶跑」。

全球自動駕駛企業數量最多的兩個國家是哪兩個?答案就是中國和美國。

誰能率先跑通、建起產業鏈,誰就能定義賽道、向其他國家輸出技術產品。

誰先搶佔先機,誰就能佔據主動權。

其實,全球自動駕駛行業的爆發,離不開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術的應用和推動。

這是因爲,自動駕駛是視覺大模型重構物理世界的典型應用。

而這背後,必然是一場事關錢袋子的比拼。

比如,特斯拉今年就會投資100億美元用於AI的訓練和推理,推理主要用於汽車。

馬斯克甚至還有這樣一句名言:任何支出達不到每年100億美元水平或者無法高效部署的公司,都無法在市場上競爭。

現在,全球頂尖科技公司都在加大AI領域的投資和佈局,國內豈能輸掉先機?

好在,國內玩家中,已經有一位「上桌」了!

沒錯,它就是百度旗下的蘿蔔快跑。

1天1萬單,「土蘿蔔」正成爲通勤首選

憑着對行業異常敏銳的嗅覺,百度自2013年,就一直在堅持壓強式、馬拉松式的研發投入,在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領域累計研發投入近1700億元。

也是因爲這多年的積累,讓蘿蔔快跑成爲國內唯一一家能夠做到規模化、常態化測試的企業。

從技術創新到落地應用,蘿蔔快跑正打造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的新標杆。

截至目前,蘿蔔快跑已覆蓋全國10+個城市,並在多個城市提供了無人駕駛出行服務。

最新Q2財報交出了最亮眼的成績單:1天1萬單,累計服務超700萬次!不僅如此,單季度訂單創新高,增速依舊加快。

土蘿蔔能夠取得里程碑成就,是十年磨一劍的結果。在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超1700億元的投入,已經轉化爲實實在在的技術優勢:

2022年,率先發布無方向盤的無人駕駛汽車。

2023年10月,正式宣佈用大模型重構自動駕駛。

5月,發佈全球首個支持L4級自動駕駛大模型Apollo ADFM(Auto-Driving Foundation Model),率先實現大模型在自動駕駛領域技術應用突破。

Apollo ADFM能夠做到同時兼顧技術安全性、泛化性,安全性超越人類駕駛員10倍以上,實現城市級全域複雜場景全覆蓋。

不僅如此,百度累計獲5000+自動駕駛專利,高級別自動駕駛專利數量全球居首。蘿蔔快跑始終將「安全」放在首位,截止今年6月,在超1億公里實際道路測試里程中,實現0重大傷亡事故。

而且,每輛無人車/乘客配備保額500萬元保險。另有過去兩年數據顯示,實際車輛出險率僅爲人類司機1/14。

據稱,百度即將面向全球用戶,發佈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10.0版本,將搭載自動駕駛大模型ADFM。

可見,不論在技術投入,還是研發層面,蘿蔔快跑有信心、有實力,與Waymo、特斯拉等外企全面比拼,甚至毫不遜色。

雖已拿下10城,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蘿蔔快跑如何能在全國大範圍鋪開?

時間緊迫,急需突破卡脖子困境

與洛杉磯和舊金山半島允許Waymo全區域全天候商業化運營不同,我國大部分核心城市對Robotaxi的開放力度仍顯不足——多爲限定區域和時段的小範圍應用。

不知不覺間,中外自動駕駛的差距可能就會這樣拉開。

因此,如今的時間已經很緊迫,我們必須在政策上迎頭趕上。

其實早在今年兩會期間,就有多位代表委員呼籲,鼓勵地方先行先試,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對自動駕駛大力支持,探索更大範圍、更廣空間和更多場景應用。

顯然大家都已看出,今日中外自動駕駛的競爭,不但包括技術競爭,比拼的也是政策創新,以及政府支持企業的決心。

汽車產業規模大、先進技術集成度高、產業關聯度強,已經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等製造大國的重要支柱產業。

而顛覆性技術無人駕駛,則直接關乎各國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全球產業分工格局。

現在,美國在聯邦和州政府層面已經發布了一系列法規,逐步對自動駕駛向更高等級發展進行鬆綁。

英國《自動駕駛汽車法案》還獲得了王室批准,爲自動駕駛產業在英國的發展建立了全套的法律框架。

而在我國,只有政策更進一步開放,才能支持蘿蔔快跑等無人駕駛企業的發展,以實現我國無人駕駛在國際賽場上的領跑。

雖然我國已經將自動駕駛作爲新型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工信部等相關部委也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發展戰略、規劃和標準,但政策體系仍然亟待完善。

如果想要進一步發展,就亟須在各部門、各地方現有政策法規基礎上,加強國家層面立法頂層設計,抓住當前《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契機,加快法律文件出臺,爲自動駕駛構建完善的協同支持和監管體系。

唯有紮實推進行業規範和地方立法,才能促進無人駕駛車輛早日實現規模化落地應用。

技術創新是就業的敵人?Never

在蘿蔔快跑剛剛試運行時,坊間也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

但其實,技術創業從來都不是就業的敵人。

縱觀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命,最終都會催生新的就業崗位,爲更多的人帶去就業機會。

的確,自動駕駛的普及,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傳統駕駛員,如出租車司機、貨運司機的需求。

然而,這種替代並非意味着崗位的消失,而會推動就業結構升級,同時帶來無數新的機遇。

比如,無人駕駛技術帶動了傳感器製造、算法研發、系統集成等產業的發展,勢必會催生大量新的就業機會。

形成高質量的數字產業集羣后,自動駕駛這個全新業態,應用場景還有諸多想象空間。

招聘平臺數據已經顯示,自動駕駛產業的招聘需求在逐年攀升,已成爲就業市場的新熱點。

近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發佈了公示,擬增加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等19個新興職業納入職業目錄。

老司機新身份:主駕安全員、跑路測試員

同時急缺的,還有人工智能數據標註師這類崗位。

據估計,在中國已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工智能數據標註師」,有望成爲新勞動力蓄水池。

另外,自動駕駛行業也在大量招聘安全員,職責包括數據跟蹤與採集、問題記錄與反饋、緊急情況處理等。

不僅僅是蘿蔔快跑,多個招聘平臺信息顯示,自動駕駛安全員已經成爲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小米汽車、滴滴等多家企業的熱招崗位。

在不遠的將來,自動駕駛將成爲對GDP拉動最大的創新技術之一。

作爲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自動駕駛的應用前景令人期待。

更爲重要的是,它還能推動就業結構的深刻變革,促進勞動力市場的深刻轉型。

而且,自動駕駛也是推動傳統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興科技力量。

從智慧物流到無人配送,我們的生活毫無疑問已經被這項技術重塑。

而從國際層面看,自動駕駛贏,才能代表着人工智能贏,才能不面臨卡脖子的局面!

當下,我們正站着一個關鍵的歷史節點。自動駕駛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重塑未來生產力的革命。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競爭中,中國更不會缺席。

面對Waywo、特斯拉等「洋蘿蔔」的奮起直追,中國「土蘿蔔」還需要跑得更快,飛得更高。

參考資料:

https://www.cpuc.ca.gov/regulatory-services/licensing/transportation-licensing-and-analysis-branch/autonomous-vehicle-programs/quarterly-reporting

https://www.sfmta.com/reports/average-weekday-taxi-tr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