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柳芳們”的“勝利”

餘華在《女人的勝利》一書中寫:“生活是那麼的強大,它時常在悲傷裡剪輯出歡樂來。”《女人的勝利》這個書名的時代號召力太強大,似乎現實、輿論場,慢慢也變成女人的主場。

翻着這本書的那天,恰好看到吳柳芳的賬號解禁了,其粉絲量後來迅速達到了六百多萬。她說,自己直播就是想改變命運。改了嗎?

當擦邊引發全民關注之後,她先是被罵,隨後網友深扒她的經歷,發現她做過不少公益,從北京體育大學畢業之後,沒有什麼好的出路,工作也沒有多少工資,事業編制也很難進。做自己的IP,只是爲了能餬口,有條生路,想深一點,纔是改變命運。

做號的人都知道,要衝出來破圈,得有一種強大的反差感,“出體制就擦邊”,轉折過於猛烈,人們起初肯定接受不了。戲劇衝突和反認知模式,是機器喜歡的敘事方式,也是人們下意識喜歡傳播的新鮮感。

作爲曾經體制內的運動員,從主流中脫嵌出來,變革一個新的人生版本,總是要褪一層皮的。她做過很多嘗試,很多過程都得親歷,每一步都算數。人真的得出走之後再歸來,入世之後出世再入世,或許就是傳奇。

後來,她的號恢復了,確實命運之輪開始轉動,她已經變成了能引起事件討論的大網紅了。就像餘華說的,“在今天的社會裡,人們關注的是一系列事件,日常生活總是被忽略,事件成爲公開的故事,日常生活反而成爲隱秘的故事。”吳柳芳已經衝出來了,但是,大批退役運動員的出路在哪裡?突然內心一涼。

只有頭部活得好,只有那條剛開拓出來的新路上的第一人能夠進入人們的心智,能夠活出自己的“地位”和“勢能”,這已經成了人們心中默認的規律——頂流,吃螃蟹的第一人,贏得所有(winner takes all.)。

我接觸過一些退役運動員,也經常提及體育的遷移精神,挑戰困難,視障礙和傷痛爲常事,堅忍不拔,突破極限等等,這些精神動能,是做任何事情的底層邏輯和力量。

人真的要有強烈的決心和信心,才能走出一條野蠻生長的路來。生命力強的人,是不會管別人誹笑和反對的,他們永遠自覺自律。

這個年代,有“數字資產”,就是網上的地盤和辦公樓。大則如比特幣,已經突破了10萬美金一個,小則就是有自己的IP號……所以,大家想方設法成爲爆款和熱點。但總是各領風騷幾年之後,精神動能和底蘊不足。

楊妞花的熱度已經減退,我非常欣賞她的孤膽英雄模式,一個人抵一個團隊,把拐賣她的餘華英送至死刑的那種魄力感。她的能力維度也多,公衆話題也多,她帶貨也無可厚非。但是,難道一個人的能力和能量,只能在流量和帶貨場裡體現嗎?爲什麼公衆語境裡再也沒有更多維度的進步增量,比如制度和治理上的創新?我們的公共話語場域太弱了。

李子柒三年後復出了,我也喜歡她更加大氣沉着美麗了,但是人能做的真的只有自己的號嗎?爲什麼一到商業層面,一開始總有那麼多的紛爭、內卷、糾纏?爲什麼產業和商業不能美好?爲什麼最後也只是更高級地帶貨?

改變命運的她們,真的改變了嗎?

我怎麼覺得,我們的“向上心”能發揮的領域太少了呢?

最近真的是女性主義時代,清華和復旦的兩個訪問臺灣省的學子也火了,其實清華一直都不缺氣質美女,如今這個“3秒”時代,能讓人一眼看上的人事物,越來越少,於是新鮮感轉到了政治文化賽道。

果然75後的孩子們,有了一種篤定感,他們在綜合實力上,現實和理想都可以很豐滿。政治場合託舉出來的文化,維度會悠長一點,但願這些孩子的路徑,不再只是“被看上”,不再只是嫁入權力之門或者豪門。希望她們的人生更新穎一點、傳奇一點、酷一點。

女人要真正開發出一片天地來,不同於傳統敘事下的人生幸福,或者只想跟男人爭搶些市場和地位,其實都不是好玩有趣的故事。女人們要做出點新的增量來,生態環境發育得還不夠。

但是很多女人,在嘗試增加生產生活生命的維度。

比如瓊瑤阿姨,在86歲,自導自演創造了自己轟轟烈烈的死亡儀式感和人生版本,果然是知行合一的最強編劇腦,自己的人生也得這麼有創意地編。老年人本來最畏懼死亡,她“反者道之動”,使得人們對於死亡思考的維度得以增多。改變人們的固有觀念,通常需要一些常人做不到的實驗。別人再模仿也不再有新意,她已經翩然而去。她79歲寫給兒子兒媳的信就表達了自己心願心力和心智的穩定性,她一定會知行合一的。

每個人的人生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生命維度和潛能,就要自己去開發。很多束縛自己人生的觀念,需要自己去突破。

最近見了王德峰教授,於是拼命補課看他的書,其中《藝術哲學》裡談到四個基本維度,優美、崇高、悲劇、喜劇。其實悲劇並不只有痛苦,悲劇是有內核的,只有當人生爲了它的自由而與現實世界的鬥爭歸於失敗的時候,它才真正具有悲劇意義。所以,當瓊瑤爲了自由成全了自己的生死,她勝利了,她不是悲劇。當然她也不是喜劇,喜劇的內核是批判醜陋。人生面對她的死亡,不是痛苦,朋友圈點蠟燭,灰沉沉的氣氛很少,說明,她也許實現了柏拉圖所說的,美是一種自在自爲。

《好東西》也是一種嘗試,女人終於有男人女人都承認的影響力。“東西”其實指的是時光、歲月、春秋、人生和生命。這個電影裡充滿了鏡子,連聲音也變成了鏡子。萬物都可以當鏡子,一照皆真。孩子是真誠的隱喻,好東西,是真誠才能擁有的東西。

邵藝輝已經成了女性主義電影的標杆和標誌。我們的思維,就是隻認“已經成名的”“市場上最好的”。

我覺得,各種“賽道”上只有那麼一兩個所謂頂流,生態不夠豐富,也是挺讓人難過的事情。這意味着大部分人,都將焦慮和痛苦地活着。

“好東西”有了,“好命運”還太少。

不知道能夠改命的人有多少,很少很少。

我喜歡《第一人稱複數》這個節目,不是“我們”,但更是“我們”,只有同頻的人,才能聚合。華師大的教授,毛尖,被稱爲“評論界的黃蓉”,她真的很生動,觀點常常耳目一新。她說研究英國文學這麼多年,感覺到敘事傳統就兩件事,第一,愛情面前永遠會出來一個資本;第二,人們心中的希望會被反覆地錘打。

霸總邏輯,真的是全世界千篇一律。是啊,人的命運改變的捷徑,就是遇到資本和流量,一個關鍵的人物,關鍵的契機,一個爆款,一個事件,就能改變人生。

韓劇拍了幾十年,還在拍,最近拍出了驚心動魄的《現在撥打的電話》,依然在突破迭代自己的愛情表現手法。創新真的是魂魄啊。

另外,大部分的人,還是在希望被反覆捶打的生存語境裡。生活中一關又一關,我們在紅塵中,還是心亂。沒有整理好自己的期待和理想,也沒有自己的深刻的內核,甚至不敢快樂和喜悅。生怕,再發生什麼,大廈又傾倒,命運總是突變。

蘇東坡說:“人生有定分。吾無求於世矣,所須二頃田以足饘粥耳,而所至訪問,終不可得。豈吾道方艱難,無適而可耶?抑人生自有定分,雖一飽亦如功名富貴不可輕得也?”

其實“不可輕得、終不可得”的就是命運本身。所以,就像梁漱溟說的,做一個對自己有辦法的人,辦法都靠日常養成;心胸可以放開,什麼事情不用着急,不要常常顛倒在喜怒哀樂之中;問題來了,正是我們創造的機會來了,整個生命永遠要有向上自強感。

女人的命運要真正改變,還是應該有一種眼光、魄力和底蘊。

我最近看秦老師寫的《工程師之魂——比亞迪三十而立(1994-2024)》,裡面看到一個女人,我似乎能找到女人的新領地開拓的雛形。

比亞迪1994年成立,1995年就參加深圳西麗展,沒有攤位,“亞洲資源”的編輯李柯看到比亞迪自稱是“中國鎳電池第一廠”,眼光獨到,幫他們登了文章宣傳。

人有的時候就是眼光和執行力。李柯後來加入比亞迪,還成爲了推廣經理。1995年比亞迪開始國際化。1998年,她就敢帶着3萬美金和一櫃電池去荷蘭鹿特丹開分公司,1999年再轉戰美國開分公司。

因爲同在美國,她就跑到摩托羅拉總部去求合作,本來摩托羅拉中國的採購經理覺得他們還需要至少5年才能成爲供應商,李柯竟然能夠讓他們總部同意。她看到巴黎的電池大會上,一個發言的中國人都沒有,就主動申請,第二年,就讓王傳福自己做了PPT,她發表會場上的三十分鐘演講。

更令人驚歎的是2000年附近,李錄,這個芒格家族基金的管理人,看到了比亞迪成爲摩托羅拉電池供應商的新聞,也認識了李柯。然後纔有了後來的2008年,芒格推薦比亞迪給巴菲特,巴菲特又讓中美能源公司董事長索科爾探訪比亞迪工廠,王傳福飲下電解液的故事。據說三天後就投了5億美金。另外,李柯後來成了比亞迪的副總裁。這真的是自己創造的一次又一次的生命迭代!

生命有時候就是決心、信心,在鐵板一塊毫無機會的地方,都攻下一塊新領地。我最近遇到了兩位71歲的上海女企業家,秋萍和雲霞老師。她們是認識55年的姐妹,做生意做市場50多年了。她們說,1993年到1998年,錢真是太好賺了,都會自己流進來的,從來沒有今年這麼難,但她們就覺得生命需要不斷開發,東方不亮西方亮,還是一直在探索。爲什麼還在拼,她們說想要自己50多年的創業歷史和見識,找到自己遷移出去讓自己心盛,也讓當地環境興盛的知行合一的地方,她們依然活躍在上海援滇,她們插隊過的第一線,決定培養5萬名學生。

女人的精神,古代從來都是被禁錮的,沒有被開發過,現在呢?怎麼集結這方面的能量啊?就是終生向上,不怕吃虧,不怕起伏,你越怕,虧和起伏越大。

我最近還看了一本翟永明1999年寫,最近纔再版的《天賦如此:女性藝術與我們》。她寫到:中國最早最有名氣的女畫家,是元代的管道昇(據說最早流傳下來的原作也是她的),她是著名書畫家趙孟頫的妻子。她的作品得以記入畫史、畫傳,但是即便如此,她的真跡存世也只得一件,別無他留。女人從來是被忽略的。

波洛克夫婦都是藝術家,1945年,當《紐約客》記者前來採訪,夫人“彎腰在烤爐上烹調紅慄果凍”。對於男人來說,藝術是野心,對女人來說,藝術是愛情和生活,她用了很多年的時間,才當回藝術家克雷斯納。

美國攝影家韋斯頓的情人蒂娜·莫多蒂,也是攝影師,但更多還是管家和輔助角色,儘管她的作品也很有力量。也是她介紹弗裡達·卡洛給墨西哥壁畫家裡維拉認識的,而弗裡達·卡洛很給力,她終於衝破了人生重重磨難,成就了自己的真姓名,她的個展,在有生之年聲勢浩大。在《好東西》裡也被致敬。

女人,總是要衝破很多重的外在障礙和自我迷障,才能創造出新東西來。

這股子精神,曲曲折折之後,終將一往無前。像巨大的水系,有支流和幹流。大抵女人,得獲得這股子力量,就是去做去創造。別人都不敢的時候,就是敢,只要是對人類好的,好處很多的,就儘量去拼搏!

作者簡介:秦朔朋友圈主編,上海作協會員,公衆號:水姐。視頻號:中年好友水姐/陽明心能源。代表作:《陽明心能源》。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圖片 視覺中國/豆包

歡迎點看【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