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季委員:後勁不足 商業航天待鬆綁

自2014年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的文件以來,民間資本開始涌入航天領域,商業性質的航天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然而,這些看似發展迅速的商業航天企業,實際上存在着諸多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吳季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吳季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吳季調研了一些商業航天企業。到2019年,在政策的激勵下,商業性質的航天企業數量已經接近200家,其中藍箭航天等與運載火箭相關的企業有近10家,天儀研究院等衛星生產企業超過20家,航天馭星等民營衛星測控企業有8家。

調研中,他發現了三個問題,一是部分初創企業融資開始出現困難,投資人投資信心下降,二是行業還是以政府需求爲主,市場需求仍不明顯,三是企業研製和生產環節的創新不夠,大部分企業缺少自己的創新。

此外,商業航天企業的負責人們也向吳季表達了一些他們的訴求。例如,他們希望政府對頻率、軌位、分辨率進一步實施開放政策,不要對商業航天企業的技術前沿和業務範圍進行不必要的限制,容許他們與國企在一個起跑線上競爭;對主要國家任務,如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等,在確保國企作爲主要參與者的同時,應該將部分任務通過公平競爭的方式開放給商業航天企業。

對比美國在商業航天領域的發展,吳季發現,美國航天任務的來源主要已處於政府和純商業性質的市場對半的狀態,承擔任務的研製方也主要是大型國企和新興的商業航天企業兩類。

“近年來,美國政府進一步大力推進商業航天的發展,繼續將國家任務開放給民企承擔,並容許國家設施如空間站接待太空旅遊者。與此同時,他們也在努力激勵民資企業探索新的純民用的航天市場,如太空旅遊。在遙感領域,美國也消除了民資企業的市場準入限制。”吳季說。

他預料,美國政策的進一步開放,將幫助美國企業在全球商業遙感衛星數據市場上繼續保持領先地位,“美國採取的這些管理方式,極大地增加了美國航天領域的創新活力和競爭力,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政府航天成本居高不下的老大難問題和商業航天企業缺少穩定的政府需求給與扶持的問題”。

爲促進我國商業航天發展,吳季建議,由國家牽頭出臺一個全面、完整的,闡述商業航天政策的指導性文件,作爲商業航天發展的政策指導大綱。在所有政府投入的航天任務中,容許民資的商業航天企業參與競爭,在技術能力、質量保證和成本等綜合評估後,給與其一定比例的國家任務。

此外,吳季還建議,在頻率分配、衛星軌位、空間分辨率等方面對民資的商業航天企業取消限制,容許他們採用創新技術,參與國際競爭。進一步開放國家任務獲取的數據,激勵民資商業航天應用企業探索新的衛星應用領域,擴大純民用的衛星應用市場。將載人航天領域對民資的商業航天企業開放,推動太空旅遊業的發展。將月球和小行星資源開發與探測對民資的商業航天企業開放,激勵創新,推動商業航天不失時機的向月球和深空發展。

“這些政策和措施如果能夠實施,我相信一定會推動我國航天事業更快和更好的發展,使其成爲國民經濟發展中,一個重滿生機的新興領域。”吳季說。

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倪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