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公子季札預言,子產即將成爲鄭國執政

公元前548年,子產開始關注一個叫然明的鄭國大夫。此前一年,然明成功預測到了晉國下軍佐程鄭(程氏爲荀氏支族)的死亡,子產覺得然明很不簡單,便令人把他找來,問以爲政之道。然明回答說:爲政應當視民如子,對於那些不仁者,則誅殺無赦,如同老鷹追逐鳥雀一般。

然明的話讓子產欣喜萬分,因爲賞善罰惡、恩威並施正是子產推崇的政治理念,如今又經然明之口說出,子產頓覺“於我心有慼慼焉”。

虎牢關黃河,春秋時爲鄭地

長期以來,子產一直在思考爲政之道,並且日漸形成了自己的理論。與然明交談之後不久,子產十分欣賞的另一個人——子太叔(即遊吉,子游之孫,子蟜之子)向子產請教有關政事的問題,子產說:政如農工——就像農夫做農活一樣,白天黑夜都要想着它,想着最初的耕種,也想着最終的收穫,然後從早到晚,不辭辛勞,去把想法變成現實;想到的,就認真去做,沒有想到的,就不要冒險妄行,如同農田裡有田埂一樣,不越界,就會少犯錯誤。

子產深知,政治就是一種妥協和平衡,理想的境界不過是儘量少犯錯誤,如果追求完美,那就必定失敗,所以,爲政者必須謹慎行事。

子產所說的田埂,或許可以簡單地理解爲一種規則,一種標準,它既是爲政的策略,也可以保護自身免受傷害。

在子產的時代,最高的標準,就是“禮”,而講禮是人的所有德行中至關重要的一條。當然,“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子產所遵循的禮,只能是貴族們的遊戲規則。

公元前547年三月,鄭簡公姬嘉賞賜伐陳之功(事在公元前549年),特設享禮招待子展,並賜之先路、三命車服以及八座城邑。

路即輅,就是天子與諸侯所乘之車,卿大夫接受君王賜予的車也可稱作路。路有三等,大路、先路、次路,大路最華美,往往飾以金玉,次路最樸素,基本無飾。賜路的同時也要賜車服,賞賜時有所謂“三命”“再命”“一命”之別,命越多越尊貴,車服也就愈加華麗。

姬嘉賞賜子展之後,賜子產以次路、再命車服和六座城邑,子產接受了車子和車服,卻推辭不受城邑,因爲按照規定,衆卿接受國君賞賜,應當按照位次遞減,低一位則減兩成。鄭國衆卿中,子產排第四,前面尚有子展、伯有(即良霄,子良之孫)和子西。子產認爲,伐陳之功,首推子展,而自己若接受六座城邑,也不合於禮。但是姬嘉執意賞賜,子產最終接受了三座城邑。

對此,鄭大夫公孫揮(字子羽)評價道:子產謙讓而知禮,不久就會成爲執政。

三年之後,當吳公子季札初見子產,也做出了同樣的預言。

新鄭城中,兩人相見如舊相識,彼此喜愛和欣賞。季札贈以白色生絹大帶,子產敬獻麻衣。對這位前途無量的晚輩,季札諄諄告誡:鄭國現在的執政太奢侈,災禍不久將至,而你將成爲執政;你爲政,切記遵禮而行,謹慎行事,否則鄭國就會敗亡。

那時,執政十年的子展已經去世,伯有成爲新任執政。但是伯有奢侈無度,終日縱酒狂歡,不得人心。而子展之子子皮(即罕虎)在饑荒之年慷慨賑濟國人,備受讚譽,所以伯有雖爲執政,民心卻在罕氏。季札據此推斷,伯有難逃殺身之禍。但是子產通過什麼途徑成爲執政,季札沒說,子產也一時想象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