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善:讓年輕人在電影中找到自己
如果說《封神三部曲》是以古典神話爲骨,以現代影像爲翼升騰的遠古史詩,電影《異人之下》就是以青春熱血爲魂,以超能力爲筆,繪就的都市玄幻奇幻圖卷。兩部看似風格迥異的作品實則出自一人之手。
導演烏爾善近日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時笑稱,這次拍攝電影《異人之下》是好奇心驅使,中二魂推動。“我是一個心懷好奇的人,希望每做一個項目,都攻克一個新的課題,我樂在其中,覺得很有意思。”這些年來,烏爾善不斷挑戰新的題材與類型,他認爲自己的創作目的從未改變,“我始終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在探索中國電影的新境界,內在的核心一直沒變,但呈現在不同的作品上,有了各自不同的形態。”
《異人之下》
構建國風異能世界
電影《異人之下》正在熱映。影片改編自米二創作的爆款國漫《一人之下》。漫畫連載僅8年,點擊量便超300億。片中,一直隱藏異人身份的張楚嵐(胡先煦飾)自從遇見身世神秘的馮寶寶(李宛妲飾)後,便被捲入不同異人門派爭鬥的漩渦中,各方勢力一一登場,呈現出錯綜複雜的國風異能世界。
烏爾善導演覺得這是一部自己必須要拍的作品,“我非常欽佩作者米二,他的漫畫給我帶來了非常強烈的創作慾望。原著漫畫《一人之下》在日常世界裡,給我們打開了一個特別有想象力的平行世界,不僅在思想深度上引人入勝,在藝術表現上也是無與倫比的,同時深刻觸及了文化的複雜性與豐富性。這樣一部充滿魅力的作品,我覺得有必要讓更多人通過電影來直觀、深入地去了解。同時,原著漫畫《一人之下》也爲電影創作提供了寶貴的靈感和資源,電影將這些轉化爲更加生動、引人入勝的視覺故事,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漫畫和電影藝術的獨特魅力。”
傳統炫酷
呈現中國風格超能力
電影《異人之下》中,“寶嵐”墓地初照面、高燃激戰的陰陽五雷對決、驚險刺激的廢棄工廠大戰等名場面紛紛打破次元壁而來,讓觀衆感覺到視聽震撼。這個項目從2020年到2024年,歷經4年的打磨,烏爾善導演並不覺得辛苦。他笑稱,自己每次做項目,都希望把項目做成課題。“做《封神三部曲》,我研究的是古典神話史詩的電影語法是什麼,怎麼去呈現。做《異人之下》,我研究的是怎麼把漫畫中的精華理念和設定以及視覺的美學風格轉化成電影語言。”
據悉,電影《異人之下》的電影鏡頭有2200多個,其中視效鏡頭就佔了1600多個,挑戰來自於創意性和風格化。烏爾善導演說:“《封神三部曲》追求的是真正的技術難度,是天花板級的視效製作,電影《異人之下》追求的則是如何呈現中國風格的超能力,融合了炁的能量轉化、中醫經絡、陰陽五行等等,創意成爲了關鍵。我們要跟漫威、DC的電影,在文化的根源和表現方式上有明確的區分,否則,國風就不存在。”
烏爾善導演笑說,自己總結了西方超級英雄的四種方式,第一種是科學實驗的變異作用,比如說蜘蛛俠;第二種是來自外星的生命,比如超人;第三種是神話人物,比如雷神、神奇女俠;第四種就是依託雄厚的經濟條件的高科技發明,比如蝙蝠俠和鋼鐵俠。在他看來,這些有異能的超英,與中國異能產生的邏輯完全不同,“西方的異能全來自於外部,中國的異能深植於悠久的傳承之中,源自於家族門派的深厚底蘊,也源自於自我修煉。這種‘炁’本身就是每個生命體攜帶的生命能量,異人則是能夠覺知並駕馭這種力量的人。他們通過一代代的傳承與個人的修煉而獲得的。這種修煉,不僅僅是外在的技巧訓練,更是內心深處的自我提升。這種由內而外的邏輯,反映了一種獨特的中國式思維方式——對世界和自我關係的深刻思考,是對內在潛能的挖掘和對生命本質的追問。這是一種特別寶貴的理念。”
烏爾善導演希望用電影將這些中國化的視覺元素呈現出來,讓觀衆感受到既傳統又炫酷的共鳴與迴響,“比如,‘陽五雷’來自於心肺的能量,心屬火爲紅色、肺屬金爲白色,它會先從心肺的能量開始啓動,然後調動到手三陽經,從穴位發出來,最終施展時呈現紅色和白色。而‘陰五雷’是用肝腎調動,肝屬木呈藍色、腎屬水爲黑色,是以手三陰經來通達全身,最終施展時呈現藍色和黑色。再比如金光術,在運用的時候都會有相應的手訣,這些手訣的每一個手勢在傳統文化裡也都是有真實依據的。”
但是烏爾善導演認爲,電影《異人之下》展現的不只是視覺奇觀,更是一種精神價值的探尋,所謂的異能也是心靈深處的精神力量,激勵人們超越自我,觸及非凡。“比如,張楚嵐在逆境中沉着應對,將內心的能量凝聚於心,重新點燃希望之火。他的異能,源自於愛、信念和責任。當他決心用全部力量去捍衛他最真摯的情感和價值時,他爆發出了超越以往的能量,天空中五雷符顯現,這正是他精神昇華的視覺展現。”
聲效隱喻
讓觀衆感受到遊戲化幽默
烏爾善導演希望《異人之下》的電影氣質像是蹦迪一樣,帶有一種狂歡節或者是聯歡會的炫酷體驗。爲此,他將豐富多彩的流行元素高度融入了創作中,“整部電影裡,我們大概用了23首不同風格的版權音樂。從屠洪剛老師充滿懷舊情懷的國風流行歌曲,到如今風靡街頭的說唱音樂,紅白機風格音樂,以及hiphop、R&B、重金屬搖滾,電子音樂的前衛節奏,都在電影裡交織。我們也讓音樂參與了敘事,音樂其實都有塑造人物的作用,每個角色有自己的背景音樂,比如風莎燕出場的時候,就是《Loser》,歌詞跟她的內心獨白其實很像的。此外,我們還將街舞等充滿活力的舞蹈元素融入動作設計。再看片尾的字幕,我們是以彈幕的形式打在大銀幕上的,這樣既像是觀衆日常在手機上看片時的即時反饋,也延續了整部電影在視覺上的主旨。我希望電影呈現對年輕人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讓中國當代的年輕人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一種歸屬感。”
電影《異人之下》還嘗試了一種新的聲音與畫面關係,以達到聲效的隱喻效果。“許多聲音效果並非簡單模擬現場聲響,而是巧妙設計以增強情境體驗。”
文/本報記者肖揚
統籌/滿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