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有明天》如何以一部庸俗喜劇打敗《芭比》?

義大利票房號召力最強的明星之一、女性主義的堅定擁護者寶拉·寇提莉絲,於去年八月推出了她的導演處女作《我們還有明天》。這部電影一經上映便引發廣泛關注,迅速成爲本土票房的冠軍,超越了當時轟動全球的國際大片《芭比》和《奧本海默》。在同樣探討女性困境的題材下,爲何《芭比》在義大利卻敵不過《我們還有明天》呢?這背後是否透露出義大利觀衆對本土文化與女性議題的特殊共鳴?

《我們還有明天》以二戰後的羅馬爲背景,講述了一位家庭主婦迪莉婭的故事。她長期遭受丈夫的暴力和不平等對待,但依然默默承擔起妻子和母親的傳統角色。直到一封神秘的信件出現,才激發了迪莉婭的勇氣,讓她開始尋求更好的生活。

在現代社會,整個歐洲幾乎都經歷過第三波女權運動,義大利也不例外,正處於「#MeToo運動」的浪潮中,這表明義大利女性在法律改革和社會認知方面已取得顯著進步。然而,《我們還有明天》並未直接探討當代女性的處境,而是將故事背景設定在20世紀初,而且,影片還以典型的三幕劇結構呈現了傳統女性所遭受的壓迫,並在喜劇的包裝下,通過略顯庸俗和戲劇化的情節來傳達觀點。儘管如此,這種手法或許正是讓片中女性賦權等資訊吸引廣泛觀衆並促使其反思的重要關鍵。

儘管義大利社會在性別平等的討論上取得了進展,但許多傳統價值觀仍然深植於日常生活中。加上以家庭爲本的文化結構,讓迪莉婭在劇中面臨的困境,即便放在現今的義大利,依然具有高度的現實關聯性。有人或許會疑問:「爲何義大利人對過去的歷史,特別是女權運動,依然抱有如此強烈的興趣?」這可能是因爲許多觀衆希望反思這些運動的成效,並瞭解女性權利在歷史長河中是如何一步步爭取而來的。在當前社會對性別暴力和女性權利的討論不斷升溫的背景下,再加上寶拉·寇提莉絲的知名度與影響力,這部電影成功地引發了廣泛的共鳴。

即使這部作品取得了亮眼的票房成績,我仍然認爲它的電影敘事在當今義大利影壇中,無法帶來顯著的技術或文本突破。即便影片強調了性別平等制度化的重要性,我也認爲這樣的表述可能會誤導觀衆。當今女性所面對的挑戰,已不再像過去那樣簡單明瞭。如今,高牆已經倒塌,我們需要學會的是「如何辨別高牆遺留下來的碎片」。如果仍然握着粗糙的工具,不加思索地對心中不滿的事物狂敲猛擊,那麼不僅無法精準命中目標,甚至可能會誤傷他人和自己。

因此,儘管《我們還有明天》代表了寶拉·寇提莉絲的一次重大突破,我仍然認爲這部作品無法成爲「當代電影」,它更多的是當代風潮的反映。然而,作爲她的導演處女作,寶拉·寇提莉絲展現出的導戲功力確實不容小覷。希望她能以此次成功爲基礎,爲這個世界帶來更多更具價值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