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累死活該嗎?”一位媽媽發帖求助,揭開了多少中年父母的隱痛

作者:主創團·瑾山月

心理諮詢師常軍在網上發起過一個話題——#現在的父母有多難#。

他說,咱們這代父母算是有史以來最難的一屆。

“花的錢最多,操的心最多,投入的時間精力最大,最拼命也最焦慮。”

此話一出,不少8090後爸媽感慨:“終於有個明白人了。”

社會發展到今天,生活水平高了,但教育更捲了。

爲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我們必須努力賺錢。

而爲了賺錢,我們又必須努力工作。

一天24小時,大家忙完工作忙孩子,像個高速旋轉的陀螺不敢停不敢歇。

中年是進退兩難的年紀,而爲人父母的中年人更是被工作和家庭來回拉扯。

忙碌的日子裡,我們像打地鼠一樣,剛按下一個難題,又冒出另一個。

孩子成績下滑了叛逆了,工作遇到坎兒了被客戶刁難了,長輩生病了住院了……

哪一件不需要我們管,哪一件不讓人操碎了心。

難怪有人說:

“人到中年,生活就像一件織得很好的毛衣,哪裡扯開了一條口子,餘下的就會跟着亂作一團。”

每當累到崩潰,誰都想逃離片刻,可心中的愛肩上的責任,又把我們硬生生拉回生活。

人這輩子,千難萬難,中年父母最難

前幾天上網,刷到80後寶媽@小霞的視頻。

小霞是個全職媽媽,在家照顧着兩個孩子的起居。

每天早上6點起牀,一邊做早餐,一邊催促孩子起牀,一催就要催30遍以上。

晚上一邊陪小寶玩耍,一邊看大寶寫作業,磨蹭到十點剛睡下又得掙扎着起來做家務。

她無奈地說:“我遲早有一天會崩潰!”

僅僅是這樣點卡點的生活倒也罷了,一碰到孩子生病她就真得分分鐘崩潰了。

感冒高發期,倆娃隔三差五地發燒,孩子們整宿哭鬧,自己也沒法休息。

一天夜裡,她帶着孩子去醫院,約不到車的小霞急得發帖求助。

很快有人伸出了援手,但大夥也不免質疑:“孩子爸爸呢?”

也有人指責她:“什麼事都攬在自己身上,吃苦受累就是活該!”

小霞本不想多說,但還是忍不住回覆:爲了多賺點錢,孩子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

而在外賺錢的寶爸壓力也很大,經常加班加點不說,連週末都得跑客戶。

其實,除了小霞這種“女主內男主外”的家庭模式,夫妻雙方都工作的也一樣難。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故事。

網友@駱駝和妻子都有自己的事業,有了孩子後,家庭事務只能分工。

碰上妻子出差,他就厚着臉皮向單位請假,等把孩子送去學校,他再回單位靠加班把時間補上。

駱駝說,你以爲這種事只是偶然,但日常生活中總有層出不窮的“麻煩”。

不是家裡有事,就是單位有事,不是孩子需要他陪伴,就是父母需要他照顧。

對中年人來說,生活往往是好幾重困境的疊加。

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卡債,沒一處不花錢,沒一處不操心。

職場小心翼翼,生活一地雞毛,每天都在死磕,每天都被迫精神內耗着。

我們看上去完成了成家立業的大事,可細究下來人生大事卻是一件沒辦妥。

每天一睜眼,焦慮和壓力撲面而來,喜還沒上心頭,愁就已擠上眉間。

你問:中年人到底怎麼平衡家庭和事業?

答案往往是無解,只能扛着忍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人這一生,千難萬難,中年父母最難。

摧毀一箇中年爸媽,往往只在一瞬間

有人說,這屆父母都是“紙老虎”。

看上去事業家庭兩不誤,但一點小事就能令這羣人崩潰。

博主@清清,是一所重點小學的語文老師,屬於那種天生精力旺盛的“女超人”。

養娃上,她給孩子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並督促孩子完成。

工作上,繁重的指令也難不倒她,年年都能評優評先。

家庭中,收拾家務打理生活也都是一把好手。

在外人眼裡,她心氣強幹勁足,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軟肋在哪——那就是孩子的成績。

每到期末考試,她都緊張得不行,就怕孩子考砸了。

往往是一張不怎麼漂亮的成績單就能瞬間擊垮她。

如果孩子有出息,她內心也有寄託。怕只怕孩子學習不好,自己就瞬間沒了指望。

教育短片《成績單》中,也講過類似的故事。

三個不同階層的家庭,三個性格迥異的孩子,都因爲一張欠佳的成績單,引發家庭危機。

爲人父母,可以起早貪黑忙裡忙外,可以忍受職場不公與委屈……

但是,一旦得知孩子學習成績下滑,就立馬像點爆的炸藥。

有心理學家指出:人的疲憊,最終往往以憤怒的形式表達出來。

這也就不難解釋,爲什麼有的媽媽帶娃一天後會在深夜痛哭,衝孩子發脾氣;爲什麼有的爸爸工作一天後輔導作業,一點耐心沒有。

看似無堅不摧的成年人,疲憊到極限,崩潰也只在一瞬間。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可能是父母每況愈下的身體,可能是頑劣不服管的孩子,可能是遙遙無期的職業晉升,也可能僅僅是一次拌嘴……

而這些瑣事中,孩子的學習,似乎是最容易引爆我們負面情緒的導火索。

恰如彭凱平教授所言:這個社會最容易讓人引起焦慮的地方,教育是其中之一。

甚至反過來說,如果孩子學習好,中年爸媽再苦再累也不會泄氣。

不想累到崩潰,我們得學會“偷懶”

我常年混跡各大育兒圈,聽到最多的話就是:

“自從有了娃,每天都要累死了。”

僅僅是照顧孩子倒也還好,累的是一邊工作一邊帶娃,一邊幹家務一邊帶娃。

當工作、家務、教育這三座大山一起壓在肩頭,很少有人還能步履輕盈地向前走。

如果你正徘徊在累垮的邊緣,不妨試着偷偷懶,給生活做做減法。

當我們不再強迫自己,放下些許執念,就能在密不透氣的生活裡擁有一絲喘息。

①家務上偷偷懶,凡事不必面面俱到。

不知道你是不是這類人。

眼裡全是活,容不得一點亂,髒衣服必須馬上洗,衛生必須天天搞。

經常是一大早或者大半夜,還在各種洗洗涮涮收拾整理。

彷彿患上了一種強迫症,不徹底清理完衛生就渾身不自在。

而別人想幫幫忙,還總做不到咱們心裡去,到最後什麼髒活累活全成了我們的。

我曾經也這樣,後來看到的一句話點醒了我:

“不想被家務累死,你就得逼自己忍得住。”

髒衣服可以收集起來集中清洗,衛生可以維持到週末再來一次大掃除。

其他零零散散的小活,可以分擔出去,先放一放,不必做到面面俱到。

有句玩笑話:只要你想幹,就有幹不完的活。

放輕鬆一點,生活不是行軍打仗,不必時時嚴陣以待。

降低標準,鬆弛一點,生活沒有非做不可的事,但人必須學會節省自己的能量。

②養娃上偷偷懶,對孩子大膽放手。

最近看了復旦大學沈奕斐教授的書——《做對“懶”爸媽,養出省心娃》。

恍然明白:做父母的越用力越使勁,越養不出自覺主動的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跟在後面幹這幹那,上學後又一刻不放鬆地盯學習。

小到吃喝拉撒,大到交友社交,事無鉅細地替孩子張羅,沒完沒了地幫孩子打算。

結果呢,孩子越來越依賴,家長越來越心累。

其實只要大膽放手,完全可以培養起孩子的自主性,家長也能歇一歇。

父母與子女是一場此消彼長的生命輪換,不管多愛孩子,對他生活的參與度也必須遞減。

日常起居、家務勞動、時間安排、學習計劃……該讓孩子獨立完成的就讓他去做。

人是有心的動物,如果沒有內驅力,外力和慣性始終是有限的。

和孩子一起把他的事捋順,剩下的就是偶爾引導和糾正。

這樣一來,孩子得到了歷練,我們也能騰出時間關照自己。

③態度上偷偷懶,心態順了一切都順了。

看過一個小故事。

兩個人在街上走着,一陣大風颳過吹掉了屋檐上的瓦片,恰巧砸中了他們倆的額頭。

一個人頓時大怒,抱怨說:“真點背!瓦片偏偏落在我頭上!”

另一個人則心平氣和地說:“太幸運了,要是這塊瓦偏一點打中頭頂,我說不定就死了,我真是太幸運了!”

你看,同樣一件事,心態不同,結果就不同。

我們爲什麼這麼累,多半也和焦躁的心態,無休止的內耗有關。

孩子一次考不好,就擔心他將來找不到工作;單位一點政策變動,就怕降職降工資。

事情明明沒有發生,但就是忍不住擔心。

心理學家安東尼·羅賓說:

“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是環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我們持什麼樣的心態。”

中年後的日子的確困難重重,與其一味糾結心煩意亂,不如想辦法平和心緒。

煩了就找個無人的地方獨處一下,靜坐、看書、聽音樂,哪怕只是刷刷手機也行;

累了就給自己放個假,約着三五好友來一趟“citywalk”,隨心所欲地溜達溜達;

生活和工作的“待處理事項”永遠幹不完,但我們可以偶爾偷偷懶。

只要你願意,你總能抽出時間,在繁忙的日子裡劃劃水摸摸魚。

當內心的焦躁在休憩中消散,糟糕的念頭被有趣的事驅趕,或許生活的一地雞毛,反而被理成雞毛撣子。

到了中年歲月,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在負重前行。

身上責任不容鬆懈,孩子工作都要操心,還要時不時應對各種麻煩。

但你有沒有發現,恰恰是到了中年,人才變得成熟穩重,有了獨當一面的能力。

不信你回家問問,自己是不是孩子的依靠,家人的主心骨?

恰如這句話說的:

“中年,是最壞的年紀,也是最好的年紀,是黯淡的季節,也是光明的季節,是失望之冬,也是希望之春。”

周旋於家庭工作的中年父母很累,但人生走到這個節點,生活給什麼就接住什麼。不管拿到什麼牌,都儘量打好它。

收拾好自己的心,重新規劃生活,細碎的人間煙火裡,也佈滿了驚喜與溫暖。

說到底,幸福不在別處,它就藏在日常的瑣碎裡,躲在你忙碌的身影后。

願我們都能在庸常的日子裡收穫自己的幸福,與中年父母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