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業航天發展環境淺析

2015年是我國商業航天元年,至今已發展了7個年頭。下文從行業政策、行業發展結構、市場規模、投融資情況四個方面對我國商業航天發展環境進行分析。

1.行業政策

從政策導向上看,國家鼓勵和支持商業航天發展。2015年將軍民融合上升爲國家戰略;2017年,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2020年,“航天航空事業”、“衛星互聯網”納入國家“新基建”;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打造全球覆蓋、高效運行的通信、導航、遙感空間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商業航天發射場。2015年至今,我國在商業航天領域頒佈了《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2017年國防科工局軍民融合專項行動計劃》、《關於促進商業運載火箭規範有序發展的通知》等多項政策法規,鼓勵民營資本參與航天科研、生產、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空間信息產品服務,進一步規範商業運載火箭發射等,鼓勵商業航天發展。

地方政府層面,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山東、海南、廣東等地方政府也陸續釋放政策紅利,加緊商業航天佈局,推動行業發展。

但是,目前已經出臺的商業航天法規大多集中於衛星領域,商業運載火箭相關部分較少,且缺乏航天法等頂層制度設計,因此未來政策法規體系還需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2.行業發展結構

民營企業在我國商業航天企業中佔據絕對數量,且迅猛增長。根據未來宇航研究院發佈的《2018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投資報告》,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已註冊的商業航天領域公司共計141家,其中民營航天企業123家,佔比87.2%,近三年就成立了57家。141家商業航天公司中,衛星應用企業最多,佔比28%,佔比最低的是衛星發射企業,爲16%(參見圖1)。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註冊商業航天公司進一步增長爲313家。

圖1 截至2018年底我國商業航天企業業務分佈情況

2018年已註冊企業中,衛星運營和應用企業佔商業航天企業總量的近60%,衛星發射企業少且多處於研發階段,掌握成熟技術、成本低廉的發射企業優勢明顯。截至2022年5月底,成功實施入軌發射的公司包括民營火箭公司星際榮耀、星河動力,國家隊背景的長征火箭、科工火箭。其中,星河動力“穀神星一號”2020年、2021年連續兩次發射均獲得成功,實現了國內民營火箭的首次連續成功和首次一箭多星商業發射的新突破。

3.市場規模

市場規模超萬億,產業發展速度較快。根據網絡公開數據,2021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爲11,769億元,是2015年的3.1倍。2017-2020年均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參見圖2)。

圖2 2015-2021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及增速

此外,根據相關預測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超2萬億元,達到24,060億元。

4.行業投融資情況

商業航天備受資本青睞,投資熱度持續高漲。根據天眼查數據研究院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底,我國商業航天產業融資事件163起,融資金額超400億元,參與商業航天領域相關投資的VC/PE機構超100家。其中,2021年全年共發生48起商業航天融資事件,融資金額超100億元,是2018年的近3倍。2022年第一季度,有至少21家商業航天企業宣佈獲得融資,融資金額超37億元。

投資輪次方面,仍多爲早期項目,天使輪、A輪等佔比較高;公司方面,社會資本向產業領先企業靠攏,馬太效應初現。藍箭航天、中國衛通、長光衛星、科工火箭、星河動力、星際榮耀等擁有成熟產品或成功經驗的企業持續獲得多輪或高額投資;投資者方面,產業鏈佈局趨勢明顯。順爲資本、經緯中國等專注於互聯網產業的基金公司分別對星際榮耀、銀河航天、天儀研究院進行了投資,對火箭發射和衛星產業都有佈局。元航資本對星河動力、航天馭星、微納星空進行了投資,對火箭發射、衛星製造及運營環節都進行了佈局。

綜上所述,我國各級政府積極出臺政策支持商業航天發展,行業玩家數量快速增長、競爭日益激烈,商業航天市場規模、投融資總額持續快速增長。

作者:方方,北大縱橫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