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加氫站建設漸入佳境

在業內看來,2021年將是中國氫能產業“理想變成現實”之年。

進入2021年,地方政府和央企在氫能產業的佈局不斷加快。其中,山東省能源局印發的《2021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指出,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試點,有序推動魯氫經濟帶及周邊地區加氫站建設,新增加氫站8座,日供氫能力增加6000公斤;作爲能源央企,中國石油宣佈在全國範圍投運50座加氫站,中國石化則明確“十四五”期間,擬規劃佈局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

日前印發的《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也反映出政策對“氫”的青睞,隨着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到來,氫能行業正在蓄勢待發。

加氫站是氫能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氫能走向成熟的關鍵。“從美日歐等發達國家氫能發展經驗看,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會制約氫能產業發展。”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化工研究室副主任李慶勳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

日前,在中國石油合資建設的冬奧會首座加氫站——太子城服務區加氫站正式投入使用後,該公司透露今年還將有3座加氫站在河北和北京地區投運:崇禮北油氫合建站、與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福田加氫站以及由北京金龍加油站建成油氫合建站,該公司還規劃了未來在全國投運50座加氫站的目標。

對於加氫站的建設,同爲石油央企,致力“打造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的中國石化有着更積極的目標。該公司表示,將計劃利用3萬多座加油站的營銷網絡優勢,推動風光氫一體化分佈式能源示範工程建設,在國內相關示範區及產業園區,探討合作試點綠電制氫以及加註示範等應用場景的可能性等。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中國石化銷售公司已累計開展加氫站試點項目27個,在廣東、上海、浙江、廣西等地佈局了加氫站點。未來,中國石化將進一步加大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統籌發展以油氫混合站爲主的加氫站網絡。未來5年,該公司將從油品銷售企業向“油氣氫電非”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升級。

步入2021年,除了兩大央企,地方政府也對加氫站的建設投入了巨大的熱情。除了山東,浙江、海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也紛紛推出發展加氫基礎設施的計劃。尤其是浙江省,僅金華市就宣佈將在2025年建成加氫站15座以上。同時,舟山市和平湖市分別透露了2022年建設加氫站2座以上和5座以上的目標。

李慶勳表示,地方政府在國家創建氫能示範城市政策激勵下,紛紛出臺加氫站建設運營配套政策,而兩大能源央企履行責任擔當加快佈局建設加氫站,爲我國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推動。不過,他同時表示,政策扶持是有時效的,氫能產業發展要更多依賴於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

雖然當前各地佈局加氫站速度不斷加快,但在李慶勳看來,加氫站建設和運行成本高,投資回收週期長,加上當前國內氫燃料電池車保有量和新增量對加氫站大規模佈局形成了制約,都給加氫基礎設施發展帶來一定的阻力,“因此,加氫站建設是否會迎來新的突破還有待觀察。”

記者瞭解到,作爲氫能產業重要的基礎設施,加氫站建設的瓶頸問題由來已久。隨着氫能產業未來走向成熟,加氫站發展的“老問題”都需要取得新的突破。對此,李慶勳直言:“當前加氫站建設的瓶頸包括建設成本高、運營成本高、標準法規不完善。”

李慶勳認爲,加氫站建設成本高的原因主要在於關鍵設備依賴進口,需要持續推進加氫站關鍵設備國產化,降低成本,促進國內整個產業鏈良性發展;運營成本高主要是氫源價格高、氫燃料汽車保有量低造成的,需要不斷培育市場,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此外,加氫站安全、建設運營等標準規範也有待完善,需要政府、標準化組織和企業共同推動。

在業內看來,安全和標準規範等問題是加氫站建設亟須關注的重點。對此,液化空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液化空氣”)氫能業務負責人陳星強調,要嚴把安全和質量管理關,預防個別安全事件影響全產業發展的局面。同時,他還指出,目前相關項目的選址和審批比較複雜,也是加氫站建設的一大瓶頸,需要相關部門協調。

作爲在全球已佈局100多座加氫站的氫能巨頭,液化空氣在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諸多值得借鑑的國際經驗。陳星表示,從液化空氣的經驗來看,液氫將會爲未來大規模的加氫站普及起到主流供應作用,國內的液氫相關法規需要儘快完善出臺,這將有利於氫氣基礎設施的提前部署。他同時認爲,液氫加氫站的部署要提上日程。

當前,我國加氫站數量已位居全球第二,而建設速度正不斷加快,將爲處於起步階段的我國氫能產業提供堅實的基礎。陳星告訴記者,加氫站的快速和大量部署有利於帶動上下游產業快速發展,提高社會和民衆對氫氣作爲新能源的認知和認同。同時,加氫網絡的形成,有利於降低加氫成本,促進產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基於這一判斷,2020年4月29日,液化空氣集團旗下子公司液空厚普氫能源裝備有限公司與張家口市交投氫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加氫站設備供貨合同,爲2022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氫燃料電池車提供加氫服務,目前該公司正在加快佈局中國氫能市場。

而對於國內能源央企,頻頻發佈的加氫站規劃顯示着國內氫能產業良好的發展勢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大能源央企擁有規模龐大的制氫能力和遍及全國各地的加油站,具備發展氫能產業的先天優勢。”李慶勳告訴記者,將可再生能源豐富地區的電力制氫就地用於兩大能源央企煉廠汽柴油提質改性,置換下來的天然氣通過已有天然氣管道輸運至東部沿海煉廠制氫,就近給加氫站供氫,將實現大規模低成本“儲運氫”。

事實上,我國能源央企對氫能產業的佈局遠不止於加氫站。在2021年年初,中國石化宣佈要打造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在氫氣供給方面,無論是煤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還是工業副產品制氫,該公司都有巨大的供給能力,氫氣產能在國內名列前茅。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石化全年生產氫氣達350萬噸,產量約佔國內氫氣總產量的14%。

在李慶勳看來,發展氫能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條件是氫氣來源於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電解水,但電解水制氫成本顯著高於化石能源制氫。他表示,當前將石化副產氫、天然氣制氫配套二氧化碳捕集既可實現低成本供氫,又可實現零碳排放,捕集的二氧化碳可用於油田驅油,也可以發展二氧化碳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