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保母荒」6成從業人員屆退 民團籲獎助金翻倍、增訂留任計劃

▲綠委召開「龍年效應消失?正視居家托育褓姆需求 健全訪視社工勞動條件」記者會。(圖/正國會提供)

記者杜冠霖/臺北報導

我國出現「保母荒」,2022年全臺共有2萬7134名保母,50歲以上卻佔總人數6成以上,等於有1萬6000多名、超過一半的保母會陸續退休,屆時保母人力將不到現存的一半,民進黨立委李坤城、林岱樺、陳秀寳、陳俊宇、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全國托育人員協進會理事黃春菊,今(13日)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正視居家托育人力斷層危機、保母獎助金應翻倍爲每年24000元,並提升訪視輔導員的勞動條件,以增進居家托育服務品質。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表示,在0-2歲的嬰幼兒照顧中,更是面臨保母荒。居家托育的特色是,收託規模小、混齡照顧、收託時間有彈性,是機構式照顧不可取代的,未來10年大批保母將陸續退休,現在有許多保母也開始減量收託,就算政府有補助,也常看到家長遍尋保母不着;保母的低薪是年輕人進不來、專業人才留不住的主因之一。

面對保母海嘯式退休潮,黃喬鈴喊話,保母獎助金應該由每年12000元翻倍爲24000元,每月幫保母加薪2000元,再依收託人數加碼,鼓勵優質的保母收託多名幼兒,讓孩子有玩伴一起成長,更讓托育成爲值得選擇的好工作。

全國托育人員協進會理事黃春菊表示,獎助金的目的是爲了提升居家托育人員的托育品質,不過目前各縣市各有各的加碼獎助金和留任獎金,不同縣市的保母就有不同的福利條件,這樣下去,只會讓財政資源越多的縣市、才能留住保母,實際上會造成托育資源上的不平等;要穩定收託的能量,也要仰賴政府對於保母的支持,透過獎助金讓保母的勞動條件提升,才能共創政府、保母、家長三贏局面。

陳俊宇表示,這幾年政府持續增加托育補助固然重要,不過政府要讓臺灣社會成爲友善生育環境,絕對不能只有托育補助,也必須要扶植優良的相關從業人員,不過對於許多居家托育人員而言,既不像其他工作可以累積年資、高工時高壓、相對無保障,這樣的職業特性不利於培養人才跟留才。

陳秀寳指出,居家托育人力將出現重大缺口,也顯示了沒有年輕人力進入保母產業的問題,對於許多人而言,保母的勞動條件不足、薪水雖然可以餬口,但難以養家;陳秀寶委員表示,讓作爲保母的年輕人,每天幫其他家長照顧小孩卻難以想像自己成家的未來,是一件既弔詭又荒謬的事情。

陳秀寳呼籲,除了提升、增加保母的獎助金,也應該要訂立吸引年輕人成爲保母的相關從業獎勵與留任計劃,依照現行保母人力的年齡,以及每年的新生兒數量,去預估保母人力需求,依照相關評估訂立吸引人才的計劃,這也是仿效日本所推行的「減少待機兒」計劃,超前部署爲育兒家庭設想,政府才能真正成爲育兒家庭的後盾。

林岱樺提醒,在剴剴案發生之後,社會大衆對於居家托育人員的訪視越來越關注、希望增加訪視的次數以及品質,不論是增加時間長度、或是在訪視時去留意到更多細節,都仰賴訪視輔導員的時間與心力,社家署在新公佈的褓姆訪視指引中,將訪視頻率仍從每年至少4次調升至6次,同時增加辨識幼童及保母身心狀態等工作要求,在訪視輔導員迴應社會訴求的同時,政府應該成爲訪視輔導員、社會工作者的後盾,健全勞動條件,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與福利。

李坤城則認爲,居服中心的督導與訪員的薪資待遇也應該從薪資結構來檢討改善,不應該讓久任的訪視輔導員升爲督導後,薪水沒有增加反而降低,現行制度極度不利於相關人才的久任,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做爲大家育兒的後盾,政府應該成爲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後盾,社會安全網不應該變成「社工安全網」,要求主管機關要定期與各地方政府和居家服務中心盤點相關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