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興:從東芝退市看科技進步

本文約2100字

閱讀完約3分鐘

■ 文興

寒風吹遍神州,天氣終於像真正的冬天了,上海連續幾天發佈冰凍藍色、橙色警報。筆者對2008年上海那場大寒潮記憶猶新:早早地給露臺水龍頭做好保暖措施,當聽到橙色警報,又把家裡水龍頭關掉,再放空水管內的水,真的是怕了,因爲上海的建築設計標準是不防凍的。

昨天看到一則消息,也像橙色警報那樣,讓人心頭一冷:上市已經有74年曆史的日本科技巨頭東芝公司,在當地時間12月20日從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

作爲日本最大的品牌之一,東芝此前十幾年都面臨動盪和各種醜聞。公司未來走向何方?筆者在朋友圈轉發了這條消息,點評了一句:對於像我這樣從改革開放時期走過來的一代人,對東芝這個品牌,自然帶有強烈的感覺,家裡或者心裡,都有它一個或幾個位置。看到它退市的消息,再次感嘆:一個時代過去了!

看着股市的漲跌,再度想到東芝的退市,十分感慨。其實,回想中國證券市場的歷史,那些老八股、龍頭股、各種“茅”等等,基本都是各領風騷幾年,想長期持有真的不容易。筆者想到長期主義,這是指一個人或者機構的長期評估體系,是願景,價值觀,終極目標。

東芝是日本企業,筆者發現,日本產業政策的變化,簡單而言之就是十二字戰略:佔據上游(先進材料)、控制中游(核心零部件)、拋棄下游(被中韓超越的產業)。東芝的退市就是十二字戰略實施的結果。東芝三十年前是先進的,但當下它已經老去,自己的折騰與造假,又被中韓超越,退市是自然的選擇。

那麼,引領未來日本經濟的新產業支柱會是什麼呢?筆者認爲是三個技術。

首先是新能源開發。日本的新能源與我們不一樣。全世界第一架氫能大型客機,由波音公司研發。波音公司的研發機構不在美國,而是在日本的名古屋。

爲什麼會把研發機構放在名古屋?因爲全世界氫能源研究的高地在名古屋,豐田公司總部也在那裡。波音787客機的機體材料不再是傳統的鋁合金,而是日本東麗公司研發生產的碳纖維。

波音787機體的製造基地也在名古屋中部機場邊上的航空產業園區。波音計劃藉助日本的技術和材料,在2027年造出第一架大型氫能飛機。

位於東京灣的奧運選手村,它已經變成世界第一個氫能源住宅社區。這個社區有4500戶人家,每戶人家都安裝了氫能電池,社區邊上有一個大型的加氫站和基礎氫能發電所。

氫能變成電能輸送到各戶人家,而每戶人家的氫能電池可以在遭遇地震、海嘯而停電的情況下,維持一戶人家一個星期的用電所需。氫能源已經從汽車動力能源變成了全社會基礎能源。

根據日本政府在今年公佈的氫能發展戰略,日本計劃在2030年年產氫能一千萬噸,到2050年達到兩千萬噸。

日本目前一年的能耗是兩千萬噸,這就意味着日本將在2050年完全實現氫能社會的建設,所以,在日本,氫能產業將成爲雙碳經濟的主力軍。

其次是全固態電池與人工光合成技術。豐田已經宣佈將在2027年推出全固態電池,汽車充電十分鐘可以行駛1200公里。

日本第二個重要的技術,是以IPS細胞爲核心的再生醫療產業。2012年,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他研究iPS細胞。

iPS細胞是一種可再生細胞,也是一種萬能細胞。利用這一種細胞,可以再造人體器官,修復神經細胞。

理論上來說,今後人的器官出現問題,不必求他人捐贈,用自己的細胞培育成iPS細胞,再用iPS細胞培植一個同樣的器官,換上就行。而且,日本已經擁有了利用他人的細胞去除排異性,配置iPS細胞的技術。

位於神戶的日本國地理化學研究所利用iPS細胞培植出眼角膜,已經進行了200例再生治療,目前只有4例有副作用,其餘都恢復了光明。另外,早稻田大學利用iPS細胞修復神經,讓癱瘓病人能夠重新站起來。

2018年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本庶佑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他研究的是免疫細胞,用於癌症治療。目前本庶佑研發的多款靶向藥治療肺癌、肝癌和乳腺癌等癌症,療效十分明顯。所以,以細胞治療爲核心的日本再生醫療將引領日本進入人活百歲的時代。

日本第三重大技術就是人工智能AI產業。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曾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王國,半導體產業佔據世界60%左右的市場。雖然一度失去江山,但是在人類迎來AI時代時,日本開始尋求東山再起。在半導體材料、技術、設備三大領域,日本有許多優勢。

在19種半導體核心材料中,日本有14種材料佔據全球50%以上的市場份額,全球40%的半導體加工設備使用日本產品。

正因爲日本佔據半導體市場兩大領域優勢,因此,英特爾、臺積電、三星、IBM、LG等世界主要的半導體廠家,帶着技術到日本投資、建生產基地,兩年後兩納米半導體將在日本量產。

不僅如此,以豐田、索尼、NTT、軟銀等爲主的日本汽車與AI企業組成聯合體,攻關世界最先端的AI技術,希望在AI技術和設備製造領域佔據重要地位。AI系統產品將成爲日本未來出口的主打產品。由此可見,日本把重大技術放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再生細胞三大領域裡。

筆者認爲,科學技術的進步會觸類旁通,東芝的退市讓筆者看到日本科學技術進步的另一面,我們的相關技術不可能沒有動作,因此,投資者要留意我們自己的企業的投資和研發成果。

編輯|彭越 校檢|袁鋼

本文爲|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金妹兒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註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聯繫金妹兒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5112018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