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賡續 何以湖南》第十一集:湖南人特立獨行嗎?
王船山爲什麼出門一定要打傘穿木屐?湖南人爲什麼特別?《文脈賡續 何以湖南》今天播出第11集《湖南人特立獨行嗎?》,帶您感受湖南人的“特別獨立之根性”。
有人說,你們湖南就是特別。我說怎麼了?他說,中國大部分的江河都是自西向東流,你們湘江卻是由南往北流。我覺得,也對啊。不過,這是地理構造的特別。這裡更特別的,還是人。跟大家講一個故事。
在湖南衡陽湘西草堂後面的小山坡上,有一株400多歲的老紫藤。有意思的是,我們都說藤纏樹,但這株紫藤旁邊數米都無所依傍,這根藤幾乎獨自長成了一棵樹。它的主人給它起了個很有風骨的名字,叫“藤龍”。
其實,比“藤龍”更特別的恰恰是它的主人。不管天晴還是下雨,只要出門,他必定要穿着木屐,撐着油紙傘。這位特立獨行的先生,譚嗣同稱之爲“五百年來真正通天地人之故”的第一人。
他,就是王夫之。
王夫之的確是個“硬骨頭”。清軍入關半個多世紀後,他仍然拒絕剃髮,保留着明朝的衣冠。他穿木屐、撐紙傘,是爲了宣示:不踩清朝的地,不頂清朝的天。明朝的覆亡激發了他的反思,也昇華了他的思想。當時的士大夫,“虛空”之風誤國。王夫之以亡國之痛,讓六經別開生面,提出了道隨器變、趨時更化、經世致用等思想,把“理學”、“心學”拉回到地面,中華文明開闢了唯物主義的曙光。
42歲時,王夫之隱居衡陽石船山,船山先生的名號就是這麼來的。在這裡,他寫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並說“吾書兩百年後始顯”。果然,從道光年間開始,鄧顯鶴、曾國藩等湖湘士大夫開始陸續刊刻《船山遺書》,其經世思想對後人產生了深刻影響。睜眼看世界的魏源;發動洋務運動的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在戊戌變法中追求政治革新的譚嗣同;推動辛亥革命的黃興、蔡鍔、宋教仁;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毛澤東等影響中國近現代歷史進程的人物,無不對王船山推崇備至。
革命家楊毓麟對湖南人的精神有過深刻的論述,認爲湖南有“特別獨立之根性”,表現爲“無所依傍,浩然獨往”。即不依賴外部力量,獨立自主地前行。這種精神特質被看作是湖南人獨特的精神風貌和價值追求。
編輯 | 沈易 實習生王雪雯
一審 | 杜振裕
二審 | 許志強
三審 | 唐宏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