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經濟:獨木?森林?

核心觀點:

1.穩增長,拉投資。這是逆週期調節的傳統思路,也是穩經濟大盤的標準選項。然而,現實窘境是“強基建,弱地產”,過往投資的雙輪驅動似乎變成單一引擎,如此組合能否實現合意的經濟均衡?尤其在疫情多發、地產風險猶存背景下,基建能否獨當穩增長重任?

2.地產糾偏措施雖屢見不鮮,但以海外債信用利差表徵的房企違約風險持續攀升至歷史新高,房地產領域的負反饋循環尚未打破。“停貸”事件或有望平息,但其對居民購房意願的負向衝擊短期未必能消除。這勢必延緩商品房銷售降幅收窄的進程,並拖累整體經濟。

3.投資雙輪驅動中的地產和基建並非相互獨立,而是相互關聯。作爲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土地出讓金大幅減少使得基建資金來源受到影響。歷史上,“強基建,弱地產”組合會給穩增長的效果和可持續性打上折扣,這也印證了地產比基建有着更大的經濟拉動作用。

4.展望未來,三季度仍處前期政策落地和效果觀察期,疊加通脹擡升,短期再出臺大規模增量政策的概率不大。即使提前發行明年專項債,年內可實現的工作量也有限。疫情反覆下管控呈趨嚴態勢,消費等內生性動能持續承壓,信用擴張及經濟修復前景並非坦途。

正文:

穩增長,拉投資。這是逆週期調節的傳統思路,也是穩經濟大盤的標準選項。然而,現實窘境是“強基建,弱地產”,過往投資的雙輪驅動似乎變成單一引擎,如此組合能否實現合意的經濟均衡?尤其在疫情多發、地產風險猶存背景下,基建能否獨當穩增長重任?

一、房地產的負反饋循環能否打破?

在房住不炒定位下,本輪房地產需求端政策放鬆力度有限,供給端則強調市場化出清、“保交樓”而非“保房企”。回顧過去近一年,儘管糾偏措施屢見不鮮,但以海外債信用利差表徵的房企違約風險持續攀升至歷史新高,房地產領域的負反饋循環尚未打破。

圖1. 房企風險擡升+購房意願下降:負反饋循環

來源:WIND,筆者測算

注:違約風險爲房企中資美元債信用利差。

隨着政府、銀行等爲停工項目提供支持,“停貸”事件短期有望平息,但其對購房意願的影響未必能消除,勢必延緩商品房銷售降幅的收窄進程。7月以來30城商品房銷售同比降幅較6月的7%重新擴大至38%。下半年銷售增速雖將明顯收窄,但低基數因素的貢獻或達90%。

二、“強基建”能否對衝“弱地產”?

投資雙輪驅動中的地產和基建並非相互獨立,而是相互關聯。初步測算,基建資金來源中約15%與房地產高度相關。而上半年,百城土地成交總價同比降幅超50%、創歷史之最。“弱地產”格局下,基建發力節奏高度依賴專項債等其它渠道。

圖2. “弱地產”拖累“強基建”

來源:WIND,筆者測算

歷史上,“強基建,弱地產”組合會給穩增長的效果和可持續性打上折扣,這也印證了地產比基建有着更大的經濟拉動作用。初步測算,房地產及其拉動產業佔GDP比重約爲28%,佔就業人數比重26%左右;基建則爲20%和15%。過去一年房地產及其上下游相關融資對社融存量平均拉動約3.6個百分點,基建則爲2個百分點。

圖3. 弱地產+強基建,能否穩住經濟?

來源:WIND,筆者測算

三、地產基建之外,多擾依然是疫情

儘管多地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但難遏制疫情反覆。3月至今,深圳已復發5輪疫情,天津、廣州、西安等地也至少2輪。疫情波及地區的GDP佔比在波動中呈現擡升趨勢。每輪疫情來臨,管控收緊幅度逐輪遞增;而每輪疫情過後,管控放鬆幅度卻逐輪遞減。

圖4. 從嚴防疫的趨勢仍在擡升

來源:WIND,Our World in Data,筆者測算

展望未來,三季度仍處前期政策落地和效果觀察期,疊加通脹擡升,短期再出臺大規模增量政策的概率不大。即使提前發行明年專項債,年內可實現的工作量也有限。疫情反覆下管控趨嚴,消費、服務業等內生性動能持續承壓。考慮到政策性銀行新增信貸和專項金融債等增量政策落地,社融增速或將在7-8月見頂並逐漸回落。

四、基本結論

一是地產糾偏措施雖屢見不鮮,但以海外債信用利差表徵的房企違約風險持續攀升至歷史新高,房地產領域的負反饋循環尚未打破。“停貸”事件或有望平息,但其對居民購房意願的負向衝擊短期未必能消除。這勢必延緩商品房銷售降幅收窄的進程,並拖累整體經濟。

二是投資雙輪驅動中的地產和基建並非相互獨立,而是相互關聯。作爲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土地出讓金大幅減少使得基建資金來源受到影響。歷史上,“強基建,弱地產”組合會給穩增長的效果和可持續性打上折扣,這也印證了地產比基建有着更大的經濟拉動作用。

三是展望未來,三季度仍處前期政策落地和效果觀察期,疊加通脹擡升,短期再出臺大規模增量政策的概率不大。即使提前發行明年專項債,年內可實現的工作量也有限。疫情反覆下管控呈趨嚴態勢,消費等內生性動能持續承壓,信用擴張及經濟修復前景並非坦途。

【作者】

伍戈:博士,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曾長期供職央行貨幣政策部門,並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擔任經濟學家。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獲浦山政策研究獎、劉詩白經濟學獎,蟬聯“遠見杯”經濟預測冠軍。

俞濤、曹海巍、高童:長江證券研究員。

高世宜、薛舒寧、牛拗:長江證券實習研究員。

【近期研究】

1.,2022年7月17日

2.,2022年7月5日

3.,2022年6月26日

4.,2022年6月15日

5.,2022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