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經濟的關鍵是穩住企業家的心

經濟觀察網 宋笛/文 10月8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四位經濟學家和四位企業家參加了這次會議。會上李強強調,穩經濟的關鍵是穩企業。

企業是創造財富的源泉,是解決就業的關鍵,又是創新的主力軍。穩企業不論是對解決中國經濟當下面臨的新問題,還是實現長期的高質量發展都至關重要。

但企業的效率和創新優勢主要來自企業家本人和其具有的企業家精神。中國有上億市場主體,決定這些企業生死存亡、優勝劣汰最主要的因素也是企業家本人。

因此,穩企業,首先得穩住企業家。

實事求是地講,最近幾年很多久經沙場的企業家都有點穩不住,有些躺平了、有些出去了。疫情也好、經濟增速放緩也好,都會對企業的經營帶來較大的影響,優勝劣汰,有企業家退出或者更換賽道也很正常。但真正對企業家信心帶來摧毀性影響的,並不是這些“場內因素”,而是部分地區隨着財政收入下降而日益惡化的營商環境。

比如,被一些刑辯律師們用“遠洋捕撈隊”形容的部分地方司法機關跨省逐利性執法的現象。逐利性執法是指一些地方司法機關在涉企案件中,採用爭奪案件管轄權、不合理地擴大罰沒收入範圍等方式來增加罰沒收入。這類案件常常在跨省執法中表現得格外明顯,一位法學專家稱之爲“易子而食”。

逐利性執法案件往往針對民營企業家。與一般的行政性亂罰款相比,逐利性執法較多地涉及刑事責任,不僅威脅到財產安全,部分案件還容易造成對企業家人身自由的侵害。

可以說,這種情況對企業家信心的打擊是致命的。生意不好做大不了虧錢,要碰上這種情況,還得把人搭進去。中國一批成熟的企業家已經積攢了不少個人財富,如果要面臨這種風險,與其再博一把,還不如早點離場爲妙。

我們看到,最近政策數度就此發聲,顯然也是關注到這種行爲的惡劣後果。10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也提及要“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單位涉企行政執法行爲,更多采取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方式,不能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執法,不能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及時對罰沒收入增長異常的地方進行提醒,必要時進行督查”。

如果說,逐利性執法對企業家信心帶來的衝擊是直接的、少數的、間歇的;近年來,輿論場風向的變化對企業家信心的影響可能更加持續和深遠。

馬雲、潘石屹、柳傳志、曹德旺、鍾睒睒……近年來中國不少企業家都遭遇了輿論場的衝擊波,“吃一塹長一智”,一些新一代的企業家也開始學着“悶聲發大財”,或者把半個身子挪了出去。

不是說企業家不能被批評,只是很多輿論衝擊明顯地被謠言和情緒所引導,早已經超過了理性的範疇。是企業家普遍更糟了嗎?或許只是因爲目前輿論場中,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是少數可以被批評乃至辱罵,而批評者不用太擔心後果的羣體?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改善輿論環境,首先需要企業家不斷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在國際競爭、創新、勞資關係、社會責任等方面交出更好的答卷,但同時也需要政策和平臺方負起責任,爲企業家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逐漸成長的中國企業家羣體是中國市場最寶貴的財富之一。他們穿越過幾次週期起伏,面臨過多次市場更迭,頗具膽魄、富有經驗且韌性十足。“老馬識途”——他們可以在這個中國經濟的關鍵時點發揮關鍵作用。

過去一週,我們用股市的一輪上漲提振了股民的信心。政策應出盡出,我們期待更多更全方位的政策,能夠修正弊端,呵護市場,給中國企業家帶來一輪信心的“牛市”。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爲《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爲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宋笛經濟觀察報部門主任

經濟觀察報編委 政策與產業中心主編 部門長期關注宏觀政策、財政稅收、國資國企、科技能源、國際經貿和養老就業,持續報道民營經濟與民營企業發展狀況 工作郵箱:songdi@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