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籲聚焦氣候議題 勿「談到淹水就噴口水」

極端氣候頻繁,對臺灣供水、供電都會造成深遠影響,專家也示警調適的重要。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各界引頸期盼的「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次會議將於明天下午4點在總統府召開,由賴清德總統擔任召集人的高度,也象徵國家對氣候變遷的重視程度。委員受訪表示,期望本次委員會的討論可讓氣候治理政策更加完善,也希望各方勿打口水戰,同時也表示,「聯合國的淨零目標就是臺灣的目標」。

臺灣環境規畫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表示,本次委員會將進行氣候變遷與電力供需的兩個專題報告,當中不少資訊是以今年5月國科會與環境部共同發佈的「2024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爲基礎,例如降雨變化、高溫日變化等,然而這次會議因爲強臺凱米而延期,颱風下的高雄防洪也已經有別以往,因此不論從研究或實際遇到的情況來看,環境部長彭啓明這次的報告重點放在調適有其必要,畢竟過去我們真的不太重視調適。

趙家緯說,今年10月前每個縣市都要提出縣市氣候變遷調適執行方案,有些縣市政府已經拿出初稿,但也有些地方政府只是將中央已經做的方案放到縣市執行方案中,希望本次委員會能夠讓縣市執行氣候變遷調適執行方案更加完善,但也希望會議中各方「不要談到淹水就噴口水」。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表示,學界希望會議上不只談到極端氣候的災防,也希望將氣候調適和淨零等一併討論,現在高溫已經煞不住了,臺灣未來也不會只有洪災和暴雨,但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門如何將精準的科研評估來支援氣候治理的政策,這些在政府組織架構中都還很不清楚,行政院層級也應該要有氣候會報的機構。

周桂田說,至於電到底夠不夠,大家可以來討論,臺灣在全球碳排架構下,我們的火電和能源轉型如何配置等也須要大家的意見,但不見得馬上就要談到核能。

臺灣環境保護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說,行政院永續會召集人是行政院長,這次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是由總統成立並擔任召集人,顯示總統對此的重視提升很多,然而臺灣很多政策想得很完整,但落實上還要非常加油,聯合國面對氣候變遷所採取的減碳措施,包含2030年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須爲2022年的3倍,能源效率須提升爲2倍,這些也是臺灣可以努力的目標。

施信民也說,賴總統提出的深度節能是正確的方向,但如何落實則需要盤點和精進,例如已經在進行的補助老舊家電淘汰,如何提高汰舊補助讓省電的家電能更普遍來使用,以及增加屋頂型太陽光電的獎勵增加等,這些都在委員會上來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