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梅竹》清大與陽明交大「光臨藝術節」燈藝爭豔

新竹市三民公園內的「未來拓撲」光影裝置是清華大學藝術學院老師的作品。(陳育賢攝)

新竹光臨藝術節「科技未來」燈區在中秋連假持續登場,本週主題分別由清華大學與陽明交大在三民與中央公園的兩件光影裝置壓軸,兩大燈藝沿着隆恩圳相互爭豔,三民公園有「未來拓樸」、中央公園則有「卷卷林」,每晚6時都準時點亮,民衆可趁連假前往欣賞。

市長林智堅表示,光臨藝術節「科技未來」燈區可看到藝術家們運用不同的科學技術融入作品中,呈現多元風貌,也爲夜晚的東大陸橋、新竹公園及中央公園、三民公園帶來無比浪漫氣息,成親子、情侶散步夜遊好去處。

他指出,中央公園與三民公園內的兩件作品,分別是清大與陽明交大老師的創作,中央公園「卷卷林」作品由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令理設計,她從隆恩圳旁蘆葦欄杆的童趣自然感造型發想,在公園裡種上優雅又帶隨機感的曲線森林。

民衆可以走進作品裡面,感受被紅銅般金屬彎條包圍的感覺,尤其是入夜後,金屬彎版的光澤會隨着人影不斷變化,光影散發出奇幻氣息,讓人有沉浸式體驗。

曾令理表示,這些條狀分割的間距,都是電腦軟體精準運算出來的,希望營造風吹的動態感,因爲轉折彎度有一定難度,是經多次試驗才大功告成。另在燈光設計上她不強調光亮閃爍,反而從地上打光,讓光影有幽柔感,希望民衆感受到靜靜走在夢幻森林裡的優雅。

三民公園的「未來拓撲」則是清華大學藝術學院科技藝術跨域學士班兼任講師蔡奇宏與蔡宜婷合作的「沃手工作新媒體藝術團隊」的作品。蔡宜婷說,此在建構「數位幾何山丘」,從新竹「竹林塹地」作發想,透過光呈現在地居民記憶的匯流,以組構式的陣列結構,構築光林與山川地貌般的變化,因地點在三民公園,旁邊有座橋通往竹科,正好呈現竹林塹地通往科技未來的意象。

「未來拓撲」在夜晚會幻化爲漂浮的時光島嶼,燈光流轉就像山河晨曦與夜暮的靈動,特別的是,串流在這些幾何線條的燈控光影,是撈取「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平臺」數據,以近30年氣候變遷資料,轉化爲光影,從青綠藍到黃橙橘紅,視覺化呈現氣候升溫變化,以光影訴說環境議題。

文化局指出,光臨藝術節參展作品場域都設有實聯制QRCODE、酒精自動噴灑器,請民衆全程戴口罩並保持戶外1公尺社交距離來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