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至2周疫情降 專家:死亡降不降得看這幾點

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根據5月以來的觀察資料,臺灣在5月22日以前,死亡曲線都是往上升,卻突然在5月底 ,重症死亡升高非常多,這是世界衛生組織(WHO)一直強調的,醫療緊縮後造成的間接死亡,即「超額死亡」。(圖取自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延燒,截至昨日,今年累計的本土個案已破192萬例,死亡則有1402例。專家指出,臺灣的流行趨勢與紐西蘭相似,預計未來1~2周流行將下降。至於重症死亡,臺灣在5月下旬開始上升非常多,原因在於醫療量能緊縮引起的「超額死亡」問題,目前臺灣的致死率仍在上升中,接下來的死亡情形是否會改善,得視抗病毒藥物給藥效益、醫療量能的改善而定。

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各國逐漸適應Omicron無症狀及輕症化後,全球Omicron發生率、死亡率趨於穩定,但致死率近期有微幅上升趨勢,主要原因爲脆弱族羣如兒童、老人及慢性病患仍可能在感染後進展爲重症、死亡。

對於臺灣的疫情走向,陳秀熙以紐西蘭經驗爲例,在2月中流行開始後,歷經無症狀及輕症適應期,疫情逐漸下降並進入地方流行模式,流行曲線趨於穩定。目前臺灣的流行趨勢與紐西蘭高峰相似,仍處於無症狀、輕症適應期,依紐西蘭趨勢預估,臺灣將在未來1~2周內度過無症狀、輕症適應期,流行趨勢開始下降,且近期北、北、基、桃、竹、花等縣市也有下降的趨勢。

至於致死率,紐西蘭在疫情達到高峰後2~3周,致死率小幅降低,隨後仍有上升趨勢,由於臺灣仍處於適應期,致死率仍在上升中。陳秀熙表示,根據5月以來的觀察資料,臺灣在5月22日以前,死亡曲線都是往上升,卻突然在5月底 ,重症死亡升高非常多,這是世界衛生組織(WHO)一直強調的,醫療緊縮後造成的間接死亡,即「超額死亡」。若要減少死亡發生,精準使用抗病毒藥物、改善醫療量能緊縮問題都是關鍵。

陳秀熙表示,若使用抗病毒藥物的效益達到70%~90%,可有效降低直接重症死亡,但由於無法解決醫療量能緊縮的問題,仍會導致「超額死亡」產生。除精準使用抗病毒藥物,也可同時避免將量能投注於偵測無症狀、輕症個案(即Ct值大於30)的個案,如此就能改善醫療量能緊縮問題至70%,有助同時避免直接及間接重症死亡,達到重症減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