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願生小孩?他舉民法「明明對父母有利」 網分析3點:資源問題
一名網友發文提出質疑,列舉出民法條例,「明明目前法規看上去對生育的父母很有利, 但是生育率卻還是那麼低?」圖/ingimage
與傳統觀念不同,現今年輕人因爲社會上的壓力、家庭安排等原因不願意生小孩。一名網友列舉出民法條例提出質疑,「明明目前法規看上去對生育的父母很有利,但是生育率卻還是那麼低?」其他人則列出3點可能原因,分析不願意生小孩的可能因素。
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稱現在網路上對於生小孩的事前條件太高了,其實根本不需要把自己搞得太累,只要合法撫養小孩、不要虐待就沒問題了,況且「生小孩帶財」,有到國中的義務教育,孩子滿15歲就可以工作了,政府還要增加育兒補貼,「爲什麼感覺還是沒什麼人生呢?」
原PO接着表示,根據民法1118條,子女不能因爲沒錢而不撫養父母,那怕父母能工作但沒錢,子女還是得盡起撫養父母的責任,此條法律明明對生育的父母很有力,爲何生育率還是很低呢?
此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列舉3點可能影響生育率的因素,反映了年輕人的心聲,「社會不友善,對比歐美甚至是最近的日本,臺灣社會對小孩非常不友善,政府的親子設施少又糟」、「托兒、託嬰、學校非常難排」、「家長虛榮心作祟覺得既然是要這樣養,花費太高,跟奢侈品一樣」。
此外,有不少網友認爲「生小孩帶財」的想法太落伍,給孩子正常的成長環境和陪伴更爲重要,「因爲現在的人比較有良心,或是看事情比較通透。如果給不起正常的環境,不生也是一種善良」、「看完原PO腦洞大開的發言,身爲一個媽媽跟一個在教育現場第一線的老師,您還是不要生小孩好了」、「有沒有花時間高品質陪伴,有沒有在成長路上引導孩子不走歪,我覺得纔是養一個小孩更需要重視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