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地方甚久的酸菜鹵水 雲林與臺大合作找出解方

酸菜製程留下計多菜渣難以去化,也是造成環境衝擊一大難題。記者蔡維斌/翻攝

「酸菜故鄉」的雲林縣大埤鄉,長久來對酸菜製程所產生的廢水與菜渣處理不易,造成土地酸化、污染溝渠,甚感困擾,雲林縣府委託臺大進行廢水再利用研究,成功將含高鹽的酸菜滷水轉化爲養殖肥料,有助於藻類與貝類成長,讓囤積大量廢水菜渣的大埤鄉,去化廢料有突破性解決方式,今天由縣長張麗善和臺大、大埤鄉公所簽署合作備忘錄,爲環境永續共同努力。

張麗善說,大埤鄉是全國最大的酸菜產地,數十年來製程所產生的滷水與菜渣均含高鹽,任意排放造成土地酸化、水溝污染,對環境、農作造成極大衝擊,雖成立專區設法處理,包括滷水曝曬製成鹽磚用來養牛等方法,但因成本高,對廢水再利用仍難獲根本解決,感謝臺大研究團隊經兩年實驗終能轉化爲養殖肥料,將來進一步製成液肥或鹽的調解劑,可讓廢材循環利用帶來突破性解決,是環境一大福音。

今天由雲林縣長張麗善、臺大生命科學院長江伯倫、大埤鄉長林森寶簽署「大埤酸菜專業區剩餘資材資源再利用」合作備忘錄,將透過3方合作解決多年來環境污染沈痾。

臺大博士何勝惟指出,研究發現酸菜醃製後的滷水雖高鹽度,但有機質含量高且含豐富營養鹽和金屬離子等特性,可用來調節養殖環境的鹽度和液肥,經實驗證明,滷水可促進水生物繁殖功效,有利於藻類和九孔等貝類成長,目前大埤鄉仍存有約5千噸滷水,一旦資源化使用在更多養殖物類,將可慢慢獲得去化,緩解對環境衝擊。

林森寶說,這是歷史一刻,感謝爲大埤解決數十年的難題,張麗善表示,未來期待透過專家技術研究與指導,爲大埤建立生態循環經濟的新產業模式,讓雲林成爲循環創生的典範城市。

雲林縣長張麗善(中)、臺大生命科學院長江伯倫(右)、大埤鄉長林森寶簽署「大埤酸菜專業區剩餘資材資源再利用」合作備忘錄,透過3方合作解決多年來污染沈痾。記者蔡維斌/攝影

酸菜故鄉的大埤鄉仍存放有多達5千噸滷水,經臺大研究團隊轉化成爲養殖液肥後,可逐漸去化,解決多年來廢水污染環境的問題。記者蔡維斌/翻攝

酸菜故鄉的大埤鄉仍存放有多達5千噸滷水,經臺大研究團隊轉化成爲養殖液肥後,可逐漸去化,解決多年來廢水污染環境的問題。記者蔡維斌/翻攝

臺大團隊經兩年研究成功將酸菜製程的廢水,轉化爲藻類和貝類的養殖液肥,成功循環再利用,臺大說明研究過程。記者蔡維斌/攝影

酸菜製程留下計多菜渣難以去化,也是造成環境衝擊一大難題。記者蔡維斌/翻攝

雲林縣府、臺大研究團隊、大埤鄉公所簽署「大埤酸菜專業區剩餘資材資源再利用」合作備忘錄,透過3方合作解決多年來環境污染沈痾。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縣長張麗善(中)、臺大生命科學院長江伯倫(右)、大埤鄉長林森寶簽署「大埤酸菜專業區剩餘資材資源再利用」合作備忘錄,透過3方合作解決多年來污染沈痾。記者蔡維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