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當媽,已被淘汰?聚焦已婚未育女性求職困境

已婚未育女性就業難的問題,想必很多人深有體會。

什麼叫已婚未育?就是結了婚,還沒生孩子的女性。

她們在找工作的時候,會遇到很多企業的歧視。什麼歧視呢?

單身的擔心你結婚;結婚的擔心你要生孩子;生了孩子的怕你要二胎;生了二胎總好了吧?不,還擔心你生三胎。

這是已婚未育女性找工作時遇到的最真實的現狀,咱們今天就來討論三個問題:

1)到底爲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

2)女性能否積極改變現狀?

3)這個問題真的就無解了嗎?

點個關注不迷路,下面咱們正式開始。

1.爲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

說到底,還是當下的中國人口太多了,多到就像菜市場裡的大白菜一樣,可以隨便挑選。

一方面:人口一多,做啥都會捲起來,先捲起來再說。

隨便一個工作崗位,可能幾百個人在投簡歷;一個上岸的機會,幾千人都要來考編。

另一方面:新生人口出生率正在不斷下跌,用不了幾年,人口負增長就要顯現。

人口的明天根本看不懂人口的今天,就好像白天不懂夜的黑,魔幻的就像平行世界。

從現狀來看,國家想要人口,然而企業不想要人口在上班的時候生人口。

因爲他們正在拒絕接收已婚未育女性就業。

既然拒絕接收,那麼企業應該有苦衷吧,不然太不合邏輯了。

那麼,這個苦衷又是什麼呢?

我們看看那些提供就業的企業,是個什麼樣的基本盤。

咱們直接先來了解一下中小企業,爲什麼稍後解釋,有個短句可以概括其特徵,叫做 “五六七八九”。

這是什麼意思呢?即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也就是說,全國80%以上的就業崗位是由90%以上的中小企業在提供的,所以中小企業,就是提供勞動力就業的基本盤。

所以一談就業,咱們不要老去盯着互聯網大廠,國企央企,保就業的基本盤都在中小民營企業這裡。

啥叫民營企業?簡單說就是私人自己創建的公司。典型的“自產自銷,自負盈虧”。

這樣的企業雖然生命力頑強,但抗風險能力一般都不是太強。

他們能提供什麼樣的崗位呢?基本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

賺錢了,有利潤了,才能招聘一個新員工,提供一個新崗位。

所以花錢招人來,就是讓員工幹活兒,繼續賺取更多利潤的。

可是如果員工來了公司沒多久就要去生孩子,從產前到產後,基本要休假半年左右。

一旦她休假去了,那本來屬於她的工作誰幹呢?

這是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

典型的方案肯定交給同事去做。可是這位同事不漲工資又憑空多了工作,他幹還是不幹呢?交接給你,你幹不幹?

唯二的方案就是再招個人來,頂替她這半年休產假的工作。可是頂替者只能幹半年,公司還要再多出一份工資,換你你幹嗎?

互換身份想想,自然是誰當老闆誰頭疼,誰嫌麻煩。

於是乎,怎麼辦呢?乾脆招聘的時候,不招就完了。

客觀來說,這雖然是企業的懶政行爲,但是對企業來說,卻是風險最小回報最高的行爲。

企業爲了追求效益利潤最大化,不得不這麼去做。那麼,職業女性們,能否靠自己積極地解決掉這個問題呢?

2 女性能否積極改變現狀?

其實這方面我也沒有太多經驗。

直覺給到的答案,最穩定的肯定就考公、考編。

前面咱們分析過,互聯網大廠也好,中小企業也罷,說到底都是民營企業;凡民營企業都是追求利潤第一位的,自然在工作和福利待遇上沒有實際保障。

好的時候天天免費午餐下午茶,晚上打車報銷,因爲你是公司的資產;

不好的時候裁員下崗強制畢業,斷臂求生,因爲你被公司當成了負債。

當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時候,留給女性的權益一定是被壓縮再壓縮的。

一旦考公考編上岸了,畢竟在體制內,多少還是會有些保證的。

關於這一點,童子專門問了下在北京某頂級學府當老師的女性朋友,瞭解到孕產婦在事業單位和在企業裡的薪資待遇上是一樣的:也是沒有工資,等產假結束後,領一筆生育津貼。

但是事業單位裡的孕產婦在休完產假之後,還有持續一年的餵奶假,一天兩個小時,具體表現爲可以晚來一小時,可以早走一小時。

注意,人家事業單位可是會真執行。

這聽起來確實很人性化,但如果考不上就沒辦法了,你只能打着燈籠使勁找企業,期待遇上明主,懂得品鑑咱們這明珠。

可以和你分享一個案例,我之前在北京一家公司上過三年班,親身經歷過一件事,這種公司不是沒有,找起來困難。

我當時所在的那個公司,人力經理招了兩個剛畢業的小助理,一個負責行政,一個負責工資績效,大概是這麼分配吧。

兩個女孩面試的時候都說得好好的,工作三年內不準備生孩子,要專心做事業。

然而招進來之後,一個幹了兩個月,一個幹了五個月,前後腳全都懷孕,到備產的時候都回家生孩子去了,因爲這倆姑娘佔着編制,人力經理只能自己幹了半年,氣得不行。

最神奇的是,產假結束,這倆女孩又都不約而同的辭職了,回家全職帶孩子去了。

從那之後,人力經理乾脆招了兩個男助理幹活兒,再也不招女的了。

在這個故事裡,經理其實還是希望他們回去上班的,只是她們自己放棄了。

所以好運氣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對用人單位,對員工都一樣。

在當下的就業環境裡,女性如果不能通過考公考編上岸,想找一份工作,目前來看還是隻能靠碰運氣,除非大環境有新的變化。

怎麼變纔有可能呢?

3 這個問題真沒有解了嗎?

其實這個問題,還是要靠有關部門在政策上的調整和改變,比如共同富裕的三次分配。

歸根結底,中小企業不是做慈善的,他們就是要利益爲先。

之所以不招聘女性,根上的原因就兩個:一個是孕產婦不工作卻要發工資,一個是要協調她的工作給別人。

這麼說可能會引起誤會,請大家不要罵我,我只是把問題揭露出來。

有些企業的福利好些,會爲員工繳納生育險,那麼其在產假期間的工資會由社保基金直接發放。

這能解決掉一個問題,但另一個問題,她的工作還是沒人接,同事接了她的工作也拿不到補貼給她的錢,公司也不會願意給這個替她工作的同事漲薪。最終導致企業招聘已婚女性的動力不足。

當下專家們制定的一些辦法,主要還是把目光落在對女性就業的保障上。

然而對女性的保障越多,企業就越牴觸,等於把企業和員工放在了對立面上,互相不信任,不解決實際問題。

所以企業也只能消極面對,或者乾脆不面對,一推二六五了事了。

而解決的辦法其實很簡單,讓企業和員工目標、利益一致。

如果對於能吸納適齡生育女性就業的企業,在財政上給予補貼,適當的免稅降租,通過第二次分配、轉移支付,定向補貼企業,還會有企業去歧視女性嗎?

到時候,只怕企業會反過來,積極搶着要女性員工,催員工生孩子。

到時候,上面想要的人口有了,企業也願意鼓勵員工生,個人生育也得到了保障,皆大歡喜。

當然,我查閱過資料,現在不僅我們國家,全世界都沒有這樣的先例。但現在沒有,不代表將來不可以有。

畢竟共同富裕、三次分配也是我們國家首倡;吸納殘疾人就業,企業享有稅收優惠,在我國這樣的先例也存在。

所以,就看未來會不會這麼幹了。

我是童子,感謝老鐵們看到這裡,點個贊吧,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