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傑的槍我們扛”
來源:人民日報
一
陸軍第71集團軍某合成旅的營區,矗立着一座英雄王傑的青銅塑像。新兵周智涵面對塑像立正、敬禮,然後大聲報告:“老班長,我是‘王傑班’第274名士兵,前來向你報到!”
2017年,周智涵入伍,成爲“王傑班”的一名新兵。初到“王傑班”,周智涵有點驚訝。班裡點名,班長第一個呼點的是“王傑”,接着全班戰士齊聲答“到”。班裡的宿舍有一張王傑生前的牀鋪,50多年來一直保留着。每到晚上,班長將王傑的被子鄭重打開,再輕輕鋪好……
1965年7月,王傑在組織民兵訓練時突遇炸藥包意外爆炸。危急關頭,他爲保護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裝幹部的安全,用身體撲向炸藥包,捨己救人,壯烈犧牲。他用年僅23歲的生命實踐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同年,王傑生前所在班被命名爲“王傑班”。
起初,周智涵對王傑的事蹟和精神瞭解不深,對呼點和鋪牀的儀式也不理解。他把心中的疑惑告訴了副班長王超。王超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遞給周智涵一本王傑日記故事選。
當兵4年,王傑寫下了300多篇、總計超10萬字的心得日記。這些日記真實記錄了英雄成長的心路歷程——
“什麼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麼是前途?革命事業就是前途。什麼是幸福?爲人民服務就是幸福。”
“我們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個大無畏的人。”
周智涵認真讀着這本已被戰友們翻看得起了毛邊的日記故事選,對老班長的認識越來越深,心與老班長也越來越近。再經歷呼點,再看班長鋪牀,周智涵漸漸理解了這儀式中的深意。也是從那時起,周智涵萌生了一個想法,他以後也要爭當“王傑班”班長,以後每天給老班長鋪牀、疊被子。
每一個新兵,都會經歷一個從稚嫩到成熟的過程。
趙宇永遠記得那一天,父親興沖沖地說他的老部隊來徵兵了,讓趙宇報名。趙宇有點懷疑,父親是不是當年自己當兵不夠出色,所以想讓他來代替完成心願。父親說:“你錯了。你爸當兵時,是一個好兵。”趙宇的父親趙志軍1986年11月入伍來到王傑生前部隊,1989年2月成爲“王傑班”的班長。父親說:“你要是有能耐,咱們比一比!”趙宇說:“比就比!”他當即報名,應徵入伍來到部隊。
新兵連組織戰士參觀王傑事蹟陳列館。趙宇在展廳看到父親趙志軍的照片,才知道平日裡寡言的父親是這樣優秀。他的父親作爲“王傑班”的第14任班長,曾帶領全班戰友出色完成任務,榮立三等功1次;全班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站在父親的照片前,趙宇立志一定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做“王傑班”優秀的士兵!
一開始訓練時,趙宇與戰友有不小的差距,一是因爲平時缺乏鍛鍊,二是因爲體重超標。
趙宇知道,唯有不怕吃苦,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追上甚至趕超,而老班長就是他的榜樣。趙宇變了,每天,別人做100個俯臥撐、100個仰臥起坐,趙宇就各做200個;別人跑3公里,他就利用課餘時間多跑一趟。空閒時,趙宇打電話問父親,當年能做多少俯臥撐和仰臥起坐。父親說,每晚做1000個俯臥撐、500個仰臥起坐。此外,還要提起兩個小板凳做擴胸運動,用揹包帶把腿吊起來拉韌帶……趙宇不再問,放下電話,轉身跑向訓練場。
通過高強度的體能訓練,趙宇短時間內減重幾十斤。他的軍事訓練成績也突飛猛進,連續兩次登上連隊的“龍虎榜”。他終於可以告訴父親,自己也成了一名合格的“王傑班”戰士。
二
2017年4月,“王傑班”由工兵班調整組建爲裝甲步兵班,同時換裝新型兩棲步戰車,這給“王傑班”的官兵帶來全新挑戰。
班長王大毛帶領全班戰士,面向王傑塑像,立下誓言:一定不會愧對“王傑班”的榮譽,再苦再難也要邁過轉型這道坎。
戰士吳學哲是大學畢業生,他原以爲掌握新裝備手到擒來。沒想到,新型步戰車的數控程度,遠遠超出他的認知。面對新領域,吳學哲一時束手無策。
一天,吳學哲在戰車裡查看電路板,見戰士李哲時不時用筆在胳膊上寫什麼。吳學哲好奇地問:“幹啥呢?”李哲笑了,說:“怕忘了,就記在胳膊上了。”吳學哲細看,李哲的胳膊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於是,吳學哲學了一招,也在胳膊上記筆記,以加強記憶。
經過勤學苦練,吳學哲很快掌握了新裝備的使用,在等級考覈中取得了好成績。
不過,也有初次考覈失手,沒考好的,王佳鋒就是其中一個。
王佳鋒是“王傑班”轉型後的留任老兵。“常年埋雷的手,現在要握方向盤,難!”面對全新的挑戰,王佳鋒知難而進。他找到班長王大毛:“收個徒弟吧,跟你學習駕駛理論。”接着,他又找到駕駛員徐彬:“師傅,教教我訓練技巧。”在班裡,誰訓練好,王佳鋒就跟誰學,到處拜師……就是憑着這股不服輸的勁頭,半個多月後,再次考覈,王佳鋒駕駛步戰車一路疾馳,突破重重障礙,順利考取了駕駛等級證書。
學會使用新裝備只是第一步,還要求專、求精。
夏天,炮塔裡溫度高達50攝氏度,炮長謝彬彬往裡面一鑽,就是大半天。訓練完,離開炮塔,靴子裡能倒出一汪汗水。謝彬彬苦練本領,把發射電路、儀表部件,以及機槍的性能參數,一一掌握清楚,成爲所在部隊表彰的“最佳射手”。
步戰車駕駛員徐彬思維活躍,敢於創新。在一次蓄電池連接課目的考覈中,徐彬發現,如果把蓄電池從固定架上拆下來,有可能連接得更快。當時有人反對,擔心會拆壞裝備。但是經過反覆測試,徐彬最終證明了自己設想的正確。
在轉型的過程中,徐彬不光愛動腦筋,還敢於嘗試,不懼危險。
水上駕駛是危險係數較高的訓練項目,尤其是使用新裝備首次下水。徐彬主動請纓:“連長,新裝備要學好,關鍵還要用好。讓我來開頭車吧。”訓練前,徐彬悄悄寫下了“告別信”:“生死有些沉重,但軍人必須敢說,如果戰爭來臨,我也會像老班長那樣奮不顧身……”後來,徐彬成了全連駕駛步戰車水上搶灘登陸的第一人。
坦克道上埋地雷,是王傑當年組訓時採用的方法,這項傳統一直延續着。調整爲裝甲步兵班後,“王傑班”繼續秉承實戰化訓練理念,雨天、高溫天堅持訓練,專挑泥坑、坡道等複雜地形進行操作訓練。
爲了磨礪刀鋒,儘快形成戰鬥力,班長王大毛爲全班立下三個“鐵規矩”:訓練時間一秒不能少,規定內容一個不能落,訓練強度一點不能降。一年下來,“王傑班”戰士野外駐訓達240多天,平均每天訓練超過10小時。
王大毛還向全班戰士提出了一專多能的訓練目標。即十八般武藝,人人都要會,以確保戰場環境下,具有持久的戰鬥力。爲了實現這一目標,王大毛帶領全班苦練精兵,全員熟練掌握了11種打擊火器的使用,在全旅率先全員取得通信、射擊、駕駛3個專業的等級證書。
三
“王傑班”的戰士們,每每執行任務,都要來到王傑的塑像前,向老班長立下“軍令狀”;完成任務後,再向老班長彙報。這已成爲他們與老班長之間一個不成文的約定。
軍營廣場上王傑塑像兩側的標語牆上,分別寫着“一不怕苦”和“二不怕死”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周智涵來過這裡。那是他來到“王傑班”的第一週,連隊組織新戰士雙腿深蹲比武。周智涵向老班長表態,一定要拿到冠軍。他做到了。他做到900個雙腿深蹲時,就戰勝了所有對手。但他沒有停,他還要戰勝自己。結果,那天周智涵做了1140個深蹲。這個成績,老兵們聽了都嘖嘖稱讚。
黃龍來過這裡。爲了拿下陸軍“精武—2018”軍事比武參賽資格,黃龍全身心投入到淘汰率高達70%的選拔考覈中。黃龍如今已是“王傑班”現任的第32任班長。
楊子幹來過這裡。楊子幹從小生長在大涼山,奔跑是他的強項,但在400米阻礙穿越地樁網這一環節的訓練中,他的成績並不理想。爲了提高穿越速度,楊子幹腰上拴繩子,拉着輪胎苦練。經過刻苦訓練,楊子幹以優異成績圓滿完成了這個項目,併成爲“王傑班”的訓練尖子。
2020年盛夏,連降暴雨,江西九江抗洪搶險迫在眉睫。接到命令,“王傑班”全體戰士來到王傑塑像前向老班長宣誓,隨後啓程出征。
那天是7月14日,正是55年前的這一天,王傑壯烈犧牲。戰士們決心發揚王傑精神,把“兩不怕”的旗幟牢牢插在堅固的防洪大堤上!
戰士徐彬當時已確定休假,當他獲悉連隊即將奔赴抗洪前線,悄悄退了回家的車票,毅然踏上征程。經過長途跋涉,車隊抵達受災一線後,戰士們立即投入搶險救災的戰鬥中。經過近10個小時的奮戰,徐彬和班裡的戰友,終於戰勝了洪水,排除了險情。
戰士李哲,臨來九江抗洪之前,訓練中受傷,肋骨斷了兩根,經治療,尚未完全康復。但他堅決要求參戰。當部隊來到目的地後,面對滾滾襲來的洪水,李哲第一個跳下大堤,用身體堵住缺口……
一年夏天,“王傑班”隨同連隊赴安徽潁上縣抗洪。在那裡,“王傑班”的戰士們爲搶救近10噸的救災物資,奮不顧身跳進齊胸深的水裡……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奮戰,物資保住了,他們顧不上休息,隨即轉戰大堤,投身新的戰場……
近年來,“王傑班”先後20多次協助軍地銷燬廢舊彈藥,數十次執行抗洪搶險、火災救援等任務。作爲“王傑班”戰士,他們大力弘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一次次考驗面前,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王傑的槍我們扛,
王傑的歌我們唱,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一心爲革命,
永遠跟着黨!”
在“王傑班”的訓練場上,在“王傑班”奮戰的前線,經常會響起戰士們鏗鏘有力的歌聲。
這首《王傑的槍我們扛》,是“王傑班”的班歌,也是連歌、營歌、旅歌。歌裡唱的,是王傑精神的傳承,也是戰士們爭做新時代王傑式好戰士的決心。(劉晶林 傅寧軍)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20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