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人民幣強勢格局並未改變

旺報社評

美國加快緊縮貨幣腳步,5月很可能上調利率2到3碼,年底利率水準上看至2.75%~3%,比原先預測多出1%。聯準會也預計5月起每月瘦身950億美元,且不排除加大縮表規模。一系列緊縮大動作下,美元指數直上雲霄,新興市場貨幣普遍哀鴻遍野,新臺幣摜破29整數大關,扭轉過去兩年半來的強升格局。

外資看好大陸商機

同屬新興市場貨幣的人民幣,近日雖受到波及,短短5日內急貶3%,但對照這一波日圓及新臺幣跌幅,分別超過10%及近5%,人民幣相對強勢許多。特別是在大陸經濟衰退風險持續升溫,境內外利差可能拉大的當下(如最近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出現12年來首次倒掛),人民幣仍能維持強勢格局,極爲不易,探究原因應與俄烏衝突有關。

也就是說,俄烏戰爭突顯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帶給人民幣的正向紅利(即人民幣龐大的避險與投機需求),大過經濟環境與寬鬆政策的負向推力,使得人民幣貶勢相對較小。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夫、IMF副總裁戈皮納特、我國安局長陳明通等都有類似觀察,認爲俄烏戰爭可能削弱美元貨幣體系的影響力,轉而拉昇人民幣國際地位。

這波人民幣強升走勢已持續兩年,外資長期看好大陸經濟與金融市場商機,帶動資金源源不絕涌入大陸。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統計,2020年大陸首度超越美國,成爲全球第一的外人直接投資(FDI)流入國,流入規模高達1630億美元。而2021年在這個高基期上,FDI金額更進一步向上攀升至1790億美元,續創歷史新高。

同樣地,國際金融協會(IIF)資金動向調查亦指出,2020年及2021年大陸吸收的境外非居民資金高達4582億美元,除遙遙領先其他國家之外,佔整體新興市場淨流入比重,亦高達6成以上。如果單看最新的3月數字,這個比重更是高達9成,顯示大陸依舊是外資最青睞的市場。換句話說,這些數據清楚透露一個事實,儘管外資對北京的整改政策與監管態度仍有所疑慮,但考量當前龐大市場商機與未來潛在開發利益,自然也不會輕易放棄這塊由人民幣構築出來的經濟與金融市場大餅。

協助業者開拓市場

人民幣市場這塊餅有多大?以股債這兩個市場來看,即便這些年來大陸加速對外開放金融市場,外資也持續加碼人民幣資產(如2018~2021期間外資累計淨增持股債金額就超過7000億美元),但至2021年底止,整體外資在股市及債市持有部位比重僅3%~5%。相比周遭國家或地區,如日、韓、臺、港等,普遍都在3成以上的外資持股比重,差距不小,這意味人民幣市場成長空間十分巨大。這也是爲何包括MSCI、富時羅素及彭博等在內的國際知名指數公司,紛紛將A股及大陸國債納入指數成分的重要因素。

面對沛然莫之能御的趨勢,臺灣不能、也不該缺席。站在政府的角度,應該積極思考如何調整對陸政策,讓有心經營人民幣市場的業者能夠放手一搏。而不是一味消極抵制、對抗、不合作,把大陸視爲洪水猛獸,拱手把市場讓給了其他國家。譬如,透過各種檯面上及檯面下手段,要求金融業者限縮對大陸授信、投資及資金拆存等行爲與金額,就是在逼業者讓出嘴邊肥肉。

民進黨立委提議,應將香港併入大陸曝險金額一併計算,以淨值一倍爲限。美其名是加強控管對陸曝險部位,實際上卻是壓縮金融業者在港業務與商品空間。特別是香港作爲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也是臺資金融業者過往從事金融創新的重點地區,限縮香港授信與投資等業務,等同是把開拓人民幣商機中阻力最小的路徑給堵住,實屬不智。

馬政府時代曾經透過洽籤兩岸金融合作協議,讓臺資業者可以在大陸市場大顯身手。如今,我們不期待政府能有突破性做法,但至少要尊重市場機制,不要妨礙業者競逐人民幣商機。金融業者更期待政府願改變思維,協助業者善用兩岸經貿優勢開拓人民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