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法有“上新”,“流量”節節高 ——香港“五一”假期旅遊觀察
新華社香港5月5日電 題:玩法有“上新”,“流量”節節高 ——香港“五一”假期旅遊觀察 新華社記者謝妞 “五一”假期收官,香港亮出“成績單”。這個假期,香港不斷提升市民遊客體驗感,各類花式旅遊場景廣受熱捧,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旅遊市場活力澎湃。 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數據顯示,5月1日至4日,超過150萬人次入境香港,其中內地訪客超過67萬人次。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內地訪客數量預計可以達到此前估算的80萬人次,帶來的經濟收益逾20億港元。 香港一旅遊平臺數據顯示,“五一”假期來港旅客人均消費上升。內地旅客預訂香港產品及相關服務,整體消費額按年上升約1.3倍。其中,餐飲消費額增長最爲明顯,升幅高達8倍。 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楊淑芬表示,假期期間,香港酒店入住率接近九成,符合業界期待。“人流增加,自然可以匯聚財氣,利好相關行業。”
市場不斷升溫 消費潛力被激活
蝦餃、燒賣、叉燒包……豐富而精緻的菜品體現着香港“美食之都”的魅力。 上午約11時,老字號茶樓“蓮香樓”店內人頭涌動,不少旅客特意來此品嚐地道港式風味。來自廈門的蘇女士表示,在這裡找到了兒時品嚐傳統早茶的味道。“這裡性價比很高,而且很有香港的特色。” 蓮香樓負責人劉先生表示,此前店鋪因疫情宣佈結業,近期原址重開後生意十分火爆。“蓮香樓鄰近大館、中環街市等旅遊地標,希望能在中上環形成一個‘本地特色圈’吸引遊客。” 真金白銀吸引旅客,各項優惠化異地客流爲本地消費。由香港油尖旺民政處及區議會合作發起的“油尖旺購物節”1日啓動,超過110個品牌、近2200家商戶參加,提供不同限定的優惠。尖沙咀一家商場內銷售護膚品的商戶說,近期人流量非常可觀,“五一”期間營業額預計增長20%至30%。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表示,這個假期,傳統受旅客歡迎的產品, 包括珠寶黃金首飾、奢侈品和化妝品等,銷售情況不錯,業界較爲樂觀。“相信在各項盛事活動的帶動下,香港定會亮點頻出,受到市民和旅客的青睞,從而提振消費。” 除了奢侈品外,創意小店也備受追捧。記者在中環一家帆布包店看到,等待進店的顧客隊伍排了約200米。店鋪老闆說,現在的客流量完全超出開店時的預期,“希望我們的服務和產品可以讓旅客對這座城市留下深刻印象”。
拓展特色空間 文旅融合更“吸睛”
隨着旅遊業發展和消費升級,香港不斷打造特色項目,提升消費品質,爲旅客帶來更多新鮮和驚喜。 乘坐觀光巴士遊香港,近期成爲深受旅客追捧的熱門項目。在觀光巴士中環上車點,候車乘客絡繹不絕。來自廣東的莊先生表示,之前在社交平臺上看到香港打卡相關推薦,特意提前三小時來排隊,希望能趕上落日景色。 對來自福建的林小姐而言,“文藝氣息”是她假期旅遊路線的關鍵詞。看演唱會、逛博物館、聽管弦樂團音樂會……她認爲,香港的策展手法和營運模式等無不展示中外文化交融的獨特優勢。“逛一個展覽,可以感受策展人的用心,也能體會濃濃的人文關懷。” 不少業界人士表示,隨着旅遊模式改變,越來越多旅客願意爲了一場展覽、一場演唱會等專程奔赴一座城市。這些文化元素已逐漸成爲促進城市文旅發展的強勁動力,香港蓬勃的文化市場正當其時。 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超過190件文物的“圓明園——清代皇家園居文化”特展引人關注。來自江蘇崑山的張女士和孩子前往樓下的“下江南”餐廳,吃到了小吃“驢打滾”。除了品嚐美食,張女士還準備了2000港元購買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周邊產品。
探索別樣香港 多元發展再創新
來自廣東的王曦曾經和許多旅客一樣,“買買買”是他香港旅遊的關鍵詞。“最近幾年,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香港的自然風光,才發現自己錯過了這麼多。”他決定在這個假期根據社交媒體的推薦,前往梅窩、麥理浩徑、鶴咀等地重新探索香港。 自媒體博主“陳吞吞”大約在4年前開始運營賬號。從簡單的圖文到現在的微電影,她用不同角度記錄和推薦香港。接下來,她準備推出更多中英雙語內容,展現香港的多樣面貌。 楊淑芬表示,社交媒體既提升了香港的熱度,也拓展了香港旅遊產品的發展空間。“業界非常積極加入其中,瞭解市場動態,打造特色產品,有效‘引流’,助力資源變現。” 1日晚,絢麗的煙火在維多利亞港上空綻放。在中環,10尊金庸武俠人物雕塑“帶領”觀衆深入探索金庸創造的武俠天地。夜幕低垂時,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梵高代表作《星空》裡流轉的星雲逐漸顯示在LED大屏幕上。在香港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teamLab:光漣”展覽引人關注……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姚柏良認爲,香港應發展“旅遊+”多元發展模式,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業界將文化、體育等業態融入到旅遊中,豐富旅遊內涵,有助於吸引更多旅客來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