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大逃殺 央行Q3準備資產大減、史上第六大

央行官員說明,根據央行總裁楊金龍在立法院財委會進行業務報告發布的統計,今年以來至9月底,外資賣超臺股逾1.2兆元,加上在臺股領取超過6,600億元現金股利,一併大舉匯出的結果,匯市需求遠大於供給,央行進場提供美元充足的流動性,成爲造成準備資產出現負值的主因。

第三季央行準備資產減少41.2億美元,央行官員表示,前次出現減少是2011年第三季減少34.64億美元,當時是受到歐債危機的衝擊。至於前次減少金額大於今年第三季爲2007年第三季減少77.3億美元、也是史上單季減少最大金額,主要因爲發生美國次貸風暴。另減少金額第二大至第五大,各爲1990年第二季68.8億美元、1995年第三季64.9億美元、1996年第一季64.4億美元、2000年第四季61.2億美元。

今年前三季央行準備資產累計僅微幅減少0.5億美元。央行官員指出,同期間日本、南韓、新加坡的央行準備資產均大幅減少,各減少122億美元、285億美元、880億美元(前二季合計,因新加坡目前只公佈到第二季)。「都是因應外資大舉撤出,進場拋匯維持匯率穩定,其實全球主要國家央行大多數都面對跟臺灣一樣的情況」。

央行官員強調,今年全年央行準備資產應該有機會可維持平衡,「沒有太大的問題」,主要因爲我GDP(國內生產毛額)、就業及出口表現都不錯,且經常帳長期以來均是順差,企業投資持續成長,經濟基本面表現都很好。這波導因於美國通膨衝高,聯準會(Fed)啓動激進鷹派升息,國際美元指數飆漲,金融資產大幅變動,資金全面迴流美元的效應,主要國家均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