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不懂的內幕
7分鐘“do”臉術
連續使用28天,EM黑鑽珠
緊緻度+18%,彈嫩度+27%
左臉的7分鐘變化
整體變化
你仔細看嘴角哪裡,面部的提升度是有變化的
雖然不多 但能肉眼看出來
白鑽珠半盒的量+黑鑽珠半盒的量
+鉑金面膜+黑金面膜
(也就是到手3瓶量+2片面膜)
今天在小紅書上,刷到白鳳堂官宣某貓售假的事兒
不是新鮮事,老外品牌在境外發布公告,說中國某寶某貓的旗艦店賣假貨,跟自己沒有關係,這類新聞,年年都有
但是,我看了評論區,發現消費者還是一頭霧水,根本搞不清楚狀況。
上個月,我在Ralph Lauren天貓旗艦店買了根皮帶,後來,有朋友告訴我說,RL旗艦店賣假貨,我就退了
說實話,拍的時候我也將信將疑的。
這麼便宜,我還以爲是RL最便宜的低線,類似於Boss Orange之類的,打完折就幾百塊那種
說實話,普通消費者,真的是很難分辨真假。明星找代購買包,也有不知情買到假包的概率。
隔行如隔山,別的行業,我不瞭解,但Beauty這個領域,背後的水深,我可太知道了。
很多很多年前,我創辦大眼睛買買買沒多久,剛開始全球跑展。
那個年代,某貓國際,還有一個打不死的勁敵,做得風生水起,你們都知道是誰,我就不點名了。
我一直都是不混圈子的,但那次很偶然,因爲我的證出了點問題,掃不出來,就只能跟某跨境電商平臺的高層朋友,同出同進。
那是我第一次被帶入海外華人供應鏈圈,那次的經歷,真的是很顛覆三觀,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魔幻。
雖然,當時席間的人,不少已經進去了。
(圈子太小,不方便透露太多,以免被扒出來。)
簡言之,就是海外巨頭規模的的華商供應鏈,宴請中國最頭部的跨境電商高層,席上的都是各大跨境電商平臺上,至少是有實權的BD總監。
長達5、6小時的宴請,窮奢極侈,場面相當腐敗,當地的官員也都來了,這些華人供應鏈真的爲當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
不方便透露是哪個國家,寫了很容易扒出都是哪些公司。
(當時我不知道都是造假的,我以爲是有一定比例的自採商貿貨)
當時,在席的很多人,是不知道我是幹嘛的,除了XXX的BD總監認出了我,跟華商說,她們家也蠻厲害的,很會賣高端貨。
後來,他們也暗示我,只要經營規模到位,方式很靈活,合資也可以。
後來我才知道,這些BD總監,去海外出差的所有開銷,大多都是華商買單的。
華商不僅給各大平臺的BD頭等艙機票、奢華酒店買單,還陪逛名店街,奢華大牌隨便刷卡。
同行告訴我,只要能保證一年流水多少e從這些大哥手裡進,大哥可以在海外給你買房子,買馬廠。
我說那被公司查到怎麼辦?
他們說,不會的,都有一條龍,可以幫你代持。
當時我很天真,我還沒有反應過來,海外華商供應鏈是在賣假貨。
我還是以爲,可能是從全球各大經銷商裡直採回來的,有些華商供應鏈大哥,不僅在歐美有連鎖藥房,在香港和內地也有。
這場腐敗的宴席,當時給我的震驚是:
臥槽
做BD總監
原來那麼腐敗?!
我當時滿腦子的反應就是——絕對不能放給團隊做,都得我自己控上游。
BD總監,在跨境電商,就是一個找牌子,選供應鏈的角色。
比如說,Chanel好賣,那BD總監是有權力選擇,到底從美國的供應商進貨,還是意大利的供應商進貨。
各大平臺,對BD拿回扣的風氣,有很嚴格的反腐敗機制
比如:
1、限制單一供應商的體量
如果某個平臺,一年巨大金額的採買,來自於某一家或者幾家供應鏈公司,那麼,負責這條線的BD總監,是會受審查的。
所以,大平臺,基本上,都是有明確要求,不同的公司不能超過多少。
後來,我也在公司內部,設置過單一品牌單批採貨,金額不能超過500萬的禁令。
但是,這種反腐措施沒有任何卵用。
因爲那些華商大哥告訴我,他們有很成熟的體系,大幾百家公司背後都是一個老闆,前臺是看不出任何的股權關聯的。
爲了讓我也像他們一樣入坑,華商大哥還跟我說,你看,我給XXXX一年做XX億,他們系統里根本查不到這些公司都是我的,每年我給XXX多少個返點,在國外開戶,很安全的。
當時,我天真的以爲只是拿回扣的問題,並不知道,是龐大的假貨供應鏈。
2、賽馬比價機制
這個機制,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的坑爹
表面上是反腐,但結果卻是縱容,利好假貨。
大平臺爲了反腐,同一個賽道,不同細分類目的品牌賽馬,都會開放給所有的供應鏈,拿價格、機制來PK。
尤其是商業品牌,誰能拿到更便宜的Lamer,誰家LP出價低,就讓誰上
這種極限競低原則,確實是能起到反腐的作用。
但是,全網最低進貨價的,99.9999999%是假貨。
供應鏈公司,跟平臺不一樣,純逐利,純商業,不像平臺,爲了流量人氣,是會真金白銀補貼的。
但是供應鏈公司,爲了在賽馬中勝出,拿下大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你們腦補下就懂了。
自我剛入行時,知道有賽馬機制,就覺得很坑爹。
對公司來說,確實反腐了,但是註定了最便宜的,假貨風險最高。
賽馬機制怎麼保證貨源?
大平臺通常只要求供應鏈公司,提供採貨的明確鏈路就行。
也就是說,華商大哥從自己的工廠裡拿的貨,從自己國外藥房裡走一圈,就變成“乾淨”的貨了。
我非常反感,以絕對競低原則來做賽馬機制。
從大眼睛第一天起,我就不認可所謂的‘供應商海外直採鏈路’,供應商號稱從海外經銷商拿的貨,很多都是從華商拿的貨。
所以爲了杜絕任何假貨的可能性,所有品牌,我們都只認品牌官方唯一的授權鏈,哪怕進貨成本比市面上採的貨,要貴20+%。
我們行業裡有句老話,逢水必假
除了直接跟品牌聯繫,我沒有任何方法去驗證,從海外其他經銷商渠道買來的貨品,是真是假,抑或真假參半。
到現在爲止,我們所有的海外自營,都直接和創始人籤代理,直接和品牌採貨。
而三方入駐品牌,都得有明確的授權鏈。
國內的總代,除了出示總代合同,我們還都會跟老外再覈實一下唯一的官方身份,以及分銷權限。
外面市場上的貨源,再便宜,也不會心動。
二姨跟我建議過很多次,要不要去找免稅店進貨,買一些打折的LP、LM,我都一口拒絕了。
不能開這個口,一旦開了,後患無窮。
更何況,我跟這兩家中國團隊,都很熟,很瞭解他們不同的銷售網絡和經銷模式。
上次有同行問我,我也不建議她們在市面上採貨。
我是從什麼時候知道,海外華商供應鏈,很多都在做假貨的呢?
是從我朋友給我看了視頻
我們都在海外參加展會,同行去考察華商供應鏈,號稱是什麼XX、XXX、XXXX的工廠
(沒法寫品牌,圈子太小,一寫就都知道是哪家了)
我點開視頻看了,工廠裡有蛇頭包、有殺手包、有xxx(數字)
當時我頭皮都麻了
我的那個朋友,他是真的相信,這些都是真的,並且已經在著名的跨境電商平臺賣了好幾年了,每年大XXX億的規模
很不幸,這幾個牌子的總部我都去過,工廠我也都去過
我在時尚圈幹了將近10年,每年各大重奢品牌,都會組織編輯們去總部參觀,工廠和檔案館學習,所以,基本上一線大牌在哪個城市有什麼工廠我都是非常清楚的
因爲我都去過呀
我離開時尚圈已經9年了,但我十幾年的老朋友們,還都在位啊
我有那麼多奢侈品牌的總經理、傳訊總監、全球市場總監的朋友,一問就知道,哪個牌子在哪裡有工廠了
於是我把視頻發給了某個做大衣很有名的奢牌傳訊D,我朋友看了一眼就說,假的,一大堆華人開的造假工廠
我不知道,該怎麼跟我在跨境電商大平臺做BD的朋友解釋。
他們會說,哎喲,都是騙騙你們媒體的呀,其實,寶格麗、prada、LV工廠就在XXX、XXXX呀,我們就是要把價格打下來,給中國的消費者謀福利
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華商不是靠做批發賺錢,而是靠開工廠,圍起龐大的產業鏈賺錢。
第二件事,讓我突然意識到可怕的全球製假業,是有一年,我在紐約,跟一個創始人老太太吃飯。
這個品牌,在中國假貨非常多,我一直以爲,假貨都是廣東福建產的。
創始人告訴我,假貨分成高端假和低端假,低端假主要是在中國,高端假在全球各個國家都有,比如,他們家的彩妝,假貨最多的是菲律賓和臺灣產的,做得極其逼真。
接下來她說的話,讓我震驚到了。
她說,由於中國的代購產業太發達,所以海外華商會專門爲海外的折扣季,訂製批量假貨。比如,一年一度的BG大促和黑五。
當時我就像被針扎一樣跳起來
因爲,我年年都追美國的BG美容大典,我的LP和LM就靠BG大促囤夠一年。
是她告訴我,BG大促消息出來後,給代購放貨的華商供應鏈,會提前把贈品的包、小樣都做好,真的是從國內正經出關到美國,然後分發給小B,C端向小B下單後,再保留從美國運到中國的運輸痕跡。
那是年少無知的我,第一次知道,哦,原來假貨也有‘國復’
還好我不是找代購買的,我都是自己去背的。
入行以後,我從來不會在任何默認供應鏈賽馬機制的大平臺,買化妝品,包括山姆,只要是賽馬機制的,市面上的貨源沒差別。
回到文初的問題:
某貓,到底有沒有假貨?
這個問題,就像是你問,河塘裡到底有沒有細菌一樣。
但是,消費者,首先要搞清楚平臺模式
品牌入駐——旗艦店
平臺自營——供應鏈賽馬
打個比方,Lamer官方旗艦店,意味着,是Lamer品牌官方入駐平臺的官方旗艦店,貨源由品牌官方把控,平臺不干涉經營,更無法參與貨源。
但是,平臺有審覈機制,到底什麼公司,能來開設官方旗艦店,這個策略上,就有很大的空間了。
在我們美容圈,至少是商業大集團,在某貓的旗艦店,通常都沒什麼問題
X貓和X貓國際,只是跨境和大貿的差別,不存在假貨誰多誰少,只要是品牌官方自己開設的,貨源都是品牌的。
但是,只要看到XX自營,你就得知道,是平臺的BD自己去外面採買的。
逃不過的,還是賽馬機制——價低者得
這就是爲什麼拼多多上的lamer 真的很便宜
今日份小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