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資大幅下滑 《金融時報》:給中國經濟帶來壓力
外商直接投資大幅下滑,《金融時報》:給中國經濟帶來壓力。(新華社)
據英國《金融時報》28日報導,進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在多項指標上都在下降,這增加了北京和地方政府應對經濟放緩的壓力。該報根據金融數據和分析工具服務商萬得資訊(Wind)編制的中國商務部數據計算顯示,9月份中國外商直接投資同比下降34%,降至728億人民幣(約合100億美元),這是自2014年有月度數據以來的最大降幅。
報導稱,自今年年初中國取消新冠疫情限制以來,外商直接投資的疲軟已成爲令人失望的經濟數據的一部分。雖然1月份的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了15%,但自5月以來,每月都錄得兩位數的百分比跌幅。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以人民幣計算,今年迄今爲止的外資流入量與去年創紀錄的速度相比僅相差8%,但中國的國際收支數據也顯示出外商投資的惡化。
直接投資負債是衡量流入中國的外商資本的一個指標,根據9月份對早先數據的重新調整,第二季的直接投資負債爲67億美元,這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也低於今年前三個月的210億美元。近期的下降與中國在疫情期間幾乎與外界隔絕的外商投資熱潮形成鮮明對比。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2022年外商直接投資將達到1890億美元的年度紀錄。
自八月份當局停止發佈以美元計價的月度外商直接投資數據後,中國商務部最新的外商直接投資數據僅以人民幣提供。此外,中國國家統計局此前宣佈,自今年8月份開始,全國青年人等分年齡段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將暫停發佈。
報導提及,迫於房地產危機的壓力,以及承擔「動態清零」政策成本的後遺症,地方政府在外國企業高管多年來首次重返中國之際,紛紛向他們拋出橄欖枝。但在與美國關係惡化、西方呼籲「去風險」和供應鏈多元化呼聲增強的背景下,來華訪問的外商代表團一直保持低調。
歷史上曾受益於外商投資的地區如今被迫尋求其他融資管道。江蘇省東部的一家制造商表示,企業正在依靠政府資金來取代海外投資者。
報導稱,高盛集團分析師在本週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了對「資本外逃」的擔憂,同時指出了「相互矛盾的信號」。他們寫道,中國商務部的數據表明,外商直接投資流入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再投資收益外流」。
這些分析師指出,外商直接投資的重點也在發生變化,融資從製造業轉向金融、IT 和科研等行業,反映出潛在的「供應鏈多樣化」。他們補充說,與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相比,香港的外商直接投資份額有所增加。
總部位於倫敦的私募資本研究機構Preqin(睿勤)對在華投資的風險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集團籌集的外國資金進行了跟蹤調查,該機構的數據顯示,這些基金今年僅籌集了57億美元,約爲去年總額的四分之一,與 2021年籌集的480億美元相比只是一小部分。
報導指,有跡象表明,中國國內對外商直接投資枯竭的擔憂日益加劇。上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宣佈,將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他在講話中稱,「世界好,中國纔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