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贈故宮駐德大使館第100號收藏 見證百年文物外交

明嘉靖青花嬰戲圖碗見證了中華民國與德國建交的歷史。圖/故宮提供

國立故宮博物院下午舉行「外交部文物捐贈儀式」,由外交部林佳龍部長代表捐贈故宮12件文物,故宮院長蕭宗煌代表受贈。其中一件「明嘉靖青花嬰戲圖碗」是中華民國駐德國大使館第100號收藏,見證中華民國與德國建交的歷史。

本次外交部贈予故宮的文物,分別是〈商早期 獸面紋爵〉、〈商晚期 獸面紋尊〉、〈西周中期 回首夔紋簋〉、〈漢 銅鎏金銀洗〉;〈五代 白瓷浮雕蓮瓣式注壺〉、〈元 龍泉窯 青瓷注壺〉、〈明萬曆 青花羣仙圖長頸瓶〉、〈明萬曆 青花釉裡紅嬰戲圖碗〉、〈明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民國黃君璧〈臺員明秀〉、〈綠野山雲〉,以及黃君璧、傅狷夫、江兆申、歐豪年、張大千聯合繪製〈河嶽日星圖〉,計有4件銅器、5件瓷器和3幅臺灣近代水墨畫,共計12件文物。

在捐贈儀式現場,同時精選展出其中三件捐贈文物〈民國 黃君璧 綠野山雲〉、〈商早期 獸面紋爵〉、〈明嘉靖 青花嬰戲圖碗〉,並由故宮副院長餘佩瑾一一介紹。

這批捐贈文物中,4件銅器與5件瓷器皆於1979年便交給故宮託管典藏。2月故宮和外交部取得共識,決定由「寄存」改爲「捐贈」。這批文物大部分來自1957年外交部從中國銀行紐約分行運回的35箱古物。這批文物隨經營外交關係所需,先後致贈給菲律賓總董馬可仕、智利共和國總統傅萊義、墨西哥總統狄亞斯、阿根廷總統、希臘大公主婚禮、日皇次子婚禮等;亦有古物經鑑定後,轉交歷史博物館與故宮典藏,如這批捐贈文物中的銅器與瓷器。

此外,也有古物是外交部大使館所擁有的文物。其中「明嘉靖青花嬰戲圖碗」碗底貼上標籤「Chinesische Botschaft Berlin, N0.100.1.Aug 1947(中華民國駐柏林大使館,100號。1947年8月1日」。外交部於 1913 年在柏林設立中華民國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公使館 」 德文Gesandtschaft) 。但一次大戰的傷害, 促使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在 1917年與德國斷交。1921年兩國簽訂和平條約,並再度恢復邦交,公使館更於 1935 年升格「大使館」, 德文爲Botschaft 。

1941年7月1日當納粹德國承認汪精衛國民政府,重慶國民政府7月2日便宣佈斷交,7月10日撤館。「明嘉靖青花嬰戲圖碗」碗底標籤上的文字,分別有打字與用印的不同。故宮表示,雖然無法判斷它們在標籤上是否有先後出現的順序,但推測此碗是在1935年至1941年間屬於中華民國駐德意志國柏林大使館的第100號收藏。使館撤館之後 、才用印蓋上「1947年8月1日」 的紀錄:並在 1979 年移交故宮代爲保管 ◦ 此件文物見證了中華民國與德國建交的歷史 。

至於3幅臺灣近代水墨畫,都是外交部長年展示於各種空間,包括臺北賓館、宴客廳等。

故宮說明,此次外交部捐贈故宮的文物中,器物類銅器、瓷器自1979年起寄存故宮;2023年外交部致函表示,希望致贈故宮三幅臺灣近代水墨畫。爲了讓大衆共享文物價值,故宮與外交部達成共識,將三幅水墨畫連同早年寄存故宮的一批器物捐贈故宮。依照「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徵集作業要點」,故宮邀集院內外專家進行審查,經預審、初審、複審三級審查通過,終以最高級別「國贈」正式入藏故宮。

「我不知道外交部有這麼多國寶,據說故宮還看上其中9件。」林佳龍表示,這次捐贈的文物「有說不完的故事」。外交部除本次捐贈的12件文物外,後續同意再捐贈故宮爭取入藏的5幅畫作及4幅書法。 希望透過整合跨部會資源推動「總合外交」政策,共同形塑「部部都是外交部,人人都是外交官」的形象。

蕭宗煌表示,爲外交部秉持全民共享美意,慷慨捐贈文物致上衷心感謝。這批珍貴的國家文化資產,不僅豐富故宮典藏的多樣性,透過博物館專業的保存、研究、展示與推廣,讓民衆從文物認識臺灣外交發展的時代意涵。

明嘉靖青花嬰戲圖碗碗底標明嘉靖青花嬰戲圖碗」碗底貼上標籤「Chinesische Botschaft Berlin, N0.100.1.Aug 1947(中華民國駐柏林大使館,100號。1947年8月1日」。圖/故宮提供

國立故宮博物院下午舉行「外交部文物捐贈儀式」,由外交部部長林佳龍(左)代表捐贈故宮12件文物,故宮院長蕭宗煌(右)代表受贈。記者陳宛茜/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