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遊客吐槽中國:不用英語交流,英文標識太少,景區體驗感差

前言

前段時間,一則“外國遊客吐槽中國景區沒人會說英語”的視頻,讓無數中國網友憤怒。

原來,有一位意大利遊客在北京某景區大發牢騷,抱怨向工作人員問路,卻沒有人能用英語回答。

這位遊客的吐槽,是在無理取鬧麼?還是在抱怨我國旅遊工作做的不到位?

外國遊客在華旅行受障礙

說到外國遊客在中國旅行時遇到的語言障礙,絕對不是個別例子。

北京某景區就有多名外國遊客反映,工作人員的英語水平不足,溝通起來很困難,遊客們抱怨連一份英文地圖都沒有,更別提景區的介紹和講解了。

但我們也不能就此武斷地認爲,是中國景區的服務出了問題。

因爲語言不通,在全球旅遊業中都是一個普遍存在的難題。

中國遊客在國外旅行時,不也經常遇到語言不通的尷尬?有些中國遊客甚至希望,在熱門旅遊目的地,當地能提供更多的中文服務。

語言障礙不是哪個國家獨有的問題,而是國際旅遊中一個共同的挑戰,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旅遊者和目的地雙方共同努力。

可就算景區的英語服務做得再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畢竟中國不是一個英語國家,大多數中國人的工作和生活,都不需要用到英語。

對遊客的吐槽,我們不必太過敏感,那位意大利遊客不會說中文可以理解,但不會說英語就受不了,未免有些“矯情”了。

好歹也是名牌加身,一看就不像是窮遊的,需要英文服務,完全可以多花點錢僱個翻譯嘛,況且如今智能手機那麼發達,翻譯軟件和APP信手拈來,溝通早就不是問題了。

許多外國遊客來華前都會下載翻譯軟件,中國遊客出國時也常用這些工具,大家早就習以爲常了。

所以說,面對語言障礙,大可不必太悲觀。

中外遊客應相互尊重

說起中國對外國遊客的歡迎程度,那可真是“賓至如歸”。

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一出臺,各大景區的洋麪孔就越來越多了,從長城到西湖,從故宮到兵馬俑,處處都能看到老外們興奮的身影,這可不是一般的待遇,而是中國政府和人民發自內心的歡迎。

是真誠地希望外國朋友們來感受中華大地的魅力,領略古老東方的絢麗多姿。

可尊重是相互的,同樣外國遊客也要尊重我們的文化和習俗。

就拿這個意大利遊客來說吧,在人家國家,你說英語沒人理會就受不了,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會說英語的,你自己國家的“老外”會說麼?

在中國,大多數人的確不會說英語啊,這是赤裸裸的現實!你來到別人家做客,總不能要求主人全都說你的語言吧?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風俗,在中國旅遊,入鄉隨俗是起碼的禮貌,但互相尊重不是單方面的事。

作爲東道主,中國人也應該多些換位思考,外國遊客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難免會有些不適應。

語言不通、地圖看不懂、規矩搞不清,遇到這些問題很正常。

文化交流和旅遊互通,本就是一個相互學習、相互欣賞的過程,外國遊客來到中國,不僅是爲了看風景,更是爲了感受中國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中國人接待外賓,也不只是爲了賺錢,更是爲了展示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外國遊客也要尊重中國的國情,儘量做到入鄉隨俗,中國的景區和工作人員,也要在英語服務等方面多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接待水平。

共同努力,多一些換位思考,多一些包容互鑑,中外文化交流的大門就會越開越大。

做好準備再出門

那位意大利遊客的遭遇,好像還真讓人有點兒心酸,好不容易來一趟中國,滿心歡喜地想要領略東方古國的魅力,結果卻在語言的障礙面前,撲了個空。

在北京的一個景區,她吐槽工作人員沒有一個會說英語的,向別人求助也是“無人搭理”。

那種孤立無援、茫然失措的感覺,恐怕不是親身經歷過的人,難以體會吧。

這位遊客的遭遇,真的只能怪景區的英語服務太差嗎?她自己的準備工作,也有不到位的地方!

出門旅遊可不是兒戲,尤其是去一個語言和文化都不熟悉的國度,要提前做好所有的功課,指望所有人都遷就你,滿足你的所有要求那可不行。

抱怨景區沒有英文地圖,工作人員也不會說英語,但問題是,你自己做攻略的時候,難道就沒發現這一點嗎?

既然知道中國不是一個英語國家,景區的英語服務可能不足,那就做好兩手準備啊,這位遊客的吐槽,確實有些無理取鬧了,不會中文可以理解,但你不會英語就受不了,這是什麼道理?

做好旅行攻略,不僅僅是爲了應對語言不通的問題,更是爲了提升整個旅行的體驗。

如果連景區的基本情況都不瞭解,連地圖都看不明白,那你的旅行質量能高到哪裡去?

所以說,出門旅遊,做好攻略是必修課。

互聯網工具助交流

說到跨越語言障礙,我們這一代人可謂是與時俱進。

以前,外國遊客來中國,語言不通是個大問題,他們只能依賴翻譯或者肢體語言,溝通起來非常費勁。

中國遊客出國,也常常因爲語言不通而吃盡苦頭,但現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智能手機和移動應用的普及,正在逐漸改變這一切。

如今,隨着翻譯軟件和APP的日新月異,跨語言交流變得越來越方便,那些曾經讓人頭疼的問題,現在都可以輕鬆解決。

外國遊客來中國,不會說中文?沒問題,打開手機上的翻譯軟件,輸入你想說的話,立刻就能得到中文翻譯,看不懂中文的標識和菜單?沒問題,用手機掃一掃,馬上就能得到英文解釋。

許多外國遊客來華前,都會提前下載一些翻譯軟件,以便與中國人交流,他們對這些工具的依賴程度,有時候甚至超過了對導遊和翻譯的依賴。

畢竟導遊和翻譯不可能24小時隨叫隨到,但手機翻譯幾乎可以做到隨時隨地、即時響應。

中國人說中文,老外說英語,大家各說各的,卻能通過軟件無障礙地溝通,這是以前難以想象的事情。

但互聯網工具再強大,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工翻譯和麪對面交流,因爲語言不僅僅是簡單的詞句轉換,更蘊含着深厚的文化內涵。

機器再智能,也很難完全理解和表達語言背後的情感和意蘊,所以,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時,也不要忘了人與人之間直接交流的重要性。

但不可否認,互聯網工具正在極大地促進跨文化交流,讓語言的隔閡變得越來越小,對於中國遊客來說,這意味着出國旅行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互聯網工具的發展,爲跨語言交流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不僅讓語言的隔閡變得越來越小,也讓文化的交融變得越來越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