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注入強大綠色動能

□蘇報評論員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面提升發展“含綠量”。江蘇肩負“成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使命,蘇州是全國全省發展新質生產力條件和能力最好的地區之一,扛起使命走在前做示範,理應率先佔領這個重要陣地,聚焦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綠色動能。

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要推進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綠色製造是一種現代化製造模式,構建綠色製造體系的核心就在於推動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環境影響最小化。因此,要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鼓勵重點行業企業推廣應用先進綠色技術、工藝和設備,加快打造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高水平建設中新綠色低碳合作示範項目、中歐(太倉)綠色數字創新合作區、長三角(崑山)國際低碳產業創新園區,推進近零碳園區、近零碳工廠建設。要建立完善碳達峰碳中和公共服務平臺,引育一批專業服務供應商。

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要發展清潔低碳能源體系。在製造業綠色化發展中注重產業融合跨界,加速生產方式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加大綠色產品供給。推動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在新建公共機構建築、新建園區、新建廠房全面推廣分佈式光伏,推進工商業儲能、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示範應用,打造光儲直柔、光儲充一體化等示範工程,大力發展虛擬電廠、智能微網、綜合能源服務等新模式,積極爭取綠電交易試點,多措並舉提高綠電供給能力。

推進綠色低碳轉型,還要賦能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要進一步發揮數字技術在提高資源效率、環境效益、管理效能等方面的賦能作用,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切實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水平發展。面向未來,要加強對太湖綜合治理、新污染物治理、跨區域污染防治等領域的科技攻關,推廣無人機巡查、在線監測等技術手段,完善升級數字化監管系統,提升生態環境監測、治理、修復的現代化水平。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全面提升發展“含綠量”、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既要系統謀劃部署,更要有強有力的推進落實機制,把“新”和“質”最終體現到生產力上,爲推動蘇州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綠色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