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滬疆合作掀開新篇章 浦江葉河攜手澆灌民族團結進步幸福花
上海援疆前指舉行開放活動。
以釘釘子精神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做深做細做實
——對話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孟慶源
問:入疆第二年,上海援疆在對口支援工作中進行了哪些探索?
答:第一,瞭解當地,問情於民。在"中央要求、當地所需、上海所能"結合過程中,做好援疆工作很重要一點就是要堅持和體現需求導向、問題導向。
第二,依靠當地,問計於民。援疆幹部人才重要的是發揮種子和帶動作用,這就離不開當地的土壤與養分。所以,工作中,要充分依靠當地的資源稟賦,發揮當地的優勢,依靠當地的組織體系開展工作,因爲雖然我們有百餘位援疆幹部人才,畢竟人數還少。以"愛我中華文明之美""石榴籽小先生"等項目的開展爲例,都是緊密聯繫、充分依託當地團委和教育部門共同推廣,才得以提高覆蓋面、參與度,並做到全覆蓋。
第三,擴面提質,輸入上海經驗。我們致力於把上海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方方面面的經驗介紹、植入喀什。把人民城市理念輻射服務於喀什,將"一江一河"以及15分鐘生活圈的理念帶入,提升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引入上海的初中強校工程和高中特色化發展經驗;醫療上,在上海"頂天立地強腰"工程基礎上實施"頂天立地強腰築基惠民"工程。我們還積極推動上海自貿區與喀什自貿區結對,並形成喀什自貿區發展建議。
問:與第一年相比,工作有哪些變化?
答:第一年主要還是熟悉情況,並把上一批的工作接續好。第二年,我們的工作首先是注重深化,在前一批的基礎上深入推進。其次要昇華,從形式到功能都力爭實現內涵式提升。再次是創新,根據新疆新形勢新任務守正創新。例如文化潤疆,青少年無疑是關係根本性、基礎性和長遠性的羣體。因此,我們在青少年築基工作方面進行了許多考量和探索。第二年的工作不侷限在某一方面,而是逐漸實現體系化、規範化、持久化。如教育幫扶"三箭齊發",職業教育明確"十百千萬工程"量化目標;項目資金管理方面構建"1+3+0";建立產業援疆聯盟,致力於營造企業之間互相賦能的產業生態,以促進產業援疆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等等。
問:文化潤疆工作體現出怎樣的實施思路及路徑?
答:開展專題調研,優化工作機制,逐步實現參與主體多元、工作形式多維、供給內容多樣、線上線下互動,併爲當地培養帶不走的宣傳文化人才隊伍,上海文化潤疆的實施路徑日趨適合喀什實際、符合各族羣衆需要。
創新開展"青少年築基工程"。策劃實施面向對口四縣62.7萬青少年、全員發動、人人皆可參與的"愛我中華文明之美"系列大賽。活動每年確定一個主題,堅持"小成本、大製作",力求"小投入、大產出,小切口、大影響",並且做到易參與、全覆蓋、可持續。
加大兩地文化雙向推介。成功舉辦2024首屆喀什上海文化周、喀什星空音樂節、上海美食集市等系列活動;在巴楚博物館舉辦"偉大建黨精神"專題常設展,在古城和西城分別開設滬上同款網紅書店江南書局和紅色文化地標"初心驛站"、一喀啡,喀什及疆內外颳起一股"上海文化旋風"。與此相呼應,在上海密集舉辦滬喀文化周、喀什空中文化月、喀什美食節等系列活動,全媒體廣播節目《援建之聲》全景展示滬喀協作,紀錄片《葉爾羌河》如期上映,讓更多人瞭解並且愛上了喀什。
文體旅"三駕馬車"齊發力。繼續推進"引客入喀"包機遊,邀請喀什參加上海旅遊節系列推介活動。啓動澤普金湖楊景區、巴楚紅海景區提標工程和喬戈裡峰大本營建設,推動莎車老城旅遊設施改造提升,圍繞玄奘講經臺規劃設計玄奘東歸文化園,建設澤普桐心巷江南風情步行街。主辦首屆"喀什杯"中亞五國青少年足球邀請賽,舉辦首屆喀什體育博覽會,葉城村BA籃球隊獲得全國邀請賽總冠軍。
問:如何推動交往交流交融活動既豐富多元又能深入人心,拉近滬喀人民特別是年輕人的心靈距離?
答:開闢直達航線。推動南航和東航於今年5月新開滬喀兩地定期直達航班,使航程由原來的八九個小時縮短至六小時左右,極大方便了滬喀兩地經貿、產業、文化等領域交流合作。
不斷迭代演進。青少年手拉手活動從喀什學生單獨結營到兩地學生混合結營,從全程集中住宿到分散入住上海學生家中"當一天上海人",從單純參觀學習到同在滬就業、生活的新疆籍各族各界青年才俊座談、互動,從喀什學生去上海的單向奔赴滬喀兩地學子會聚絲路起點一同探源中華文明的雙向奔赴。浦莎、滬巴等青少年民族團結手拉手活動營被評爲"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2023年全國試點示範項目"。
探索深度交融。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週年之際,組織地區和四縣50餘名基層工作者赴上海開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活動,促進"上海經驗"在喀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推動滬喀兩地自貿區簽約合作,互派指導專家和學習培訓班,調研形成《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喀什片區)強化"一帶一路"輻射帶動作用促進重點產業發展建議方案》,合力打造向西開放"橋頭堡"。
問:教育幫扶如何通過基礎教育全面提質增效、職業教育"十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打造南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思政課程"三箭齊發",全方位推進?
答:加強軟硬件協同賦能。推動滬喀兩地簽署新建喀什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異地擴建喀什六中順利開學,深入實施"玉蘭工程""名校掛牌工程",四縣各選一所高中掛牌上海對口四區市重點高中分校,並將上海初中強校工程、高中特色化經驗帶入對口四縣;試行數字教育,開展"希望網校"試點,彌補喀什師資短板,彌合滬喀教育鴻溝;上海22所高校"以校包系"援建喀什理工,疆外學生覆蓋16個省市;在喀什建設新時代上海高校教師國情教育基地,上海6所高校與喀什3所高校結對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兩地教師"同心匯疆鑄師魂,研學共育譜新篇"。
注重發揮喀什力量、學生作用。踐行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會同當地教育局和團委,組織實施"石榴籽小先生"計劃,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正確的"五觀"和現代文明素養帶進千家萬戶,促進南疆社會轉型。組織喀什地區首屆校園法治辯論賽,引領學生知法守法,提高社會法治意識。
堅持五育並舉三全育人。組織實施傳統文化進校園,上海棋院、上海戲劇學院指導四縣學校組建圍棋社和戲曲社團等,實施"十百千萬"棋心計劃,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支持喀什六中掛牌建設"喀什地區青少年校園足球訓練基地"。
問:醫療援疆如何擦亮"組團式"醫療援疆品牌,實現"頂天立地強腰築基惠民"?
答:首先,"組團式"幫扶"以院包科"帶動喀什二院跨越式發展。9大滬喀臨牀醫學中心相繼揭牌落地,簽約38個專家工作站和10名客座教授,喀什二院診療能力再創新高,醫療服務量兩年實現翻番,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25項,其中全球首例2例、全疆首例7例,南疆首例39例,成功完成遠距離5G心血管介入手術及5G遠程國產手術機器人輔助肺癌根治術。喀什二院順利通過國家房顫中心標準版現場認證,高級卒中中心綜合排名位列全疆第二名。
其次,積極統籌醫學醫療資源。共建"上海—喀什公共衛生人才聯合培養基地",與浙江、湖南、湖北、河北簽訂《醫療援疆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援疆省市醫療合作。發起成立援疆兒科醫生聯盟,開創性地構建起跨省市援疆專科橫向聯合模式,突破地域限制實現"專科大組團",覆蓋19省市援疆醫療隊的不同亞專業兒科專家,爲全疆各級醫療機構1200餘名兒科醫生開展線上教學與線下指導。
再次,全面強化緊密型醫聯體和醫共體建設。實現喀什二院與四縣人民醫院、80餘家鄉鎮衛生院信息互聯互通互認,推動優質援疆醫療資源下沉,帶動區域醫療服務水平和醫療質量雙提升,有效打通喀什地區醫療健康服務"最後一公里",全面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最後,持續深化健康精準服務管理。建設滬喀健康小屋、滬喀遠程醫療服務保障中心,實施"健康鄉村行"活動。針對重點人羣、重點疾病,盯緊"三降一提高"持續推進惠民服務項目,在南疆首次開展大腸癌免費篩查,惠及近萬人。"啓明行動"幫助550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天籟工程"幫助89名聽力障礙患者回到"有聲世界",爲1300餘名疑似先心病患兒實施義診篩查,完成慈善手術49例,持續增進喀什各族羣衆健康福祉。
問:在滬喀合作新篇章中,雙向賦能有什麼樣的特殊意義?
答:我覺得,雙向賦能在各個領域都值得期待。以打造"喀什優棉"品牌爲例,引入上海設計、研發和營銷優勢推動喀什的棉花提高標準和打造品牌,同時也爲上海國企提供了應用場景和拓展空間。此外,清潔能源方面,滬疆兩地也有很多互惠合作,上海電氣、申能集團在疆佈局新能源發展,新疆反哺上海的電力中超過8成來自對口援建的喀什地區,絕對大多數是綠電。醫療上,利用5G遠程醫療,滬喀合作完成了兩項"全球首例"手術,一方面解決了當地特別是基層缺乏高層次醫療人才的問題,也爲上海技術提供了應用場景,爲國產手術機器人做令人信服的推廣。教育上,喀什成爲上海高校教師的國情教育基地,彌補了當地思政師資、課程開發能力、課堂技術手段的不足,也在邊疆一線提供了豐富的國情教育內容,讓上海教師接受了教育、得到了錘鍊。
問:2025年是上海援疆"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五五"規劃關鍵一年。明年,有哪些新目標?
答:一手抓收官,一手抓規劃。我們將在滬疆兩地召開座談會,特別是邀請歷批次援疆幹部共同討論援疆經驗和做法,併爲未來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聚焦喀什地區黨員幹部、專業技術人才等,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提升培訓精準度;打破結對關係,鼓勵和服務企業在全疆範圍內投資興業,紮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做好"組團式"醫療援疆長期規劃,推進喀什二院滬喀臨牀醫學中心建設和能力提升,加強教育援疆資源整合,實施更多穩疆安疆的育人之舉;廣泛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持續實施"愛我中華文明之美"系列活動,創新共上"一堂課"等方式深入開展"手拉手"青少年交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主線,鼓勵創作推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引領、體現喀什歷史文化特色的優秀作品,全面提升文化潤疆相關活動的覆蓋面、參與度、影響力、美譽度。
我們將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堅持"四個放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重點、創新方法,持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水平,努力做到人才培養有深度、產業對接有精度、消費幫扶有力度、交流交往有溫度、文化潤疆有廣度,不斷提升對口支援地區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滬喀攜手打造南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思政課程。
"三箭齊發"滬喀全方位推進教育援疆
立德樹人傳薪火,爲國育才築未來
教育如春風化雨,細水長流,需要"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多年來,一批又一批上海園丁不辭辛勞,遠赴南疆,躬耕講壇。他們結合當地實際,發揮自身特色,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培育了一批有才學的祖國新苗。
上海援疆幹部、喀什地區教育局副局長孫利強表示,上海援疆把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今年,滬喀兩地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向西開放人才高地教育援疆合作備忘錄》,聚焦基礎教育全面提質增效、落實職業教育"十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打造南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思政課程,全方位推進教育援疆。
"三箭齊發"之下,受援各校紛紛將目光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探索出更多穩疆安疆的育人之舉,進一步夯實民族團結之根,凝聚民族和睦之魂。
基礎教育:讀好書踢好球做好人 "石榴籽小先生"深入千家萬戶
上海援疆教育集團充分發揮援疆智慧資源,努力將喀什六中辦成"教師隊伍高素質,教育教學高質量,管理運作高效率,校園文化高品位,辦學條件高標準"的喀什龍頭、南疆領先、全疆一流、特色鮮明的自治區示範性高中。
新一批援疆教育人才領隊、喀什六中校長陳偉文表示,喀什六中擴充"1+4+N"組團援建新內涵、持續強化品牌核心帶動力、推動全面發展的育人模式轉型。如今,學校在喀什教育界的品牌效應越來越好,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在地區領先,教學質量和師資隊伍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
如今,"足球引領五育,以體育人化人"在六中蔚然成風。這裡班班有球隊,定期踢聯賽。這一學年,在自治區教育廳、喀什地區教育局大力支持下,學校面向全疆招收高一年級足球特長生50人,面向喀什地區招收初一年級足球特長生30人,建成校園足球梯隊,包括兩支女足梯隊。
長期從事足球青訓工作的上師大學附中體育教師鄒宏斌今年來到了喀什六中。每天,孩子們上完文化課後進行足球訓練。鄒宏斌要比其他老師晚一個多小時才能下班。喀什孩子身體條件好,也有一定的足球天賦。上海教練帶來了先進的訓練方法和理念,提高了孩子們的戰術水平和團隊能力。
除了短期的訓練調教,鄒宏斌還制定了長遠的計劃。他與幾家職業俱樂部青年隊有廣泛的聯繫,將上海的資源引進喀什,請上海的專業裁判給孩子講課,吹罰比賽;請圈內的知名教練來喀什,爲小球員提供針對性的專項指導。此外,喀什六中與上海多所足球特色學校結成了聯盟,競爭交流、資源共享。
同樣在喀什六中,今年還舉辦了"愛我中華語言美"系列活動比賽頒獎典禮。繼"愛我中華文明之美"第一季"愛我中華神話美"順利舉辦後,第二季"愛我中華語言美"也圓滿收官。活動從今年3月份啓動以來,莎車、澤普、葉城、巴楚四縣和喀什第六中學各學段30餘萬青少年學生積極參與,通過朗誦、演講、講故事、徵文、詩詞知識和課本劇表演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多層次、多項目同時開展。
在這場活動中,喀什青少年充分發揮"小先生"即知即傳、即學即教的作用,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帶進城鄉的每個家庭。
今年5月,喀什地區上海援建四縣(巴楚、莎車、澤普、葉城)"石榴籽小先生"計劃正式啓動。該計劃由上海援疆前指立足喀什地區受援縣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實際發起,發動四縣各族中小學生當好"小先生",以實際行動晉章爭先,併發揮"小手拉大手"作用,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加強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教育,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素養普及。
葉城縣第七中學的古麗尼尕爾說:"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任務。我教會他們不懂的詞句。我是小先生,爸爸媽媽都得聽我的。"葉城縣紅軍小學學生家長阿布都熱合曼·阿不來提說:"我的孩子每天回家都教我日常生活用語,還教我一些唐詩和成語。堅持了兩三個月後,我說話比以前流利了很多。"
上海援疆幹部、葉城縣教育局副局長朱健表示,葉城已有超過7.5萬餘名學生參與"石榴籽小先生"活動,今年以來累計帶動家長參與各項活動16.3萬人次。
高等教育:"2+1"共建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兩地教師"同心匯疆鑄師魂"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思政課教師方旭光曾作爲上海市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在喀什大學參加援疆工作,今年通過國家銀齡教師計劃第二次來到南疆。他見證了近年來上海教師持續助力南疆高校開拓思政課教育新局面。今年,上海6所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以"2+1"的形式,結對幫助喀什地區的3所高校。
2024年7月,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設立在喀什地區的新時代上海高校教師國情教育基地舉辦了第一期研修班。來自上海30多所學校的骨幹教師來到了祖國西北邊陲。滬喀兩地高校間教師骨幹互訪交流、聯手開展學術研討會、聯合培養研究生、共同進行集體備課會、共同開展學生暑期社會實踐。
兩地教師的交流互鑑促進了喀什地區思政課的創新。此前,方旭光組織上海高校、喀什大學師生代表在世界最高國門與紅其拉甫邊檢站警官一起,開展了一堂富有特色的黨課。這堂"黨旗映國門"的黨課,連起了東海之濱與喀喇崑崙,高校師生和戍邊衛士展現了青春風采,體現了時代擔當。
不僅展示創新,更要春風化雨。喀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有一批青年教師,他們踏上教壇不久,在授課過程中有不少困惑。方旭光與青年教師深入交流,瞭解他們的需求與痛點,什麼課最難講,哪個環節犯了難,他就針對性地上示範課,演示思路。今年10月,在方旭光指導下,青年教師馬雪玲在全校教學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在未來的援疆工作中,滬喀高校將繼續聚焦推進關鍵課程做優做強,打造思政課"金課""品牌課";聚焦推進紅色資源共建共享,持續發揮上海作爲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和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的精神力量,把喀什地區的國情教育基地打造成上海高校教師國情教育基地的示範基地;聚焦推進合作共建走深走實,讓合作成果紮根兩地高校、惠及兩地師生。
職業教育:成立喀什"1+4"中高職教育聯合體帶動四縣中職聯動發展
喀什理工職業技術學院今年首次招收疆外學生,實現了面向全國招生3100人的新突破。此外,學校設專業從一期的6個增加到12個。護理、機械電氣、土木工程等強勢專業招生情況良好。這所上海援疆重點援建的院校發展勢頭迅猛,將帶動喀什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爲地區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今年8月,中組部第十一批中期輪換喀什理工職業技術學院援疆教師工作隊進入學校。工作隊16人分別來自上海11所高校。在上海援疆前指和喀什地委支持下,充實了5名院領導班子,"任實職、擔實責、做實事、出實效",用上海先進的管理理念推進學校的內涵建設。援疆教師全部擔任實職,包括1名院長、4名副院長,1名教務處長,5個系的系主任以及12個專業負責人。以"組團式"援疆教師隊伍爲核心,組建科研團隊、教學團隊、管理團隊共39人,建立"師徒結對""團隊帶團隊"幫扶機制,全面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
同時,喀什理工職業技術學院與上海援建四縣職校簽署職業教育聯盟合作建設協議,成立喀什"1+4"中高職教育聯合體,帶動援建四縣中職學校聯動發展。聯合體成立後,將實現中高職貫通,資源共享。聯合體內的學校實訓基地和實習(見習)基地共享。參加各級職業技能比賽時可聯合組隊。各校教師平時可以集體備課研討,針對思政課等課程開展一體化建設。
來到教育援疆一線,喀什理工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彭宗祥表示,學校將在"組團式"援疆教師隊伍幫扶的基礎上繼續發展,2025年學校預計新增7個專業,已獲自治區教育廳初步通過。其中不乏智能物流、智能焊接、應用電子等面向社會經濟發展新趨勢的專業。
社區裡,人們以親子教育的形式共同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球場上,南疆少年展現自信風貌,學會團隊合作,通過比賽與祖國各地的同齡人交朋友;課堂中,學生領略中華傳統文化之美,改變在悄然發生……教育援疆的火炬在傳遞中閃耀,潤物無聲的故事在奮鬥中續寫,一幅"書同文、語同音、人同心"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全球最遠距離的遠程泛血管介入機器人輔助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手術成功實施。
滬喀萬里"醫"線牽,打造"頂天立地強腰築基惠民"工程
"組團式"醫療支援助推喀什二院實現跨越式發展
"幾乎所有醫療數據再次創下新高!"隨着年度數據的出爐,喀什二院的發展得到了最直接的例證。
2024年,喀什二院各項醫療業務指標不斷提升:2024年醫院門急診量74萬餘人,同比增長23%;出院人次6.7萬餘人,同比增長11%;手術操作例數7.18萬例,同比增長29%;牀位使用率120.31%,同比增長10.06%……
民生連着民心,醫院是最受羣衆歡迎的援建項目之一。第十一批上海援疆醫療隊始終以"把喀什當家鄉看,把援疆當事業幹"的工作熱情,以建設新一輪"滬喀九大臨牀醫學中心"爲重點,全方位提升喀什二院綜合診療能力和醫院管理水平。
10月底,第十一批兩期上海援疆專家傳遞接力棒。第二期19名隊員帶着上海後方的殷切囑託,帶着對邊疆人民的深情厚誼和醫療援助的崇高使命,跨越萬里,奔赴喀什。他們將不斷深化探索"組團式"支援模式,發揮專業優勢,嫁接優質資源,爲當地留下帶不走的好醫生,助力南疆建設高質量醫療體系。
加速度:"以院包科"救治能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
在上海援疆的推動下,近兩年來,瑞金、仁濟、中山等上海市級醫院與喀什二院深化"以院包科""組團式"幫扶,喀什二院九大滬喀臨牀醫學中心相繼揭牌落地。
在心血管內科,第十一批一期援疆專家陳慶興從"零"開始,開設南疆首個心律失常射頻消融門診,組建喀什二院心律失常射頻消融救治小組,建設南疆最大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療中心。
心胸外科也成爲喀什二院的一張閃亮名片。在第十一批一期援疆專家朱家全的帶領下,完成數百臺心血管外科手術。其中,既涵蓋兇險的A型主動脈夾層瘤,也包括複雜的新生兒法洛氏四聯症。在手術患者中,既有年逾八旬的耄耋老人,也有出生僅7天的嬰兒。
2024年,喀什二院順利通過國家房顫中心標準版現場認證,高級卒中中心綜合排名位列全疆第二名,醫院綜合病例指數(CMI)、疑難病例治療能力RW≥2,在全疆28家三甲綜合醫院中躍升至第8位,達到最好成績,醫院整體醫療救治能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與此同時,二院還獲得年度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創新案例獎,援疆醫療隊榮獲2024年度上海市"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新高度:"全球首例"接連落地喀什二院的邏輯
2024年,喀什二院填補各類技術空白68項,其中全球首例2項、全疆首例9項、南疆首例18項,醫療技術呈現新高度。
5月,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團隊與喀什二院心內科團隊攜手,藉助5G技術,成功實施了全球最遠距離的遠程泛血管介入機器人輔助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此次手術的成功,標誌着5G超遠程醫療與血管介入機器人技術結合邁出重要一步,成爲行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葛均波表示,5G遠程機器人輔助冠脈介入手術突破時空限制,把發達地區最頂尖、最先進的血管介入手術理念和手術方法"零距離"帶到喀什,爲傳授醫療技術、培養當地醫療人才、加強兩地醫療交流搭建了平臺,也保證了疑難重症患者得到及時先進的治療。
不到兩個月後,又一場跨越5000公里的"全球首例",再次由滬喀聯合完成。
7月,上海市胸科醫院內,腫瘤科學術帶頭人、機器人外科手術專家羅清泉坐在機器人手術操作檯,通過高清3D視野輔助,開始操控機械臂。5000公里之外,喀什二院的手術室裡,第十一批一期援疆專家、喀什二院副院長陳天翔,腫瘤科專家黃佳帶領團隊,在患者身旁全程輔助。雙方僅用了一個小時,絲滑完成全球首例超遠程國產機器人輔助肺部腫瘤根治手術,仿若就在一個手術室。
在陳天翔看來,5G遠程機器人手術,突破空間侷限,將東部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南疆,讓喀什地區民衆享受到上海的優質醫療服務,是現有醫療援疆模式的有力補充。
創新度:打破科室壁壘建立"綜合治療學科羣"
"感謝上海醫生幫我撿回了一條命。"喀什青年小克在一場車禍中下巴骨頭碎裂,同時臉部有大面積皮肉挫傷和撕裂,還合併有肋骨骨折、胸腔積液、骨盆骨折。第十一批二期援疆專家、喀什二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劉凱接診後,立即聯繫會診,與援疆專家、胸外科主任張俊文,骨科主任王傳峰,麻醉科主任王海濱,以及喀什二院胸外科醫生吐遜江·沙依木聯手救治,轉危爲安。
援疆專家的多學科協作,同樣讓早前被某三甲醫院判定"腫瘤無法切除"的布女士絕處逢生。喀什二院胃腸外科主任蔡正昊聯合腫瘤科主任黃明主、婦產科主任胡昌東制定手術計劃,成功完成了腹腔鏡下直腸癌擴大根治切除術,並實現了保肛。這一手術的成功實施,充分彰顯了上海"組團式"幫扶在建立"綜合治療學科羣"、快速提升當地重點專科專病診療能力中所發揮的作用。
更多的探索正在進行中:喀什二院院長助理、醫療運營部主任唐峰開設麻醉評估門診和消化道MDT門診服務;運動醫學主任成偉男與中醫科主任曾科,每月開展中醫科與關節科的聯合門診,在南疆首次實現骨科中西醫協同治療;兒內科主任潘崗與麻醉科主任王海濱開展深靜脈置管,助力兒童重症急救;消化科主任龔帥與消化內鏡室主任喬良積極拓展ERCP、ESD等複雜操作的業務範疇和數量,全力打造喀什地區急性消化道出血救治中心……
建梯度:援疆專家帶的徒弟行纔是真本事
技術是核心,人才是基石。醫療援疆"輸血""造血"同向發力,人才引育建梯度。
喀什二院簽約45名上海專家工作站,客座教授4名,爲學科建設精準把脈。二院還引進了首位全日制985高校臨牀專業博士,吸引外院中高級職稱人員12人,離職率同比下降20%。
"師帶徒"科室骨幹培養計劃也結出累累碩果。第一期20位援疆專家帶教43名臨牀學員和23名管理學員,第二期19位援疆專家帶教50名臨牀學員。通過"一帶一、一帶X"模式,努力爲南疆喀什留下一支帶不走、高水平的醫療衛生專業人才團隊。在上海援疆專家的輔導下,二院2024年住培結業考覈通過率82.76%,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國家線)首考通過率50%,均創歷史新高。
口腔科第十一批一期援疆專家廖騫指導的徒弟,入選了自治區"天山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項目,實現喀什二院人才培養項目"零的突破"。而神經內科第十一批一期援疆專家王子高制定"三六"帶教計劃:第一個六個月,做給學生看;第二個六個月,帶着學生做;第三個六個月,看着學生做。如今,他的徒弟能獨立完成急性腦梗死急診取栓術以及顱內動脈支架植入術。
援疆專家會做、能做,只代表上海專家的水平,援疆專家帶的徒弟行,纔是真正的本事。畢竟推動人才發展,不能僅僅依靠上海醫療援疆專家的"外力",歸根到底要激活當地醫療人員的"內力",提高全院職工對人才引育和梯隊建設的重視程度,形成良好的機制持續提升"造血"能力。
更加可貴的是,當地醫務人員的觀念悄然轉變:從依靠援疆專家幹,到積極參與一起幹,再到主動要求自己幹,科室間的協作在一次次實戰中更緊密、默契。
拓廣度:輻射惠民帶動區域醫療服務水平提升
背靠復旦兒科,立足喀什二院、面向南疆、帶動全疆……今年8月,在上海援疆前指的大力支持下,第十一批一期援疆專家陶金好發起援疆兒科醫生聯盟,覆蓋19省市援疆醫療隊的56位不同亞專業兒科專家,爲全疆各級醫療機構1200餘名兒科醫生開展線上教學與線下指導。
跨省市援疆專科橫向聯合模式,是上海醫療援疆又一個重要探索,突破地域限制實現"專科大組團",爲培養新疆本土醫療人才帶來"裂變"效應。成立至今,聯盟已下基層培訓指導20餘次、輻射基層醫生約500人,舉行援疆兒科學堂網絡授課70期,累計培訓約10000人次,開展遠程會診200例次。
通過交流交往交融,服務惠民拓廣度。援疆醫療隊深入社區、學校、企業、戍邊兵團農場、邊防哨所、軍警駐地等地。截至目前開展義診巡診50餘場次,受益羣衆近5000人次。
上海援疆還在喀什全面強化緊密型醫聯體和醫共體建設,實現喀什二院與四縣人民醫院、80餘家鄉鎮衛生院信息互聯互通互認,南疆(喀什)新型醫療聯合體遠程醫學中心等遠程會診持續將"組團式"醫療力量下沉到縣鄉村,帶動區域醫療服務水平和醫療質量雙提升,有效打通喀什地區醫療健康服務"最後一公里",助力澤普縣衛生系統榮獲2023年基層衛生機構績效考覈全疆第一名。
第十一批上海援疆醫療隊領隊、喀什二院院長陳尉華表示,下一步,上海援疆醫療隊將持續加強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全面深化滬喀九大臨牀醫學中心建設和"以院包科"模式;強化人才培養體系,加大本地醫護人員培訓力度,爲醫院可持續發展夯實人才基礎;深化醫療改革與創新,加強與喀什地區各縣市醫療機構的合作推動實施醫療衛生領域"頂天立地強腰築基惠民"工程;努力將醫院打造成爲"立足喀什、輻射南疆、面向中亞的一流醫學高地",力爭2025年度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國考)全國排名較2022年提升100名。
2024喀什星空音樂節點亮喀什古城高臺民居。
上海文化潤疆進一步貼合喀什實際,滿足各族羣衆需要
加強滬疆文化雙向推介,讓更多人找到"喜歡喀什的理由"
今年以來,上海文化潤疆的實施路徑更趨適合喀什實際、符合各族羣衆需要。
從喀什舉辦的2024首屆喀什上海文化周、喀什星空音樂節、上海美食集市到上海舉辦的滬喀文化周、喀什空中文化月、喀什美食節,兩地不斷加大文化雙向推介力度,讓更多人知道、瞭解並且愛上了喀什,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展現情誼紐帶,喀什文化周深化兩地交融互鑑
從上海到新疆,紅色文化、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正穿越石庫門,匯入葉爾羌河。
9月27日晚,2024喀什星空音樂節在喀什古城高臺民居拉開帷幕。多次登上春晚的唱將級女歌手黃綺珊演繹代表作《向雲端》等、影視劇金曲女神金玟岐帶來經典作《歲月神偷》,在熱門綜藝中人氣持續高漲的旅行新蜜蜂樂隊和"披荊斬棘的哥哥"朱星傑唱跳俱佳,新疆本土歌手帕爾哈提與酸奶樂隊融合搖滾樂與民族元素,來自上海的歌手平安在喀什夜空唱響《今夜無人入睡》,併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送上祝福,一首《我愛你中國》引發全場大合唱……
這是喀什地區首個高品質音樂節。當晚在大山中的邊境鄉——葉城縣西合休鄉,以及在五千多米高的紅其拉甫口岸的百姓和官兵,與喀什地區12市縣的羣衆,都可以通過公共空間大屏、移動端小屏同步收看。
同期舉辦的2024上海文化周活動將上海現代化國際化風格與喀什地區的民族藝術相融合,讓喀什各族羣衆深度瞭解當代上海文化發展。活動集中呈現了上海的文化潤疆成果,累計觸達線下羣衆60餘萬人次,主題報道覆蓋人數超6000萬。
上海輕音樂團爲文化周開幕式獻上開場曲《金梭銀梭致青春》,融合了經典歌曲《金梭和銀梭》與新疆民歌《青春舞曲》。在喀什古城城門、百年茶館、喀什人民廣場和高臺民居,樂團與當地音樂工作者上演了四場由不同民族、不同樂器演奏的"輕音"快閃活動,深度融合海派與民族、原創與改編、器樂與歌聲。
上海木偶劇團節目《布擬新趣》選用新疆非遺艾德萊斯綢製作全新木偶,將其完美融入海派木偶藝術。該團還將海派多媒體皮影戲《九色鹿》專場演出帶到上海對口援建的喀什六中,共有600餘名師生共同欣賞了這場海派木偶藝術盛宴,並有54名學生參加了《非遺工坊》手工製作課堂。
展示民族風情,滬喀文化周全城聯動全民打卡
兩個月後,從新疆到上海,壯美風光、民族風情、絲綢之路的悠悠古韻跨越天山南北,映入外灘的燈火。11月29日至12月5日,2024滬喀文化交流周在滬舉辦,爲兩地文化交流搭建橋樑,續寫滬喀友誼新篇章。
文化周涵蓋五大核心板塊:文旅產業推介活動、文化演出和展覽活動、羣衆文化交流活動、融媒體合作交流活動、智庫學術研討活動。
在上海—喀什文旅投資促進大會現場,上海對口援疆莎車縣、澤普縣、葉城縣、巴楚縣四縣文旅代表來到現場推介,"千年絲路錦繡傳承"非遺文創開發、"喀什絲棉經線數字化印花和無水工藝"研究、"浦莎號"援疆包機遊深度開發及宣介等9個項目在現場簽約,從共同保護喀什非遺傳承,到助力喀什傳統棉紡織產業數字化,從共謀喀什文旅資源深度開發到文藝作品共創、文旅展陳共賦能、電商聯盟共發展,產業援疆和文化潤疆的載體在滬喀兩地正在不斷豐富。
"遇見喀什"滬喀市集爲市民及國內外遊客打造一個親近喀什文化的絕佳舞臺。活動期間,喀什藝術家們與上海本地的藝術團體同臺獻藝,把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表演也帶到現場,共同演繹一場跨越地域的文化交融盛宴。現場的展覽推介環節,還爲有意向探索喀什之美的人們提供豐富的信息和便捷的渠道。
滬喀文化交流周更加註重凝心聚力,《葉爾羌河》視聽交響音樂會、"金色喀什"攝影展、"色彩喀什"油畫展等將兩地文化有機融合;滬喀融媒合作發展大會、智庫學術研討活動,羣體文化交流活動,推動滬喀融媒人才、專家學者、羣衆等互動交流,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全城聯動,也是本次活動的亮點之一。在一週的時間裡,音樂導賞、攝影藝術展、文化交流演出、手工體驗、公益電影等約25項羣衆文化交流活動在上海市羣衆藝術館、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靜安區文化館、寶山區文化館及閔行區羣衆藝術館開展,爲廣大上海市民帶來精彩的滬喀兩地特色文化盛宴。文化周還發起全城市民打卡活動,領取專屬消費券,贏取"滬喀情深"紀念小禮品。喀什的傳統手工藝、非遺、美食物產、民族服飾將逐一亮相上海街頭,上海公交20路"遇見喀什風景線"主題巴士,帶市民穿梭城市,體驗快閃活動的樂趣。
展開歷史長卷,文化潤疆精品斬獲"五個一工程"獎
近年來,上海持續加大文化潤疆工作投入,通過加強文化資源供給、推進文化交往交流等多種方式,不斷創新開展文化潤疆工作。
將歷史寓意融於一杯杯咖啡、杏皮茶;讓人們通過VR"穿越"回重要歷史時刻,與革命先輩共走來時路;在文創開發中加入喀什的饢、石榴等元素……位於月星上海城的喀什初心驛站自今年9月啓用以來,充分利用上海的紅色資源優勢與"一大"紅色品牌,結合喀什當地特點,同時積極聯動各機關、街道,開展各類活動30餘場,累計參與活動人數1000餘人,成爲喀什廣大黨員、羣衆感悟初心、增強信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紅色陣地。
一批文藝精品正在涌現,雜技劇《天山雪》便是其中之一。日前,中共中央宣傳部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名單公佈,雜技劇《天山雪》榮獲"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天山雪》由上海雜技團、上海市馬戲學校、新疆藝術劇院雜技團聯合出品,歷時三年創排。全劇以"逆風飛翔"的雄鷹精神作爲引領,以雜技人的故事貫穿始終,串聯起七十年來滬疆兩地、三代人、各族人民共同建設新疆、發展新疆的壯美歷程。
《天山雪》的故事容納了全國青年投身新疆建設的往事,也融入了新時代滬疆深化文化教育合作的"進行時"。創作者以上海市馬戲學校培養新疆班的真實事例爲框架,將各族人民攜手奮進的深情厚誼搬上雜技舞臺。它讓中華美學精神與當代審美追求相結合,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雜技藝術發展道路。
未來,上海援疆將持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潤心,以中華文化的涓滴細流浸潤各族人民心田,增強文化認同感、歸屬感,真正把文化潤疆的"潤"字做紮實。
作者:
圖:上海援疆前指 編輯:趙徵南 責任編輯:範兵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