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減法工程」美化市容 新北今年起封閉地下道改作滯洪池
三峽光明陸橋拆除前。(新北市工務局提供)
三峽光明陸橋拆除後。(新北市工務局提供)
新北市工務局推動城市「減法工程」,透過拆除城市中不必要的違章建築、人行陸橋,推動城市新美學。今年起工務局也將陸續展開封閉地下道專案,以永和區林森路地下道作爲首座試辦標的,並配合極端氣候常有暴雨來襲,改做滯洪池。
工務局表示,新北市城市建設達成第一步「減法」後,在推動新的「加法」建設上才能更順暢,其中,在人行陸橋拆除方面,養工處3年共計拆除30座,全市目前還有114座人行陸橋,未來以每年至少拆6座以上人行陸橋爲目標,除營造友善人行環境也讓城市中被遮蔽的天際線得以重現。
養工處表示,隨着時代進步,路權觀念逐漸發展爲「以人爲本」,對於高齡長者、身障人士或推嬰兒車民衆使用上來說,早期設置的人行陸橋並不友善,且陸橋樓梯墩柱佔據大部分人行道空間,造成行人通行動線不良,常需行走於道路上,導致人車爭道情形,危及用路人安全。
養工處自2019年起成立人行陸橋拆除專案,三年共計拆除30座使用率低的人行陸橋。工務局長詹榮鋒說明,拆除閒置陸橋是工務局近年來推動的「減法建設」,打開被遮蔽的天際線、提升市容,同時也可將例行的維護經費用使用於其它公共設施,讓行政資源更有效地運用,達到雙贏結果。
養工處長馮兆麟表示,依據「新北市人行陸橋存廢SOP」,每次拆除陸橋前,都會經養工處、交通局、警察局及各轄區公所邀集地方民意代表、里長及附近學校會勘取得共識,透過試辦封閉改變民衆通行習慣,同時蒐集有無具體反對意見,最後才執行拆除工程。陸橋拆完後,也會於原橋墩處設置QR code磚面,讓民衆可以藉由手機掃描方式連結至陸橋簡介,紀錄陸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