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扭轉俄烏戰爭誤判 甩開普丁創造與西方良性互動契機
北京低估了支持莫斯科發動戰爭的代價,而且戰爭的情勢也出乎各國的意料之外。(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烏克蘭反攻庫爾斯克正把俄烏戰爭帶往一個新的方向發展,莫斯科迅速地落入不利的地位,中國支持俄羅斯的政策愈發明顯地是一項戰略上的失誤,北京不低估了支持莫斯科發動戰爭的代價,而且在形勢轉變後還未找到轉圜的方法。美國智庫的學者指出,俄烏戰爭曝露了西方國家應對區域戰爭時的厭戰心態與高昂的經濟成本等重大弱點,雖然烏克蘭這次情勢出現戲劇性逆轉,但臺海衝突卻反而可能朝着更危險的方向發展。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研究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最近在《外交政策》期刊上發表研究結果指出,俄烏戰爭之初,北京的國際關係學者與政策幕僚們都擔心這場衝突會損害中國與歐洲和美國的關係,並削弱俄羅斯的實力,尤其是西方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建立支持烏克蘭的聯盟,令北京極爲訝異。而且由於全球化的緣故,美歐啓動的經濟制裁可能會讓俄羅斯快速崩潰。
不過,情勢的發展卻非如此。許多戰略專家們都認爲,來自中國與其他反美陣營的支持,俄羅斯的經濟情況並沒有那麼糟,而且還因戰事需要而重建了部份國防工業,普丁對中國、中亞、北韓、越南與印度等國的外交出擊避免了外交孤立,積極協助俄羅斯的中國與歐洲還保持着俄烏戰爭前的經濟關係。
烏克蘭進兵庫爾斯克之後,一路暢行無阻,俄烏戰爭之前的僵持形勢瞬間改觀。(圖/路透)
白明的報告指出,這些現象對中國很重要,因爲烏克蘭戰爭被北京當作與美國爆發衝突的實驗室。北京的智庫與官方研究人員認爲,北約在對烏克蘭戰爭進行重大幹預方面猶豫不決,這可以證明:除了美國之外,臺灣未來若與中國爆發衝突,將很難得到北約歐洲成員國的支持。
普丁發動的俄烏戰爭已達2年半,目前正陷入開戰以來最困頓的形勢。(圖/美聯社)
不過,中國的戰略專家們對於西方國家協調一致地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的做法感到震驚,他們確實感受到美國在動用經濟工具上擁有無與倫比的實力。例如金融體系用以支付及結算的SWIFT系統,被認爲是「核彈級」的力量,因此在考慮臺海衝突時必須準備好應對這種金融制裁的方案。
在對俄製裁生效之後,中國的俄羅斯專家們認爲俄羅斯影響力將大幅下滑,還可能出現股市崩盤、企業破產、失業暴增與經濟崩潰,但這些災難性狀況並未如預期般地發生,甚至還出現一些反彈與對抗制裁的反效果。例如經濟上有來自中國的貿易與重要物資協助,外交上普丁訪問了平壤與河內,並接待了印度總理莫迪。當時中共《環球時報》在報紙頭條以「俄羅斯打破西方孤立策略」爲題,極力嘲弄了美歐的經濟制裁失效。
今年7月初普丁還參加了在哈薩克斯坦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會議,與各成員國首腦齊聚一堂,一派輕鬆樣貌完全不像國家正處於戰爭狀態。
白明在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的支持讓普丁得以避免付出重大經濟或外交代價,同時也創造了有利於中國的形勢。在烏東兩軍僵持了一年多,普丁甚至不急着結束戰爭,當時因爲對烏戰爭,俄羅斯長期陷入困境的軍工複合體快速復甦,而且對烏戰事的拖延讓西方國家陣營內部矛盾惡化。加上美國進入總統大選週期,川普代表的共和黨對烏克蘭態度動搖,北京認爲美歐的援烏反俄陣營很快就會自行瓦解。
在西方學者的眼中,中國戰略專家的分析可說是非常客觀,同時也非常精明,但是這些分析完全缺乏面向公衆的討論,也由於中共官方支持俄羅斯的態度而缺乏對承擔政策成本的警覺性。支持普丁雖然沒有在經濟上出現重大損害,但卻嚴重影響了與歐洲大多數國家的關係,今年7月北約峰會指責中國是俄烏戰爭「決定性推動者」(decisive enabler),並呼籲中方「立即停止向俄羅斯提供物資和政治支持」,措辭嚴厲爲本世紀以來僅見。
其實不只是北約國家的首腦們改變了對中國的態度,更嚴重的是歐洲民間感受的變化。在一項針對歐洲企業CEO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50%的CEO預計未來與中國關係會惡化,只有7%認爲未來3年內會改善。另外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所做的15國民調也有類似的結果,這種現象加劇了歐洲企業爲供應鏈去風險而從大陸撤資的規模與速度。再加上臺海戰爭氣氛升高,與美國關係持續惡化,中俄又在日本週圍海域與阿拉斯加實施戰略巡航,不論下一任美國總統是誰當選,恐怕都很難扭轉目前的中國政策。
俄烏戰爭形勢逆轉下,普丁這個戰略伙伴對中國而言已是愈來愈沉重的負債而非有利的資產。圖爲並與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會面。(圖/路透)
智庫學者的分析雖然只是推論,但有其立論的基礎與合理的脈絡,目前中國內部與外部環境有不少嚴酷的挑戰,而普丁維持其政權的變數仍然很大,中國在此種情勢下爲普丁垮臺承擔過多的風險,可能給予機會主義者利用俄羅斯情勢惡化而挑動臺海衝突。現在中國國際地位仍然穩固,外界期待還相當高,在與西方博奕的過程中,選擇普丁這個夥伴已經是愈來愈沉重的負債而非有利的資產,在俄烏戰爭情勢逐漸明朗前做出明確有利的戰略選擇,留給北京的時間窗口其實已相當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