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華人健康調查:兩岸經濟成長快 體重血壓升高多少?

10年來兩岸民衆肥胖率與高血壓患者都明顯上升,尤其值得的注的是,過去這些常見於中老年的疾病,近幾年卻快速地在年輕族羣擴散。(圖/達志影像)

過去的幾十年裡由於生活方式的轉變,物質生活更加豐富,患有肥胖和高血壓問題的民衆海峽兩岸都快速增加。根據兩岸的醫學界與官方衛生機構在大約相同時期的調查,10年來兩岸民衆肥胖率與高血壓患者都明顯上升。尤其值得的注的是,過去這些常見於中老年以上的疾病,近幾年卻快速地在年輕族羣擴散,專家分析認爲,除了飲食與運動的問題之外,必須關注年輕人生活壓力更加沈重的社會趨勢。

衆所周知,肥胖和高血壓是非傳染性疾病的2大危險因素,肥胖會大大增加2型糖尿病、脂肪肝和多種癌症的風險,同時肥胖也與高血壓有關,會大幅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風險。兩岸華人由於有着類似的生活環境與飲食習慣,因此在肥胖與高血壓問題的上也有相似的狀況。

兩岸民衆飲食習慣相近,在健康問題上也有相類似的傾向。圖爲重慶美食節上巨型海鮮火鍋吸引許多民衆前來嚐鮮。(圖/中新社)

大陸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滕衛平等3名教授的研究團隊最近在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的子刊物《刺胳針區域健康─西太平洋地區》上發表研究結果,以流行病學的角度調查2007年至2017年大陸成人肥胖和高血壓的變化。調查顯示,這段期間大陸民衆的體重、腰圍、血壓都明顯增加,而且這些疾病問題正在從城市擴散到農村地區。報告分析稱,年輕族羣的高血壓患者成長幅度驚人,尤其值得關注。

報告根據2007年和2017年在大陸的2次調查,受調查者統計完整資訊後共納入118000餘名20歲以上、在大陸至少居住5年的樣本(不含孕婦)。統計顯示,2007-2017這10年間中國大陸民衆越來越胖:整體肥胖率從31.9%增長到37.2%,中心性肥胖率從25.9%增長到35.4%(肥胖定義:BMI≥25,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80 cm)。

肥胖和高血壓是非傳染性疾病的2大危險因素,肥胖會大大增加2型糖尿病、脂肪肝和多種癌症的風險,同時肥胖也與高血壓有關,會大幅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機率。(圖/Shutterstock)

報告指出,所有性別和年齡組(70歲以上除外)都觀察到腰圍的明顯增長(平均2.5 cm),農村地區居民的腰圍增長尤其明顯(3.4 cm)。在定義爲肥胖的人羣中,以男性、農村地區人口,以及30-39歲、60-69歲這2個年齡段人羣的增加最多。

而伴隨着肥胖問題增長,血壓也呈現快速上升現象。10年間中國大陸成人血壓正常的比例從62.6%下降到54.2%,血壓偏高者從11.7%增長到14.3%,高血壓患病率從25.7%增長到31.5%。調查者收縮壓平均增加4.5 mmHg,尤其以20-49歲人羣的血壓增長最爲明顯。特別是在20-29歲人羣中,1級高血壓(收縮壓140-159 mmHg,舒張壓90-99 mmHg)患病率顯著升高,增幅達77%。此外,肥胖者的2級高血壓(收縮壓≥160 mmHg和/或舒張壓≥100 mmHg)患病率也不斷走高。

兩岸經濟發展給民衆帶來更豐盛的飲食,但肥胖與高血壓問題也隨之升高。(圖/中新社)

研究報告特別指出,年輕人血壓水準的趨勢預示了未來心血管疾病的人口負擔會更大,而造成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年輕人的工作負擔和壓力持續增加,以及年輕一代對加工食品和包裝飲料的消費增加,因爲這類飲食通常含有較高水準的飽和脂肪、鹽和糖。

臺灣方面的調查也呈現類似的情況。國民健康署在大約也在相同的時段進行調查,在2017年發佈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中發現,45歲是民衆肥胖問題很大的分水嶺,一過 45 歲,男性的代謝症候羣盛行率增加1.8倍,女性則暴增3.6倍。

調查顯示,多數因高血壓問題而致命者通常都沒有量血壓的習慣。(圖/Shutterstock)

另外依據2015-201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18歲以上臺灣民衆高血壓盛行率達25.06%,平均每4人中就有1位罹患高血壓,高血壓盛行率亦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尤其是血壓升高時沒有明顯症狀,容易遭到忽視,因此經常因此而造成死亡,目前與高血壓相關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已分別在10大死因中排名第2、4、8位,每4.5名臺灣人中就有1人是死於高血壓直接相關的3種病症。

隨着兩岸經濟快速成長,肥胖與高血壓問題已愈來愈成爲影響民衆健康的重大問題,尤其是年輕人罹患這類疾病的比例正在快速上升,未來更會成爲醫療體系的重大負擔,對兩岸來說,這是比經濟成長更值得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