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冬奧冰絲帶8戰8破奧運紀錄 科技打造史上最快滑冰場

冰絲帶滑冰館正式名稱是「國家速滑館」,其造型獨特,外牆由低到高盤旋着22條晶瑩的絲帶狀曲面玻璃幕牆,所以被膩稱爲「冰絲帶」。(圖/網路)

在連續8場比賽出現8次打破奧運紀錄的傑出表現後,本屆北京冬奧以高科技打造的冰絲帶滑冰館成爲最受矚目的場館。它在設計、建造、製冰與管理上的多種新技術,不只讓它成爲亞洲最大的滑冰場館,也是融合多種新科技並將因此創造最多奧運佳績的速度滑冰場。

接連數日在冰絲帶滑冰場驚呼連連,到13日爲止已進行了8場速度滑冰賽事,除了速度滑冰女子500公尺未創造新的奧運紀錄外,其餘7場賽事出現8次打破奧運紀錄的佳績,包括男子1500公尺速滑有2位荷蘭選手同場雙破奧運紀錄,還有一位瑞典選手在1萬公尺速滑打破奧運紀錄獲得金牌,同時也打破世界紀錄,成爲本屆冬奧第一位打破世界紀錄的選手。中國選手高亭宇也在男子500公尺速滑項目上,爲中國代表隊奪下第4面金牌。

冰絲帶在設計、建造、製冰與管理上的多種新技術,不只讓它成爲亞洲最大的滑冰場館,也是融合多種新科技並將因此創造最多奧運佳績的速度滑冰場。(圖/新華社)

過去速度滑冰創造世界紀錄最多的是加拿大卡加利(Calgary)與美國鹽湖城(Salt Lake City)2個位於高原的場館上。奧運紀錄連8破,證實了這座採用新科技的新建滑冰場已經擠入全球頂尖滑冰場館的前列,在大陸冰上運動水準提高的同時,滑冰場館也被冠上「最快的冰」的稱號。

冰絲帶滑冰館是高度人工智慧化的場館,圖爲該館數字孿生操作系統的控制大屏幕。(圖/新華社)

冰絲帶自建成後就是亞洲最大的速滑奧運場館,冰面面積1.2萬平方公尺,被列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下的「科技冬奧」專項,首次採用當前冬季運動場館最先進、最環保、最高效的製冰技術「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系統」,其製冷劑不會破壞臭氧層,並保持低溫室效應,能源使用效率提高20%,還能讓冰面溫度與高度都保持均衡。爲了貫徹生態環保與節能理念,場館使用人工智慧化的能源管理系統,將製冰產生的廢熱用於除溼、冰面維護、場館生活熱水等,將製冷系統碳排放降至幾近零排放。

冰絲帶滑冰場賽前進行冰面維護。(圖/中新社)

「最快的冰」其來有自,在這套新系統的運作下,場館整體冰面的溫差不超過0.5℃,這是傳統制冰技術難以達到的標準,而冰面溫差小意味着賽道硬度一致,有利於選手員滑出更好的成績,畢竟在全球頂尖賽事中,冰面的細微差異都可能影響比賽成績。而且不同的項目對冰面的要求也不同,速度滑冰通常需要更薄更硬的冰面提供支撐且幫助提高速度,花式滑冰則冰面要更軟一些以求穩定。因此冰面溫度管理需要更精準的控溫技術,以便依場地需要進行轉換。

冰面維護必須非常仔細,因爲激烈競爭中只要一點點差異就會影響成績。(圖/中新社)

爲即時獲知冰面溫度與硬度狀態,冰面下設有多達8具探測器,如果發現坑洞缺損等不平整問題,就要在比賽空檔進行修補。修補時使用80℃純水,讓表面稍爲溶化以填補極細裂縫,補平後再用冰刀機械刮平表面使其光滑。較深的劃痕或冰坑,則以人工方式用水和冰混合填充,凍結後再灑水保護並與周邊冰面結合。一場賽事下來,中間會有幾次進行補冰與修整,以儘量維持每位選手使用的冰面都接近最佳狀態。

圖爲中華臺北選手黃鬱婷在女子速度滑冰500公尺比賽中。(圖/中新社)

在冰絲帶滑冰館打破8項速滑奧運紀錄中,除了男子10000公尺由瑞典選手馮德波(Nils van der Poel)同時打破奧運紀錄與世界紀錄受到矚目之外,更有戲劇性的是男子1500公尺速滑,這項賽事奧運紀錄是由美國選手帕羅(Derek Parra)於2002年在美國鹽湖城創下,已經保持了20年未被打破。而在冰絲帶的比賽中荷蘭選手克羅爾(Thomas Krol)打破帕羅的紀錄後僅僅幾分鐘,他的隊友紐斯(Kjeld Nuis)就再次將紀錄刷新。

速滑男子10000公尺瑞典選手馮德波同時打破奧運紀錄與世界紀錄,成爲最大贏家。(圖/美聯社)

本屆冬奧總共有14個分項在冰絲帶進行比賽,近日每天都出現打破奧運紀錄讓滑冰館驚喜連連,各國滑冰選手也因此受到鼓舞,用更高的企圖心在未來賽事中進行挑戰自我,當然這也是對冰絲帶這座「更快的冰」的頂尖地位進行認證,可以預料後續的賽程中將會有更多運動員在北京冬奧會創造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