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兵法祖師爺孫武孫臏各擅勝場 靠挖古墓解千古謎團

大陸知名演員王學圻(左)與臺灣演員林心如(右)演出央視籌劃的《國家寶藏》系列片「戰國論道」,王學圻在劇中演出孫臏的角色。(圖/央視《國家寶藏》截圖)

在國防軍事界提起撰寫《孫子兵法》的孫武都認爲是中國兵法祖師爺,是連洋人都知之甚稔。至於同樣流傳撰寫兵法的孫臏,卻絕大多數出現在民間戲劇當中,歷史上雖曾流傳有《孫臏兵法》之說,但因失傳已久,直到近代都被認爲是後人杜撰。一直到1972年開挖銀雀山漢墓,纔在出土竹簡中發現確有這部足以與《孫子兵法》相輝映的兵法奇書,千古謎團也爲之解開。

孫武是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學家,後人尊其爲「百世兵家之師」或「兵聖」,所撰兵法13篇流傳於世,近代流傳至全世界後,有十多種語言版本。(圖/Wikipedia)

漢代以前的歷史文獻多次提及孫武、孫臏及其所撰寫的兵書,包括有《呂氏春秋》、《韓非子》,以及兩漢時期的《史記》、《漢書》等,但記述都很簡略而零碎。但魏晉之後有關孫武的記載卻未見於史籍,讓學界懷疑歷史可能沒有孫武這個人,也有史家懷疑孫武可能就是孫臏,而《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的真僞,以及兩名作者之間的關係更成爲一場千年懸案。

史載孫武是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學家,後人稱其「孫子」或「孫武子」,尊其爲「百世兵家之師」或「兵聖」,曾輔佐吳王,所撰兵法13篇流傳於世,歷代視爲兵法之首,研究註解者衆,唐代已傳至日本,近代更傳至西方。經考證,孫臏生於戰國時期,爲孫武后代,同樣精研兵法,曾被同窗龐涓迫害受到臏刑成爲殘疾,後來輔佐齊王取得霸業,因此也有人稱其爲「齊孫子」。孫臏最爲後人所知的是與龐涓的故事,其間曲折離奇,是歷代民間戲劇的熱門題材。

銀雀山漢墓中保存的《孫臏兵法》竹簡。(圖/央視截圖)

孫臏所撰寫的兵法與孫武格局面向不同,魏晉之後便已失傳,因此唐宋之後就有人懷疑孫武、孫臏的身份與兩部兵法的記載,甚至認爲孫臏及其兵法全爲古人捏造。類似的論調一直到清朝與民國時期都是主流觀點,譬如國學大師錢穆在1935年出版的《先秦諸子系年考辯》中就詳細考證過,他認爲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其著作就是《孫子兵法》,根本不存在《孫臏兵法》一書。這樣的觀點被學術界普遍接受,一直到銀雀山墓羣的漢代文物出土後才真相大白。

銀雀山位於山東臨沂市,被發現地下有大規模漢代墓羣與唐宗以降的歷代墓葬。1972年開挖其中一座漢墓時發現近5000枚漢代竹簡,包括中國古代四大兵法:《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圖爲當年挖出漢代竹簡。(圖/網路)

銀雀山位於山東臨沂市,與附近的金雀山於1964年被發現,地下有大規模漢代墓羣與唐宗以降的歷代墓葬。1972年開挖銀雀山一座漢墓中發現近5000枚漢代竹簡,其中包括中國古代四大兵法:《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以及《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經》、《曹氏陰陽》等先秦古籍。兩部兵法竹簡同在一座2千年前的墓葬中出土,證實2千年前已有兩部兵法並行,證明了《史記》、《漢書》記載爲事實,結束了兩位孫子兵聖的千古爭論。

兩部兵法竹簡同在一座2千年前的墓葬中出土,證實了《史記》、《漢書》記載爲事實,結束了兩位孫子兵聖的千古爭論。(圖/央視截圖)

由於《孫子兵法》名聞遐邇,銀雀山漢代竹簡出土後震動國際漢學界與考古學界,被列爲與馬王堆、兵馬俑齊名的「新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目前《孫子兵法》已有日、英、法、德、俄等十幾種文字版本,在全球各地廣爲流傳,也被運用到 軍事以外的各個學術與應用領域。

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漢簡展覽廳。(圖/網路)

中華歷史久遠,各代還有多種兵法謀略,甚至行軍佈陣與治軍法則,現在雖然科學昌明,許多兵法謀略卻不因時代演進而過時,畢竟戰爭與鬥爭都是以人爲主體。可惜現代執政者滿腦子只有飛機戰艦核彈,認爲武器即可決定勝負,從不深研治國與對陣謀略,讓千年前即已解析人性與戰爭的精闢見解束之高閣,確實是枉費古人一番心血,也荒廢了民族先輩留傳的無上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