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外媒系列七》侯友宜談半導體產業鏈 表達對美「友岸外包」態度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資料照,趙雙傑攝)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於訪美期間,投書《外交事務》期刊(Foreign Affairs),主題爲「臺灣的中間路線: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兩岸避戰方案」。其中侯友宜提到,臺灣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成員,而強化臺灣的產業鏈韌性也是他執政後的重點,針對美國的友岸外包政策,希望提升全球供應鏈強化面對突發事故時的承受及應變能力,侯友宜強調,臺灣可在其中扮演好積極角色。

2024總統大選腳步接近,關鍵議題即爲兩岸外交。身爲最大在野黨─國民黨的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於訪美期間,以「臺灣的中間路線: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兩岸避戰方案」爲題投書外媒Foreign affairs《外交事務期刊》,暢談其國防外交及兩岸政策,也是侯完整而非常重要的論述;但當時正逢國內爆發進口蛋爭議,相關內容未受到應有關注,或僅有片段呈現,《中時新聞網》經整理後採系列形式報導,讓國人深入瞭解重點內容有哪些。今爲系列七。

侯友宜在投書中提到,臺灣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成員,而強化臺灣的產業鏈韌性也是他執政後的重點。臺灣海峽是全球貿易的重要樞紐,在後疫情時代國際經濟情勢已然轉變的情勢下,全球供應鏈不能只思考效率與成本,必須認真考慮製造與運輸風險等議題。

侯友宜表示,美國的友岸外包政策,希望提升全球供應鏈強化面對突發事故時的承受及應變能力,臺灣可以在其中扮演好積極角色。未來臺灣各種產業,包括半導體產業基於全球佈局,也會積極前往友善國家投資、生產或研發。至於因產業性質或規模而無法對外投資的產業,政府將持續輔導其升級並強化與海外臺商的連結,促成各產業一起成長,纔能有利臺灣的經濟發展。

侯友宜也強調,在面臨網路安全威脅時,政府應透過立法及與公私部門合作等方式,強化臺灣的網路韌性,確保無論是天然災害或戰爭時,指揮鏈以及通訊不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