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百年興衰──新斯巴達 建設廣西「模範省」(九)
桂系實力大大膨脹
十一月十六日,李宗仁所屬第七軍、第十九軍進入漢口,武漢政府覆滅。李宗仁以第十九軍軍長鬍宗鐸爲「武漢衛戍司令」,這是桂系控制兩湖的起點。桂系收編唐生智大部分部屬,實力大大膨脹。
完成「西征」之後,白崇禧又參與「二次北伐」,先後擊敗奉軍及張宗昌部。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一日,閻錫山與白崇禧一同入京,閻錫山在鐵獅子衚衕設立衛戍總司令部,白崇禧在香廠東方飯店設立前敵總指揮部。白崇禧只有三十五歲,成爲歷史上從華南領兵到北京的第一人,心中充滿喜悅,對採訪的記者說:「自古以來,凡是統一中國都是由北而南,從未有由南而北以完成此一神聖大業的。太平天國時兩廣軍隊曾一度進至天津,至於北京實以這一回爲首次。」天津《大公報》主筆張季鸞在六月十四日發表社評說:「廣西軍隊之打到北京,乃中國歷史上破天荒之事。」
確實,以中國歷史而論,無論是南北朝還是五代十國,大部分時候都是北方的軍事力量強過南方。北方打敗南方,只是軍力強大,並不意味着北方的文明高過南方,就如同歐洲北方的蠻族南下滅亡羅馬帝國,而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始終在北方異族(金國、西夏、契丹和蒙古)的軍事壓力之下苟延殘喘。反之,南方北伐成功,從朱元璋崛起於江南、北上打敗元帝國以來,六百年間,國民革命軍是第二回。但讓人遺憾的是,此「南方」並非真正的南方:國民黨的意識形態、金錢和武器都來自於更北的蘇俄,這場戰爭在本質上是「更北的北方」打敗北方。如果中國自己的南方(珠江流域與長江流域)像希臘那樣,從海洋文明和藍色文明中自發生長出強大的自由經濟、民主政治以及軍事力量,那麼南方北伐打敗代表內陸文明、黃色文明以及儒家文明的北方,那纔是中國的真正復興。第二重遺憾是,北伐的主力桂系正好是內陸文明和農業文明的代表,廣西與廣東截然不同,正如太平天國代表的不是來自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在相當程度上是來自廣西的流民文化和客家文化。所以,北伐的成功是共和的崩潰,是獨裁的先聲,是歷史的逆流。
北伐之後,接受國民革命軍番號的軍隊分爲四大系統──四個集團軍,在這四個集團軍之上,又有四個「政治分會」,總覽四大區域中一切黨政軍大權。李宗仁受任爲第四政治分會主席,兼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桂系的力量遠不止於此,已遍及全國,其司令部從廣西移到武漢。白崇禧以一時名將,收編唐生智舊屬李品仙、廖磊等部(李、廖都是廣西人)數萬人,虎踞華北;李宗仁坐鎮華中;李濟深、黃紹竑把守兩廣;由於李、白在上海主持「清黨」餘威尚在,上海市長張定璠爲白的心腹,上海也有一半在桂系勢力範圍之內。攤開中國地圖,桂系真是握有半壁江山。
然而,桂系盛極而衰,不足一年。桂系本身發展太快,已是千瘡百孔。它基本上是個軍人集團,衝鋒陷陣是其所長,至於統兵百萬,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搞大的戰略,就難免才幹不濟。至於搞大小政治,羽扇綸巾,折衝樽俎,這批只知喊「臥倒」、「放排槍」的小軍官就無法勝任了。
北伐基本結束後,蔣介石接受楊永泰的建議,通過國軍編遣會議裁軍,通過三全大會壓制汪精衛及西山會議派,由此引發內戰。內戰首先由桂系軍人發動。當時,李、白統帥第四集團軍,有三十萬之衆;黃紹竑統帥第八路軍,有十二萬之衆;兩湖及兩廣都在其控制之下,因此他們覺得有挑戰蔣介石的本錢。
一九二九年二月二十一日,李宗仁下令以「把持稅收,剿共不力」爲名,將親南京政府的湖南省主席魯滌平 免職,桂系少壯派將領胡宗鐸、陶鈞等出兵湖南攻打魯滌平,造成「湘變」,魯氏退走江西。
蔣介石乃於三月二十六日下令討伐桂系,免李宗仁、白崇禧、李濟深等本兼各職。桂系擴張過快,戰鬥力已遠不如北伐時期;中央軍得到德國的先進軍備及訓練,戰力已非吳下阿蒙,遂一路勢如破竹。四月五日,中央軍即佔領武漢。
五月中旬,潛返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等企圖進攻廣東。爲呼應汪精衛的「護黨救國運動」,李宗仁改稱桂軍爲「護黨救國軍」,由白崇禧率領進攻廣州。然而,桂軍已是強弩之末,在廣州附近爲粵軍陳濟棠 、陳銘樞等被所敗。蔣介石進一步派兵入桂,一度統百萬雄師的虎將李宗仁、白崇禧,就只有躲到香港作寓公去了。此後,李、白返回廣西,重新掌權,並屢屢挑戰蔣介石,卻從未成功,他們只能保有廣西老巢。
就白崇禧而言,此後在抗戰和國共內戰期間,雖有若干戰功,均無法與北伐時代相比。新時代的新戰爭,需要新知識,早年入武昌陸軍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白崇禧,其舊有的軍事教育和戰爭經驗已不足以應付日本這個更厲害的敵手──在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留學的孫立人,以及在蘇俄受訓的林彪,迎來了屬於他們縱橫馳騁的時代。有人稱白崇禧爲「戰神」,實在是過譽之詞,北伐之後,白崇禧並未獨立指揮過大型兵團作戰並獲勝,他至多是一名優秀的高級參謀人員,他與若干國民黨名將如張發奎、衛立煌、杜聿明一樣,都名過其實。
領袖們臥薪嚐膽
桂系退回廣西,明白自身的限度,致力於建設廣西。白崇禧希望以廣西一省爲示範,實踐其強兵之道。廣西地處邊陲,自古遠離中原政治文化中心。境內多山脈丘陵,耕地有限,當時人口約一千四百萬人,漢人佔百分之六十,其他少數民族成分複雜。這樣一個地瘠人貧、偏遠落後的地區,如何將它治理成一個有示範性的省份,這是廣西領袖們臥薪嚐膽,全力以赴的一個理想目標。從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七年的七年間,在李、白、黃等人全力以赴的推動下,廣西從一個組織散漫、民智閉塞的邊陲地區,一躍而成爲組織嚴密、全省皆兵、有「新斯巴達」之譽的「模範省」。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