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前夕》北漂、斜槓、月光族 外媒聚焦臺灣年輕選民心聲

民主自由體制之下的臺灣大選牽動世界局勢,全球矚目。外媒發現臺灣年輕選民對於民進黨執政失望,希望藉由選舉看見改變。(美聯社)

臺灣2024總統大選即將於明天(13日)投票,不論誰勝選,國際媒體都認爲這場選舉的結果足以影響全世界局勢,尤其中美關係。英國廣播公司、中東半島電視臺、澳洲廣播公司在投票前夕的報導都把重點擺在年輕選民身上,臺灣年輕人對於執政黨幻滅之餘想借由本次大選追求改變,也明確表示經濟、就業、低薪、住屋問題更重要。

臺灣中選會指,本次大選合格選民約1900萬人,40歲以下佔比逾30%、約600萬人。英國廣播公司(BBC)12日以「年輕選民擔心的是就業而非戰爭」爲題,訪問4名住在臺北的40歲以下選民。受訪的32歲女性北漂族認爲,低薪、居住困境是投票時的首要考量。民進黨執政8年百姓生活未獲充分改善,尤其房租房價節節高漲、收入停滯不前、青年失業率嚴重、GDP低盪於2%遲未拉高,讓愈來愈多年輕人認爲下一任總統的首要任務並非國家安全、兩岸關係,而是經濟發展,近年置身「北漂」、「斜槓」、「月光族」等社會困境的年輕人特別有感。在野的國民黨、民衆黨都想吸納對民進黨不滿的年輕選票。

一名25歲工程師說,上次總統大選投給民進黨,希望卻變成失望,「蔡英文太軟弱」,痛斥近年高房價、低薪、政黨腐敗等問題,「民進黨掌控立院8年卻一事無成,現在又要我們把票投給他們,有意義嗎?」

網路雜誌《破土》(New Bloom)創辦人之一丘琦欣說,臺灣民衆對於民進黨未能解決上述臺灣長期面臨的經濟問題而憤怒,這種情緒在成長記憶對於國民黨政府幾乎沒有記憶的Z世代尤其明顯,即使民進黨往年以「抗中保臺」贏得選票,但這項策略已讓年輕人失去耐心,「他們認爲政黨操作兩岸問題以贏得選舉」,犧牲了其他重要議題。

文化大學勞工學者李健鴻說,臺灣低薪問題幾十年來一直沒有解決,政府必須對社會問題負起責任。

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則以「一個不是國家的國家」爲題報導本次臺灣大選選情,多數臺灣人認爲身分認同不會對投票產生明顯影響。年輕世代多數認爲自己是臺灣人,也有少數希望兩岸和平統一、不要開戰。

臺裔美籍的丘琦欣說,臺灣大選最重要的傳統議題是統獨。接受《半島》訪問的27歲年輕人認爲經濟問題比兩岸問題更重要,因爲北京對臺灣的影響是早已存在的議題,對於市井小民衝擊很小,「誰能給我們更好、更穩定的生活」成了重要因素。

澳洲廣播公司(ABC)也以「年輕選民希望這次大選有所不同」破題。臺灣1996年首度直選總統以來,中國因素一直存在。臺灣的投票門檻嚴格,雖非強制,但不能提前投票、通訊投票、不在籍投票,許多人在異鄉工作的年輕人必須搭車搭機回家投票。上屆受到北京、香港雙重因素影響,2020選舉投票率仍高達75%,但4年後的此時,輿論擔心年輕人投票動力降低。

年長選民希冀穩定、年輕選民盼望改變。美國賓州富蘭克林與馬歇爾學院(Franklin and Marshall College)助理教授顏維婷(Wei-Ting Yen)認爲,即使這次年輕人頻頻發聲,實際上的影響力仍取決於投票率,但年輕選民的投票率呈現降低趨勢。

旅澳臺裔政治學者宋文笛(Wen-Ti Sung)說,臺灣歷年大選都具有「中國政策公投」的隱性特質,但這次不一樣,三人蔘選的局面爲臺灣年輕人提供更多討論經濟、房價、社會階級向上流動等議題的空間。至於選前最後一週諸多「亂流」,例如中方氣球飛越臺海、臺灣發佈空襲警報英譯出大包、獨立參選人涉嫌接受中方資助遭收押等事件,宋文笛說,全球密切關注中方對於臺灣大選的反應,但他認爲無論誰當選下一任臺灣總統,臺灣對於中國的態度不會出現根本的變化,所以北京採取軍事行動的確爲臺海製造很多不穩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