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券商互換便利操作火速落地 紅利類、高股息資產有望受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本週,多傢俱備參與資格的券商火速推進互換便利操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10月23日,中信證券已在滬深交易所同步完成首批互換便利操作。
此前,中金公司、國泰君安已率先行動:中金公司於10月21日拿下首筆質押式回購交易;10月22日、23日,國泰君安先後完成全市場首單國債換入交易、全市場首批國債質押式回購交易。
市場預期,“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將爲A股貢獻增量資金、提振投資者信心。因爲互換融資被限定投向股票市場,相當於機構通過資產質押,從央行獲取流動性,繼而爲市場注入更多增量資金。
據瞭解,SFISF首期操作額度5000億元,未來視情可進一步擴大。在額度內,單次操作量可由相關金融機構結合自身需求合理確定。並且,SFISF設置了嚴格的機制以確保相關融資資金“專款專用”。
業內人士預計,券商自營將成爲參與互換便利操作的主力。由此,券商自營的投資動向受到市場密切關注。
有受訪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券商自營加槓桿後,可能會投向價值藍籌、高股息股票、股票ETF和滬深300成份股以及公募REITs等方向。這些資產具有流動性好、質押融資便利等優勢,有助於券商在降低市場風險的同時獲取相對穩定收益。
中金、國君、中信“爭分奪秒”
根據央行10月21日發佈的公告,人民銀行開展了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首次操作。本次操作金額500億元,採用費率招標方式,20家機構參與投標,最高投標費率50bp,最低投標費率10bp,中標費率爲20bp。而在此前的10月18日,證監會批准了20家機構開展互換便利操作,包括17家券商和3家基金公司。首批申請額度已超2000億元。
在SFISF操作中,央行安排了央票和國債兩種互換模式。央行與相關部門協調推進了央行所持國債的跨市場轉託管事宜,確保後續操作順利運行。
本週以來,陸續有券商完成了全市場首單質押式回購交易、首單國債換入交易及首批國債質押式國購交易。
中金公司於10月21日開展的質押式回購交易,是以2024年第一期互換便利央行票據爲質押券,隨後的10月22日,中金公司在“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項下首次買入股票。
中金公司表示,下一步將繼續使用互換便利業務獲得的資金進一步增持股票。
10月22日,國泰君安完成互換便利工具下全市場首單國債換入交易。據悉,國泰君安提交用於互換便利的首批質押資產爲一攬子股票組合。後續將使用互換便利業務獲得的資金進一步增持股票和股票ETF。
10月23日,國泰君安完成了全市場首批國債質押式回購交易,質押券爲互換便利操作借入的國債。
10月24日,中信證券在滬深交易所同步完成首批互換便利操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除了上述已完成首批互換便利操作的3家券商,其他機構也在積極準備。
華夏基金表示,將認真準備、積極參與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操作,用好新工具,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
另有具備參與資格的券商告訴記者,公司正在積極推進互換便利操作,但目前還未完成相關業務流程。
增量資金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SFISF設置了嚴格的機制以確保相關融資資金“專款專用”。
SFISF的操作模式爲:央行委託特定的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中債信用增進公司),與符合行業監管部門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開展互換交易。互換期限1年,可視情展期。互換費率由參與機構招投標確定。可用質押品包括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和公募REITs等,折扣率根據質押品風險特徵分檔設置。通過這項工具獲取的資金只能投向資本市場,用於股票、股票ETF的投資和做市。
東興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劉嘉瑋指出,SFISF將大幅提升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而通過委託中債信用增進公司這一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進行盯市管理,有利於該創新工具被相關投資主體安全使用。同時,互換費率由參與機構招投標確定,確保業務成本的市場化定價,保障了相關參與主體的權益。明確抵押品來源和投資資產的投向,將確保該項創新工具能夠被合理、合規使用。
此外,根據央行與證監會聯合印發的《關於做好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相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證券公司通過參與互換便利獲取的融資資金,需要通過向證券交易所備案的專用賬戶開展自營投資和做市交易,確保資金投向符合政策要求。相關融資資金可部分用於對衝互換便利方向性投資的市場風險,原則上不得超過融資資金規模的10%。
同時,監管方面明確,券商參與互換便利的,應當對相關融資和投資行爲實施專項管理,建立有效的跟蹤監測和監督約束機制,與現有經營性業務有效隔離,切實防範利益衝突、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爲。
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資深策略分析師倪賡在研報中指出,SFISF的目的是解決相關機構流動性支持不足的問題,且防止“套現離場”,引導增量資金入市,且能夠避免同質化交易和贖回壓力。
華西證券非銀研究團隊認爲,作爲一項制度安排,互換便利有助於機構投資者發揮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的積極作用,一方面,工具設計有逆週期調節特性。在股市超跌時,金融機構買入意願較強,工具用量較大,在股市好轉時,工具用量減小;另一方面,在面臨投資者贖回壓力時,金融機構可採取換券抵押而非賤賣股票的方式融資,發揮平滑市場、穩定預期的積極作用。
紅利類資產、高股息資產受益
市場較爲關注的是,機構互換便利操作的增量資金將投向何方?
倪賡認爲,央行互換便利工具有助於紅利類資產的價值挖掘。他分析,第一,SFISF工具的本質是一種股債置換,“類債券”資產與這類資金偏好非常契合。此外,目前的共識是,機構參與互換便利的資金必須爲自有資金的可能性較大,因此預計券商自營和險資將成爲主力,公募方面頭部機構參與的可能性較大。
第二,SFISF工具的主要訴求還是提升資本市場投融資的內在穩定性、支持股票市場健康穩定發展。雖然互換完成後,機構持有的風險資產比例減少(向央行抵押不能出售),安全資產比例增加(國債、央票),但通過二次質押融資投資股市是加槓桿行爲,給機構資金加槓桿的核心訴求還是提升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降低市場波動性,因此機構更有動力優先選擇大市值、高股息、央國企、低估值等具備“穩定性”特徵的優質資產。
倪賡分析,央行此次創新互換便利工具意義重大,在大方向上給資本市場注入信心,有利於紅利類資產價值重估。
而從券商自營的角度看,順時投資權益投資總監易小斌談道,券商自營加槓桿的方向可能以低估值和高分紅的品種爲主,畢竟資金有使用成本,首先考慮的是分紅能夠覆蓋資金成本,然後在二級市場有一些增值。由此導致在互換便利推進過程中,低估值資產和高分紅資產得到青睞,一些PEG較低的成長型公司也會得到關注。
排排網財富理財師曾衡偉向記者分析,券商自營加槓桿後,可能會投向價值藍籌、高股息股票、股票ETF和滬深300成份股以及公募REITs等方向。這些資產具有流動性好、質押融資便利等優勢,有助於券商在降低市場風險的同時獲取相對穩定收益。
“在互換便利操作的推進過程中,高股息股票、紅利類資產以及中字頭等高股息資產有望受益。高股息股票因其穩定的分紅能力而受到市場青睞;紅利類資產因其持續穩定分紅且有合適股息率,成爲投資者的重要配置品種;中字頭等高股息資產則可能是機構開展互換便利的首選,同時國資委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覈的政策也有利於提升這些資產的估值。”曾衡偉進一步指出。
另外,部分機構指分析,SFISF將利好非銀板塊的表現。
中信建投非銀金融團隊指出,互換便利在風險控制指標的計算、資金成本等方面給予券商一定的展業優勢,有助於提升其資本使用效率及ROE空間。該團隊認爲,證券板塊在流動性改善和政策落地的雙重利好推動下,有望迎來業績和估值的雙重提升,同時頭部券商的併購重組有望進一步加速,行業的整體效率和盈利能力將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