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在“荷蘭威尼斯”小村感受中荷交流

新華社海牙8月11日電 通訊|在“荷蘭威尼斯”小村感受中荷交流

新華社記者康逸 王湘江

一座座木橋將整個村莊連在一起,餐廳、酒店、露營地星羅棋佈,交通主要靠電動靜音船,最吵鬧的聲音可能來自周圍嬉戲的鴨子……在有着“荷蘭威尼斯”之稱的羊角村,人們常常會發出“住在羊角村,人在畫中游”的讚歎。

羊角村位於荷蘭西北部的自然保護區內,其最大的建築特色是茅草屋的蘆葦屋頂。這種材料不僅符合人們對於環保的要求,還能讓房子保持冬暖夏涼,是很好的建築材料之一,當地政府鼓勵居民保持特色風貌。

幾年前,到羊角村的主要還是歐洲遊客,如今羊角村每年的中國遊客正越來越多。作爲將荷蘭羊角村帶入中國人視野的人,荷蘭旅遊局形象大使蓋比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與疫情前相比,來羊角村的中國遊客呈現出更多新變化和新趨勢。與之前3、4個小時的打卡遊覽不同,更多年輕人願意在這裡逗留更長時間,深入瞭解當地的生活方式,享受當地田園風光和慢生活。

爲滿足遊客需求,羊角村專門開設了小課堂,介紹當地傳統農業以及荷蘭未來農業發展等情況。“我們還會介紹荷蘭人擅長的水資源管理。”蓋比告訴記者。

蓋比說,很多遊客認爲,在羊角村有不少東西值得學習,比如傳統耕作方式、美食烹飪,甚至在建築靈感等方面也有不少啓發。

由於這些年頻繁前往中國,蓋比也對中國在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的努力印象深刻。蓋比說,除了大城市,她還去過中國的許多鄉村,瞭解中國的發展理念和未來規劃。“我發現大家有很多相似之處,可以互相借鑑。”

蓋比說,在這個有很多橋樑的荷蘭小村莊,橋將各個茅草屋與主幹道連接起來,也將人們聚集在一起。“通過這些橋,我們走向外面的世界學習,外界也由此瞭解了我們。這給了我很多啓發:橋樑正是我們彼此都需要的。”

蓋比的父親威廉至今還沒去過中國。他說,因爲女兒工作的原因,他們一家人都很熱愛中國,自己也讀了不少中國歷史著作,被中國璀璨的歷史和文明所深深吸引。現在中國對荷蘭實行免籤政策,他們全家打算今年12月一起到中國去,親身感受中國的魅力。

今年是意大利著名商人和旅行家馬可·波羅逝世700週年,《馬可·波羅遊記》成爲很多歐洲人瞭解中國的橋樑和窗口。“不瞭解中國的人對這個國家存在許多偏見、誤解和嫉妒,我們需要更多當代的馬可·波羅,把眼下最真實的中國介紹給世界。”威廉說。

目前在荷蘭工作的中國農業學者朱希對記者表示,她多年前在荷蘭留學時,第一次來到羊角村遊玩,便被這裡悠閒自在的荷蘭鄉村風光深深吸引。她笑言,如今她已經記不清究竟來過羊角村多少次了。

近年來,中國遊客以其龐大的數量和強勁的消費能力,成爲荷蘭的主要客源市場之一。荷蘭旅遊局指出,在所有到訪荷蘭的外國遊客中,中國遊客的消費水平名列前茅。中國遊客不僅喜愛旅遊和購物,還越來越重視當地這種可持續發展的旅遊方式,通過節約能源、減少廢棄物和使用清潔能源等方式踐行綠色出行。

2023年,中國成爲荷蘭增長最快的客源市場之一。荷蘭旅遊局相關報告顯示,2023年,荷蘭酒店共接待了17.7萬名來自中國的遊客,較2022年增長一倍多。該機構預測,隨着荷中之間增開航班,預計2024年到訪荷蘭的中國遊客數量將繼續增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