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學步道覆蓋率民怨不足 桃市府:將改善至少100校
桃市府規畫至2026年完成至少100校通學步道,圖爲市長張善政先前視察改善成果。圖/市府提供
桃園市今年屢遭點名道安不佳,爲洗刷行人地獄惡名,市府力推國中小學通學步道計劃,現已完成56所學校改善工程,超越原定4年50所目標,但各地仍抱怨通學步道覆蓋率不足。市府迴應,將持續推動建設,預計至2026年將改善至少100座學校交通環境。
桃市目前共有272所高國中小,張善政市府上任後,規畫第一年目標改善12所學校通學廊道,4年內完成改善50所學校,在市府趕工下,截至今年底已有56所學校完成改善,北、南桃園各佔31所和25所。
工務局表示,針對改善規模較小案件,每年將爭取約4000萬元預算,改善校園周邊人行環境;另47所學校改善規模較大,也向中央爭取補助,提案總經費約5.9億元,目前內政部國土署及交通部已覈定44所,案件總經費約5.2億元,其中,中央補助4.2億元。
不過對於市府斥資上億元改善通學步道,各地民代仍認爲成果需加強。議員李宗豪表示,龜山區常見建案工地,但目前包括文青國中小、大埔國小、福源國小連人行道都沒有,導致學生被迫走在馬路上,盼市府能儘快規畫、加速推動。
八德區議員楊朝偉說,桃市有272所高國中小,至2026年卻僅預計完成100校,目標稍嫌保守,盼張市府這一任期內至少應改善125校,此外多數國中生課後會補習,也應評估在補習班聚集地延展現有的通學步道,才能更全面保障學子安全。
工務局表示,改善工程都會持續推動,各校工程將陸續在明、後年設計及施工;明年設定累積目標爲75所,現正持續彙整待改善學校,明年度也會着重推動改善規模較大的案件,規模較小案件以開口契約方式完成;2026年則以區域性爲格局,盼串聯整體人行路網規畫,並持續建立、優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