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人權自由!以巴衝突紀錄片《你的國,我的家》在臺上映
獲奧斯卡獎的《你的國,我的家》14日已在臺上映。(佳映娛樂提供)
以色列及巴勒斯坦衝突近年不斷攀上新高,當地受苦民衆只能透過拍攝電影向外求援。巴勒斯坦導演巴索艾德拉自小就拿着攝影機持續拍下家人及家園的苦難紀錄,以紀錄片向世界發聲。當他認識了來自以色列的記者尤法亞伯拉罕,兩人雖分別來自敵對地區,卻發展出一段真摯友情,也開啓了《你的國,我的家》這部紀錄片的拍攝計劃。由以巴兩國導演共同完成的《你的國,我的家》(No Other Land),本月在美國奧斯卡勇奪最佳紀錄長片,獲得全場觀衆起立致敬。
以巴衝突持續佔據新聞焦點,對閱聽大衆或許只是過目即忘的媒體標題,但對當地人民卻是數十年來每日持續面對的苦難。來自巴勒斯坦的《你的國,我的家》導演巴索艾德拉,自小就住在西岸的馬薩費爾亞塔。當地自1980年代起就被以色列政府劃爲軍事管制區,世居的巴勒斯坦居民全被驅離。以色列軍方和極右派的以色列屯墾居民,強拆他們的房屋、學校、兒童遊樂場,不准他們開車,連水井都被填平,居民只能搬進不見天日的洞穴求生。他的父親曾被莫名逮捕監禁,哥哥則在抗爭中被槍擊導致終身癱瘓。
巴索艾德拉與尤法亞伯拉罕兩人雖是年紀相仿的哥兒們卻命運迥異,巴索想做任何事情都得申請許可,尤法卻可自由來去。永遠只能由尤法來巴勒斯坦找巴索,巴索卻不能去以色列找他。他們夢想着有一天終於可以自由地相處,但那未來在有生之年似乎遙遙無期。尤法表示,巴勒斯坦遭受攻擊壓迫的情況因爲太過頻繁,甚至已經變成一種日常,以至於媒體根本已沒有興趣報導。雖然網路上早已流傳大量呈現當地苦難的影片,但觀看電影與點擊零散影片的力量不同,他們希望透過紀錄片形式以人性的角度,呈現當地居民如何團結一心在逆境中存活下來,讓更多人關注巴勒斯坦數十年來從未改善的現狀。
《你的國,我的家》片中有段耐人尋味的片段:前英國首相布萊爾曾於2009年造訪馬薩費爾亞塔,短暫停留了7分鐘,距離巴索他家僅幾步之遙。不久之後,以色列暫時取消了在當地強制驅離的行動。布萊爾的7分鐘,短暫改變了當地居民抗爭數十年仍無力改變的現狀。巴索因此表示:「這是一個關於權力的故事。」尤法則直言:「我們終究都不是有力人士,如果握有權力的人不願運用他們的力量來促成改變,情況就永遠無解。就算我們拍了一百萬部紀錄片,現實還是不會改變。」
尤法並表示,他們希望《你的國,我的家》有更多美國觀衆看到這部電影。纔有可能促使美國政府改變他們對以巴局勢的態度,因爲美國的力量在片中所呈現的每一段片段都如影隨形。若期待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未來能夠改變,美國的角色至關重要,而這也是他們期待這部電影所能夠發揮的影響力。
《你的國,我的家》將於3月14日全臺上映。上映戲院臺北長春國賓影城 、 誠品電影院 、 信義威秀影城 、 喜樂時代影城南港店 、 新北新店裕隆城威秀影城 、桃園統領威秀影城、SBC星橋國際影城、臺中王牌映畫影城、臺南南紡威秀影城、高雄大遠百威秀影城、in89駁二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