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了,取暖時皮膚髮紅,可能已經是低溫燙傷……
隨着冷空氣的來襲,“怕冷星人”們禦寒法寶紛紛登場,但在享受溫暖的過程中,被燙傷的危險也伴隨而來……
什麼是“溫暖”的傷害?
通常情況下,人體燙傷的閾值是45℃。當我們身體接觸物體的溫度在70-80℃以上時,我們會覺得“燙”,會有意識迅速地躲開,這就是人的保護機制。但接觸物體溫度在45-60℃之間時,大家不會覺得“燙”,身體這種對熱保護機制就不會啓動,反而很享受這種溫度帶給我們的溫暖。
然而,長時間持續接觸中等溫度(一般指45~60℃)的熱源,就可造成從真皮淺層向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傷,這種燙傷稱爲低溫燙傷。
近年來呼吸道感染導致發燒的人很多,發燒前人們覺得四肢發冷,喜歡在四肢處貼上暖寶寶。由於此時皮膚敏感性降低,緊貼熱源的位置長時間不變,持續中低溫刺激,數小時後發現局部形成一個水泡,這就是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的表現有哪些?
低溫燙傷不僅可導致I度、淺Ⅱ度這樣的相對淺度的損傷,也可能造成Ⅱ度或Ⅲ度的深度燙傷,具體表現如下:
皮膚髮紅,出現紅斑
這是低溫燙傷最常見的表現,也是屬I度燙傷的範圍。
有的人貼暖寶寶久了,即使是隔着春秋衫貼的,取下後皮膚上會發紅,其實這就是被低溫燙傷了。
皮膚出現水皰
這是低溫燙傷的進階表現,屬於Ⅱ度燙傷的範圍。根據水皰的大小、燙傷的深度還可以分爲淺Ⅱ度和深Ⅱ度。
雖然低溫燙傷最初的表現是紅斑,表面上看只是皮膚髮紅,但如果繼續使用這些取暖用品,燙傷可繼續發展。深層的皮膚繼續被燙傷,就可能出現水皰。
皮膚出現焦痂改變
這是低溫燙傷導致的深度損傷表現,屬於Ⅲ度燙傷的範圍。
受傷局部區域皮膚髮幹變硬,摸起來像比較硬的皮夾克那樣的觸感,沒有彈性,疼痛感不明顯。
發生燙傷後該怎麼辦?
在使用取暖用品時,覺得有點“燙”或者發癢,就要警惕可能被燙傷,必須立即停止使用。
皮膚髮紅或出現紅斑,需要立即對患處進行降溫處理。用室溫的水(6-20℃左右)或凝膠性的產品冷敷降溫至少30分鐘。
千萬不能用冰水或冰塊去冷敷,這樣反而可能會加重損傷。
如果皮膚已經出現水皰,可以先用碘伏消毒,然後再去醫院做進一步處理。
千萬不要自己拿針把水皰戳破,引發進一步感染。
溫馨提醒:
如果燙傷部位已經糜爛、滲出、結痂、化膿,發生感染,可能已經造成二度燒傷,就不能自己在家處理了,應及時到醫院燒傷科接受治療。
千萬不要用醬油或是牙膏塗抹燙傷處!容易引起燙傷處感染。
審覈專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區門診部 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