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步兵戰場防護能力

步兵是直面敵人、打通戰場“最後一公里”的重要力量。在戰場越發“透明”的當下,步兵的戰場生存受到極大挑戰。應強化積極防護思維,提升步兵戰場防護能力。

“隱”當首要。戰鬥企圖和行動暴露,會給戰場生存帶來極大風險。與敵偵察感知手段作鬥爭,首要的是做好“隱”,要在最大限度保存自己的前提下實施戰鬥行動。要隱秘企圖,秘密集結出動,加強信息管控,播撒信息“迷霧”,把戰場保密做到極致,在敵意料不到的情況下達成主動塑勢佈局目標,使敵“看不懂”;隱蔽僞裝,最大限度利用和改造地形,全方位無死角構築工事,採取多種手段對裝備、人員、重要目標實施僞裝,組織兵力火力佯動,製造假象誘惑欺騙,使敵“看花眼”。

“快”是關鍵。戰場上以快求生,是步兵必須做到的關鍵環節,任何猶豫不決、動作遲緩、拖沓遲滯都會帶來極大風險。一是機動要快。不論是接敵展開,還是衝擊突破;不論是乘機乘車機動,還是徒步衝擊向敵運動,都要用極限速度,能多快就多快。二是打擊要快。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儘早盡遠打擊,實施極限距離、最大射速射擊,以最快速度釋放戰鬥效能,毀減對方戰鬥效能,這是消除威脅、保存自己的關鍵之舉。三是應變要快。面對快速變化的戰場態勢,面對多元交織的戰鬥毀傷,頭腦反應快、協同動作快,靈活應變,以變制變,先敵而變,變中擊敵。

“散”爲規則。現代戰場,大規模運用兵力實施的集羣式作戰並不多見,取而代之的是小羣多點分佈式作戰。步兵傳統的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正被集中優勢效能打精確戰所替代。爲此,編組要散,實現戰鬥羣隊小型化;部署要散,儘可能分散配置;指揮要散,以多節點分散的分佈式指揮爲主要方式;動中要散,儘可能實施分散化、發散式運動,但是要形散而神聚。

“抗”求主動。提升步兵戰場生存力,切忌只是被動防守,要善於防守反擊,以主動抗擊求生存。一要借力體系抗。步兵要加強與體系支援力量的協同,爲自己撐起一張防護的大網,同時高效引導體系精確打擊,消除威脅源頭。二要靈活防護抗。爲主要武器裝備和戰鬥車輛加裝隱身材料和防護干擾設施,爲單兵配備防護裝備、伴隨救護物資設備等,最大限度降低裝備戰損率和人員傷亡率。三要主動出擊抗。攻是最有力的防,要積極尋敵打,強勢壓着打。特別是要強調無人掩護有人,以無人對有人、以無人反無人等手段,依託無人作戰效能發揮,最大限度降低己方人員損傷風險。(李計勇、鄒力)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