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無形殺手!嚴重溼疹竟是1器官出問題 5招預防

醫師陳欣湄表示,腸道就如同身體的一道防線,當其功能失調時,就會引發「腸漏症」。(示意圖/Shutterstock)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小病痛,但元兇可能來自你的腸道。臺北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腸道就像身體的一道防線,當其功能失調時,就會引發「腸漏症」,包括過敏、溼疹、全身痠痛都可能是症狀。不過,醫師表示,腸漏症不會建議透過藥物治療,而是從5大生活因素來調節,即補充修復腸道營養、正確的腸道健康菌種、細嚼慢嚥、移除造成腸道負擔的食、藥物及維持身心靈健康。

陳欣湄在臉書專頁「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發文提到,曾遇過一名患者,在前次回診時,身體還有嚴重溼疹、慢性發炎等症狀,但3個月後再次看診,對方開心地表示全都好了,而關鍵就在患者的腸漏症治療流程已結束。醫師藉此指出,腸漏就是如此戲劇化的疾病,不好時身體到處不舒服,一旦找到問題,很多症狀都瞬間消失無蹤。

陳欣湄進一步說明,腸漏症,又稱爲腸道滲透性過高,影響力可不容小覷。她表示,腸道就像身體的一道防線,不但需要攝取營養,還要防止有害物質進入血液;當腸道功能失調時,此防線就可能會出現問題,讓有害物質滲透進入血液,這就是腸漏症。

而腸漏症對免疫系統會有何影響?陳欣湄解釋,當腸道防線被破壞,有害物質如未完全分解的食物、毒素和細菌都可滲透到血液中;一旦進入血液,免疫系統就會認爲是入侵者,開始展開反擊,這也是腸漏症造成慢性發炎的由來。而當上述情況持續發生,醫師說道,身體免疫系統就可能長期處於「過度激動」的狀態,可能導致一些免疫疾病,如食物過敏、慢性疲勞症候羣、自體免疫疾病等。

然而,目前腸漏症還不被認爲是一種疾病,陳欣湄表示,比較像身體的亞健康狀態。因此,不會建議透過藥物治療,而是從5大生活因素來調節,分別是補充修復腸道的營養,如麩醯胺酸、鋅、D;正確的腸道健康菌種;細嚼慢嚥減少腸道負擔;移除目前造成腸道負擔的食、藥物,如慢性過敏食物、加工食物、油炸食物;維持身心靈的健康,像是適度運動、充足睡眠及保持心情愉快。

最後,陳欣湄提醒,腸道從來都「不只是」負責消化吸收的器官,腸道健康值得更加重視,別讓腸漏症成爲免疫系統失衡的最後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