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區“造血自轉”能力——來自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的調查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面對繁雜的民生事務,如何充分調動各方資源,讓社區治理更高效、居民生活更舒心?村委會發展集體經濟的做法能否“拷貝”到社區居委會?作爲一個“老”城鎮社區,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在這件事上做了“吃螃蟹的人”。東勝區所屬各社區抓住民生所需,嘗試不同的發展模式,努力提高社區“造血自轉”能力,積極探索社區集體經濟的有效發展路徑。

社區是城市治理體系的基本單元,社區治理水平的高低不僅關係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關係着城市的和諧穩定發展。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針對社區數量多、城鎮化率高的實際,通過發展社區集體經濟賦能基層治理。

記者在東勝區相關社區看到,在這些城市最末梢的“神經元”中,黨建鏈、經濟鏈和服務鏈正在發生有機融合。

自加壓力 破題解題

東勝區是鄂爾多斯市核心城區之一,城鎮常住人口56.98萬人,城鎮化率達97%,社區規模和人口數量居鄂爾多斯市首位。

社區多了,遇到的問題也多了。林蔭街道絨紡社區農機小區屬於典型的單片樓,多年來基本處於沒有管理的狀態。小區曾引入過一家物業管理公司,居民反映物業服務不到位,物業埋怨住戶物業費收得費勁,不到一年公司就撤出了。該小區居民於琛進說,“像我們這種小區,物業不願管,社區管不了,居民都挺犯愁的”。

在建設街道億利金威社區的廣場上,那盞多年不亮的高杆燈像是社區的“心病”。由於權屬不清等原因,高杆燈既不能拆,維修費用也不低,關鍵還找不到維修資金。“我們知道這燈修不好有各種原因,但黑乎乎的廣場確實給大家帶來了不便。”億利濱河灣小區居民曹佔斌說。

此外,還有社區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如何解決,閒置資源能否發揮作用……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很迫切,財政卻很難兜底,如何破題?在鄉鎮當過黨委書記的東勝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春光在2022年上任之初,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同樣是基層羣衆性自治組織,村委會發展集體經濟的做法能否“拷貝”到社區居委會?農村發展村集體經濟可以加強農村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助力農業生產、農村治理。那麼社區治理過程中遇到的這些問題,是否也可以通過發展社區集體經濟得到解決或緩解?

以問題爲導向,劉春光翻閱了大量法律文書,找到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四條規定:“居民委員會應當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活動,可以興辦有關的服務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有基層羣衆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爲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

“經過充分研究和討論,我們提出,要把發展社區集體經濟作爲東勝區‘自選動作’,作爲改革創新的工作之一加以推進。”劉春光說。

2023年4月,東勝區發展社區集體經濟試點工作在建設街道億利金威社區啓動。這是一個政企共建的社區,社區內房屋、設備等資源較多,轄區公共空間較大。多年來,不少社區公共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基本處於閒置狀態。該社區黨支部書記郭培培告訴記者,這些年社區一直在尋找讓這些資源“活”起來的辦法,苦於沒有平臺。試點工作啓動後,由居委會牽頭,社區社會企業鄂爾多斯市哈尼合作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於2023年5月註冊成立。

推進這項改革創新試點並不簡單。社區社會企業的法人誰來當?適合經營哪些項目?如何加強行業監管、暢通社會監督?什麼情況下應該退出?這些問題在試點過程中逐一顯現。爲此,東勝區委組織部聯合紀檢委、民政局等部門印發《東勝區培育社區社會企業發展壯大社區集體經濟試行辦法》,針對社區社會企業組建、經營項目、培育扶持、監管體系以及退出機制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有了明文規定,東勝區社區社會企業的發展方向和定位也更加明確,這些企業以解決社區問題、提升社區服務爲目標,開展經營管理、發展社區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用於持續反哺社區,促進社會發展治理。“希望通過發展社區集體經濟,增強社區爲居民羣衆排憂解難的能力和水平。”劉春光說。

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韓成福認爲,社區是爲轄區羣衆服務的組織,是提高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窗口。社區探索發展集體經濟是提高社區治理能力水平的創新舉措,可鼓勵有條件的社區有序發展相關項目。只要有利於人民羣衆利益、有利於城市社會穩定發展的工作,都可以探索實踐。

互利共贏 服務民生

如今,走在絨紡社區農機小區,道路乾淨整潔,車輛有序停放,過去常見的雜物已被清除,沒人管的衛生死角也不見了,隨處可見的文明宣傳欄讓老舊小區充滿朝氣。這些改變得益於社區社會企業的成立。

爲解決老舊小區物業服務缺失的問題,在社區集體經濟試點工作開始後,絨紡社區居委會牽頭於2023年8月成立了內蒙古絨合聚智慧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以來,居民反饋良好,還爲轄區困難羣體解決就業崗位10餘個。目前該公司的服務範圍已增加到7個小區,同時拓展了服務內容,提供家政等服務。”該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薛睿告訴記者,去年社區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43萬元,其中30%用於公司自身發展,70%用於轄區民生實事項目建設。

林蔭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馬根虎告訴記者,像農機小區這樣的無物業小區,整個街道共有38個,是羣衆反映問題較爲集中的區域。“過去12345熱線經常能接到這些小區居民的投訴電話。如今在絨合聚物業管理公司服務的小區裡,類似的投訴幾乎看不到了。”馬根虎介紹,在林蔭街道,除了絨紡社區的物業管理公司,有的社區社會企業還在探索室外廣告、物流配送等業務。

億利金威社區廣場的高杆燈也由社區社會企業出資維修好了。“在社區公司支持下,社區基礎設施明顯優化升級了。社區公司聯合第三方公司打造的便民市場等項目在獲得社區集體收入的同時,也讓居民受益,生活更方便了。”曹佔斌說。

記者瞭解到,哈尼合作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後,積極打造“紅火集市”,改造固定攤位,設置流動攤位、後備箱攤位等,經營範圍涵蓋特色餐飲、非遺文創、兒童娛樂等,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捷生活。該公司還與鄂爾多斯市星天地實業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羣衆家門口的“哈尼便民市場”,提供託管、培訓、租賃服務等。2023年,億利金威社區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107萬元,其中30%用於企業經營,70%用於公共設施建設及社會救助服務等。

今年4月,幸福街道富民社區集體經濟項目“藝術教育基地+艾草養生體驗館”啓動運營。“該項目涵蓋了藝術教育培訓、中醫養生、中醫茶飲、艾草理療等項目,不僅增加了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同時讓資產變成資源。”幸福街道富民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白龍介紹,下一步,社區計劃挖掘更多資源,增加艾草育苗、種植、採集等項目,延伸開展主題活動,爲居民提供養老助老服務。

鄂爾多斯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講師魯子楠曾多次就東勝區發展社區集體經濟開展調研。他認爲,從東勝區的實踐看,發展社區集體經濟可盤活閒置資源、豐富社區服務、方便居民生活,同時也爲社區居民提供了就業和增收機會。此外,還增加了社區資金來源,社區可將這部分收入用於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社區民生實事項目等,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截至目前,東勝區已成立22家社區社會企業,經營範圍涵蓋物業管理、夜間經濟、養老助老、就業援助、社區教育等領域。同時,東勝區黨建聯席會充分發揮30個市直單位、91個區級包聯單位、144個共駐共建單位的資源優勢,招募社區合夥人8個,引導1家商業銀行、45個商圈商戶、衆多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參與,不斷擴大發展社區集體經濟的“朋友圈”。組建社區集體經濟發展團隊4支,邀請12名專家在社區社會企業開展項目過程中提供技術支持、諮詢指導。

豐富業態 多元發展

“由社區牽頭成立物管公司,有居委會做背書,大家花明白錢,公司曬明白賬。如今我們小區大變樣,乾淨整潔,大家都很滿意。”於琛進說。

內蒙古絨合聚智慧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鎖介紹,“作爲小區信託制物業實施主體,公司以農機小區、國土小區、食品小區爲試點,推行全透明的物業管理模式。我們推出了信託制物業管理微信小程序,居民可以實時查看物業費的使用、繳納等情況,也能進行諮詢、投訴等”。

郭培培告訴記者,目前,哈尼合作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的集市項目已打包租賃給鄂爾多斯市星光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下一步還將通過與轄區企業合作的方式擴大經營範圍,充分利用企業閒置資產和社區集體經濟的組織優勢,開發更多便民產品。“社區公司成立後,社區環境明顯改善,人氣也旺了許多,而且租賃價格也比較合理,公司對項目未來發展充滿信心。”鄂爾多斯市星光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於惠雯說。

在興勝街道新園社區,萌寶驛站托育中心經營得有聲有色,下一步準備根據市場情況有序擴大規模。“居委會於去年11月牽頭組建鄂爾多斯市新園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成立萌寶驛站托育中心,居委會負責決策、財務管理,委託轄區內公立幼兒園、示範性托育機構等多方力量負責日常運營管理。”該社區黨支部書記、公司負責人王琪說。

王琪告訴記者,萌寶驛站托育中心緩解了社區居民子女“看護難”的問題,“爲了拓展托育中心功能,我們還配套建設了萌寶小廚、萌寶專用戶外活動場地等,受到居民歡迎”。

在幸福街道,轄區內的格舍壕村成爲街道黨工委籌劃社區集體經濟的試驗點。村裡的特產倪家樑紅公雞也從簡單的餐飲點,走向了街道的農家特色美食街。同時,街道黨工委與巨鼎煤機實業集團開展共建,在轄區騰遠煤礦光伏發電項目中開展家禽養殖,把養雞場地擴大到光伏板下。

“倪家樑紅公雞從農家雞舍走到煤礦光伏區,再到幸福街道的中央廚房加工,最後變成幸福農家院美食,橫跨三次產業。產業鏈條的延伸也帶動了社區羣衆就業增收。”幸福街道黨工委書記郝靜宇說。

“我們還制定了發展壯大村社區集體經濟基層創新行動方案,成立了村社區集體經濟孵化中心和鄂爾多斯市首家社區金融工作服務站。”郝靜宇介紹,孵化中心致力於爲社區內的創業團隊和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搭建一個包含政策諮詢、項目規劃、培訓指導、技術支持、市場拓展、金融服務等功能的服務平臺。同時積極對接外部資源,爲社區內企業搭建合作橋樑,助力項目快速發展。

一個個項目推進、一次次路徑探索,東勝區社區集體經濟從無到有、串點成鏈。不過,對於兼具盈利性和公益性的企業,風險控制顯得尤爲重要。“我們要求所有社區在成立社會企業前充分調研,企業必須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配備專業管理團隊,在項目選擇、公司決策等方面要嚴格按照規定開展工作。有關方面也要做好監督監管。”劉春光說。

對於發展社區集體經濟,建設街道黨工委書記鮑梅有她的堅持:“首先是依法辦事、安全第一,要做好風險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項目選擇要精準。其次在人手配備上,必須使用專業管理團隊。此外,發展社區集體經濟是對社區治理能力的補充,並非主要力量,必須因地制宜、穩紮穩打,不能冒進。”

目前,社區集體經濟還處於探索階段。東勝區堅持問題導向,鼓勵有想法、有能力、有條件的社區發展社區集體經濟,但並不貪大求全。下一步,東勝區將根據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相關規章制度,推動社區集體經濟在社區高效治理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韓成福認爲,發展社區集體經濟要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加強對集體經濟經營者的監督管理,及時規避不利於社區發展的行爲,形成“社區黨組織+集體經濟經營者+羣衆”融爲一體的發展格局。同時充分發揮社區內駐地單位、商圈商會等力量,整合各方資源,服務社區集體經濟發展。

魯子楠認爲,目前東勝區社區集體經濟的發展還有改進的空間,“比如,社區居民參與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在社區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社區居民既是參與者也是成果享用者,但由於目前居民對社區治理的參與熱情不高,在發展社區集體經濟中更多的是被動配合,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夠。此外,社區集體經濟的內容也可以進一步豐富拓展”。 (經濟日報記者 餘 健 陳 力)